矿田地质学考试题目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9696580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田地质学考试题目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矿田地质学考试题目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矿田地质学考试题目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矿田地质学考试题目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矿田地质学考试题目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矿田地质学考试题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田地质学考试题目(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1大地构造学研究岩石圈的组成、结构、运动(包括变形和变位)及演化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地质学分支学科。目前,大地构造学是以地质学方法为主进行研究,并重点研究大陆地壳几千米之内的组成、构造、运动和演化历史。2、区域地质学一一是以地理、行政区划、地图分幅或地壳构造分区为研究对象的大地构造学分支。大地构造学的基础,而中国区域地质学乂是全球区域地质学的一个部分。3、地槽主要位于大陆边缘的活动带,其早期经历强烈拗陷沉积了巨厚沉积物,晚期剧烈褶皱变形隆升成为造山带的构造单元。4、优地槽优地槽位于靠近大洋的侧,称内带,包括个优地向斜和?个以大洋为界的优地背斜脊,基底属于洋壳,构造活动较强,有蛇绿岩套

2、,沉积物以浊流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夹火山熔岩。(边缘海、海沟地带出现硅镁质基底,发育浊积岩、火山碎屑岩和火山岩,沉积物往往不能补偿坳陷,相当于优地槽)冒地槽位于靠近大陆的一侧,称外带,由一个冒地向斜沟和一个冒地背斜脊组成,基底属陆壳,构造活动较弱,沉积物以陆源碎屑岩和碳酸岩为主,尤火山物质或很少。(大陆架和大陆坡具硅铝质基底,沉积物主要为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火山物质极少,相当冒地槽)6、地台是地壳上相对稳定的、具有明显双层结构的构造单兀。(双层结构是指:下构造层由巨厚的、强烈褶皱的变质岩和岩浆岩组成的复杂岩系,称为结晶基底或褶皱基底;上构造层由未变质的、产状平缓和厚度较小的沉积岩层组成,称为

3、沉积盖层)。通常,把寒武纪以前结束活动转化为稳定的地区统称为地台。7、地盾地台相对最稳定的部分,长期处于相对上隆,没有或很少有沉积盖层,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大量出露,周缘被有盖层的地台所环绕,平面形态呈盾状。8地轴、地台相对活动性较大的部分,长期处于相对上隆,没有或很少有沉积盖层,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广泛出露,平面形态呈轴状(长条形),区内断裂、岩浆活动较强。固定论是地槽假说基本出发点,即认为地壳和地幔密切和关,岩石圈地壳相对于地幔不可能发生任何大规模的水平位移;槽台学说没有使地质科学摆脱描述为主的状态。10、活动论乂称水平论;主张在地壳历史演变过程,大陆和大洋、地块或构造单元,乃至相邻的地质体之间的

4、相对位置(包括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都发生过巨大位移运动和显著变化。(其核心是强调地壳或岩石圈块体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导。大陆漂移说是活动论的先驱,海底扩张说是活动论的发展,而板块构造学说则是当代活动论的代表)另一稳弱的块震和板块表示地球表层(岩石圈)被活动带分割而成的大小不一的球面盖板。它的面积很大,厚度很小,并按地球表面轮廓弯曲。12、B型俯冲大洋岩石圈板块在岛弧或弧外侧的海沟处向大陆岩石圈板块或个大洋岩石圈板块Z下的俯冲作用。13、A型俯冲一个大陆岩石圈板块向另一个大陆岩石圈板块之下的俯冲作用。14、C型俯冲内陆盆地边缘拗陷向古老造山带之下的俯冲。15、被动大陆边缘乂称为大西洋型大陆边缘

5、或稳定大陆边缘,构造上长期处于相对定状态,是伸展体制下大陆岩石圈减薄和大幅度沉降形成的活动微大陆边缘,无强烈地震、火山和造山运动。16、活动大陆边缘乂称为主动大陆边缘、太平洋型大陆边缘,是洋陆汇聚、大洋板向毗邻大陆板块之下消减形成的强烈活动的大陆边缘,其强烈的地火山活动。17、岛弧也成为火山弧,大多位于洋、陆交界部位,弧的凸面一般朝向大洋,它是大洋板块从海沟下潜到一定深度后因温度升高而局部熔融,融体上升到地表的产物,分为陆缘弧和洋内弧两种类型。18、热地幔柱地球深部核幔边界附近的高温低粘度层(D层)可以产生柱状上升的热物质体。热物质体在经过地幔达到冷的岩石圈时,顶部常呈喇叭形张开,形成个具有球

6、状顶冠和狭窄尾柱的热物质体构造一热幔柱构造。19、沉积盆地指地球历史上长期处于沉降状态并被厚层沉积物充填的盆地。(盆地:地壳表面三度空间上的凹地,即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型地区)20、克拉通大陆地壳上长期稳定的大地构造单元,即大陆地壳中长期不受造山运动影响,只受造陆运动发牛变形的相对稳定部分,常与造山带对应,以构造简单、岩相厚度均一为特征。21、造山带-经受强烈褶皱及其它变形而成的规模巨大的线(带)状大地构造单元,由-定地质历史时期中的活动带演化而成,并相对于稳定的克拉通存在,以构造变形强烈、岩相变化大为特征。22、前陆盆地位于俯冲造山带或碰撞造山带与克拉通之间,发育于俯冲造山阶段或碰撞造山阶段,且

7、一直处于挤压环境下,在造山带前缘成群成带分布,沉积特征以海相或海陆过渡相沉积为主,沉降机制以构造负荷为主,平面上为箕形凹陷,剖面上位冲断构造。(课木P150)23、周缘前陆盆地位于陆陆碰撞造山带的褶皱冲断带与克拉通之间,是在缝合线的俯冲板块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前陆盆地。(课木P148)24、弧背前陆盆地位于大陆基底之上,与大陆边缘弧之后的前陆褶皱冲断带毗邻,是与大陆岩石圈的部分俯冲有关的一种前陆盆地。(课本P149)25、拗拉谷乂称为拗拉槽、裂陷槽。是指以正断层为边界、发育于克拉通内的地槽或地堑。(课本P144)26、地槽的迁移性早期的地槽经褶皱凹返形成褶皱山系,并拼合于大陆边缘成为稳定边缘,而在

8、其旁侧乂出现新的地槽,依此顺序发展演化的现象称为地槽的迁27、造陆运动-是指地壳上广阔地区,如平原、高原、浅海盆地,总体垂直升降的运动。这种运动影响范围很广,但幅度不大、速度缓慢、内部相差异分化小,代表地壳上相对稳定的地壳运动类型。造陆运动往往引起大规模的海水进退和海陆变迁,但岩层变形极为微弱,一般可作为垂直运动、升降运动和振荡运动的近义词和同义词。28、海底扩张海底扩张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上涌地幔物质沿洋脊冷凝形成新的洋底,并推动老洋底逐渐向两侧对称扩张,大洋不断张开,两侧大陆逐渐远离,如大西洋和印度洋;另一种是洋底扩展移动至洋缘的海沟处便向下俯冲潜没,重新返凹地幔,大陆逆掩于洋底俯冲带上,如太平洋。29、台褶带-是指那些无板块俯冲(B型)或碰撞过程的造山作用,我国的贺兰造山带、燕山造山带是典型的板内造山带,由于构造位置特殊,过去多将它们称为台褶带,指地台上的褶皱地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