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晋中地区方言的基本特征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9696568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晋中地区方言的基本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晋中地区方言的基本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晋中地区方言的基本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晋中地区方言的基本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晋中地区方言的基本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晋中地区方言的基本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晋中地区方言的基本特征(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毕 业 论 文论文题目: 论晋中地区方言的基本特征学科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申请人姓名: 李政一论文提交时间:2012年6月 日目录:一、 以独特的语音为中心的基本特征。二、 以四个独特的词汇结构为中心的基本特征。三、 以反应独特地方特色的词汇为中心的基本特征。论晋中地区方言的基本特征晋中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依太行,西临汾河,北与省会太原市毗邻。晋中市辖1个市辖区、9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即榆次区、太谷县、祁县、平遥县、灵石县、榆社县、左权县、和顺县、寿阳县、昔阳县和介休市。晋中乃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文化气质十分独特鲜明,发展潜力巨大无限的,古老而现代化的地区。其本身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2、之一,商代后期境内就有大小城邑出现,更在春秋时期开始设立县一级行政建制,境内文化熏陶及景观旅游资源异常活跃,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就在晋中地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相当密切。方言作为当地文化的一种载体,最直接地体现和反映了当地的各种文化信息。山西地区在历史上曾是中原文化与相邻的北方汉族、北方阿尔泰族民族文化融合的一个中心。在汉族影响同化异族的同时,阿尔泰语也在晋语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晋中地区的方言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以独特的语音为中心的基本特征: 一、与众不同的声调。 二、独特的声母。 三、别具一格的韵母。第一个基本特征,与众不同的声调:第一,平声有分阴阳与不分阴阳两种情况:榆次、介休、

3、平遥、太谷、祁县、寿阳、榆社7个点平声不分阴阳,而和顺、昔阳、左权、灵石4个点则平生有阴阳之分。第二,入声有分阴阳与不分阴阳两种情况:榆次、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灵石、寿阳、榆社8个点入声有阴入和阳入的相互对立,而和顺、左权、昔阳3个点相对于其他声调而言只有一类,无论阴入还是阳入,都是短促的调值。第二个基本特征,独特的声母:第一:舌根鼻音在本区11个点都可以做声母。第二:祁县、介休、平遥、灵石4个点没有唇齿音声母。第三:榆次、太谷、寿阳、祁县、榆社、灵石、6个点没有舌尖后音声母,凡今普通话读为舌尖后音声母的字,这6个点一律读为舌尖前音。第四:榆次、太谷、寿阳、昔阳、和顺、左权、榆社7个点唇齿

4、浊音可以做声母。第五:来源于中古全浊声母并定从澄群母的字,在太谷、祁县、平遥、介休,不论读音,今白读音一律不送气,而榆次、寿阳、昔阳、和顺、左权、榆社、灵石7个点则依平仄不同读为送气音与不送气音两种情况。第三个基本特征,别具一格的韵母:第一:这11个点都没有鼻音收尾的韵母,既没有前鼻音韵尾韵母。第二:祁县方言中保留了双唇音收尾的韵母。第三:11个点都有入声韵母,并分为一组型和两组型两种类型。平遥、介休、昔阳3个点为一组型。榆次、太谷、祁县、灵石、寿阳、和顺、左权、榆社等8个点位二祖型。2、以四个特有词汇结构为中心的基本特征晋中地区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在词汇方面与普通话比较相似,但在词汇构成上仍具

5、有自己的特点。晋中地区方言词汇的结构有四个显而易见的以构词和意义为中心的基本特征:第一:大量的重叠现象。第二:众多的派生词。第三:分音词广泛使用。第四:词汇具有的独特的意义。第一个基本特征,大量的重叠现象:晋中方言的重叠现象非常常见,是该方言中很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不仅数量十分庞大,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同样,晋中方言词汇的重叠现象也包括了语素的重叠也包括了音节的重叠。举例如下:重叠名词:花生仁仁 糖蛋蛋 土面面重叠动词:耍笑耍笑 日哄日哄重叠形容词:凉荫荫 脆铮铮 展油油重叠副词:强强儿 眼巴巴重叠量词:(一)疙瘩瘩 (两)盅盅同时,晋中方言词汇在形式上可以分为完全重叠和不完全重叠两种。完全重

6、叠指所有词素或音节全部重叠,如:AA式、AABB式、ABAB式等几种。不完全重叠是指部分语素或音节重叠的构词方式,如:ABB式、A圪BB、A不BB、A忽BB等几种样式。同时,各个词类的重叠多有其特定的形式,其中形容词的重叠像是较之其他此类的重叠更为丰富,在数量上也占优。这些重叠现象是语言生动的一种表现。它使晋中方言整体上显现出鲜明活泼的特性,不仅带有晋中地区人民的生活情趣,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也是其表义效果有所增强。第二个基本特征,众多的派生词:晋中方言中有大量的词缀,这些词缀,通常具有较强的够此能力,使用频率也很高,因此形成了十分可观的派生词。这些词缀中一部分与普通话相同,也有一部分是晋中方

7、言中特有的。常见的派生词有具有代表性的前缀有“圪、忽、日、卜”等构成的派生词如圪崩、圪弯、忽绕、忽雷、日捣、日戏、卜通、卜涝。这些派生词大多是动词,也有名词、形容词、量词。前缀“圪”是最具有特色的,在晋中方言中非常活跃,在晋中方言中构词能力最强,构成派生词数量最多的一个词缀。“圪、忽、滥、里、不”等是晋中方言中特有的中缀,它们构成的派生词如:毛圪蛋、扁忽拍、虚乎塌、没油滥水、日里八脏、邋里邋遢、楞不性性等。其中某些派生词可对应不加缀的形式,这些词也可以说成:毛蛋、没油水、日脏、邋遢。但是这些词在不加缀的情况下,表达效果明显没有加缀时生动,而且变大程度也显得很轻。在晋中方言中,大部分中缀与什么词

8、相互搭配是固定的,不可轻易改变,这些中缀的构词能力大大不如前缀,所以派生词也不想前缀派生词那么多。而且中缀派生词多为形容词性,也有名词和动词,有些是三音节的有些是四音节的。晋中方言中的后缀比前缀、中缀丰富的多,如名词后缀有“子、鬼、货”动词后缀有“打、见、转”、形容词后缀有“来来(的)、处处、外外、性性、打蛋、马爬、五滥”等。在这其中,形容词后缀是最多样化的,其中一部分是重叠形式,但是它们本身没有词汇意义而使构成的词具有了语法或者附加意义,因此也是词缀。基于后缀的这些优点,后缀派生词在数量上更加具有优势,而且形式也更多样。第三个基本特征分音词广泛使用:分音词又称析音词,是一种第一字读入声、第二

9、字读I母的双音节连绵词。这些分音词与古汉语的复辅音有着必然联系,即他们原本是一个单音节单纯词,后来在口语中习惯性的读为两个音节,因此一般有对应的单音词,个别有对应的双音词。例如: A:卜浪(棒) 圪楞(埂) 卜来(摆) 得拉(搭) 突栾(团) 圪榄(杆) 得镣(掉) B:忽拦(环) 圪梁(岗) 圪溜(勾) 骨拢(滚) 的留(提) 圪老(搅) 坷垃(块)其中A组的分音词第一字音节的声母。第二字音节的韵母鱼对应的单音节词完全相同,这种类型是分音词中的大多数:B组的分音词中,第二字音节的韵母和对应单音词的韵母并不完全相同。例如“的留(提)”,留字的韵母【iou】和提字的韵母【i】只有韵头相同。还有极

10、个别词的声母与对应单音词的声母也不相同,例如“圪老(搅)”,圪字声母为g,搅字声母为j。显然这些少数不对应的现象是由于语音演变造成的,在古汉语的发展规律中都可以找到依据。晋中方言中分音词与周围其他晋语系的分音词基本相同,但是与普通话想必却独具特色,它们在数量上不占优,仅仅能收集到百余词,但是作为研究古汉语的活化石,晋语词汇的一大特色,研究意义却十分重要。另外分音词虽然是由一个音节分裂而来,但是晋中方言中已经成为独立的常用双音词,并非是把一个单音词缓慢的读出来。第四个基本特征词汇具有的独特的意义。词汇意义上,晋语词汇具有独特的特点。(一)晋中方言丰富的词汇系统是一座殷实的语科宝藏。大量的同义词、

11、近义词的存在时期词汇丰富性的一个显著标志。从一定程度来说,这是为语言使用者自由选用词语、生动恰当表情达意提供了可能性和便利条件。如表示同一意义可是使用多种表达方式:天花板顶棚、仰尘太 阳日头、日婆、日头爷讨 厌膈应、妨阻舒 服受引、戏搔又如要表达“软”的意思,可使用“软乎乎”、“软溜溜”、“软绵绵”,也可以使用“软塌塌”、“软不唧唧”、“软不拉几”,两组词在感情色彩和语义上优米昂显得不同,前一组为中性,后一组是贬义,通过两组的不同组合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表达需求。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晋中地区地广人多,不同地区都同一事物或现象的表述不同;同一地区不同文化程度、生活习惯、职业场合的人处于不同的目

12、的对同一事物或行为的说法也有不同的选择。然而在这些词语中,有一些是低俗鄙陋的词语,它们的存在很容易造成语言使用上的混乱,同时也给语言研究者在总结规律时会带来一定的负担。(二) 存在丰富的带有附加色彩或表示意义类属的词缀。 前文提到,晋中方言中的附加成分十分丰富。例如常见的前缀有“圪”、“日”、“忽”,中缀有“圪”、“忽”、“不”、“滥”,后缀有“打”、“见”、“鬼”、“货”、“马爬”等大量形容词叠音后缀。它们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应用灵活而且有的使用频率相当的高,虽然这些词缀本身没有表义作用也不能标明类别,但在长期的使用习惯中,它们构成的词组建带有了相对固定的色彩倾向或能约定俗成地表示一定的意义类

13、别。例如前缀“圪”构成的动词就具有表小的色彩,它们指称的动作或幅度较小,或持续时间较短、或举止轻微;形容词可表示微小;名词可表示细碎量词具有比较小的意味,指称较少的量;拟声词可表示更如形象地庙会,一般也可表示量少。如 动 词:圪挤 圪揉 形容词:圪弯 圪扁 名 词:圪枝 圪洞 量 词:(一)圪撮儿 (一)圪截儿 拟声词:圪嚓 圪噔 前缀“日”构成的形容词、动词还有粗鲁厌烦的色彩例如:日怪、日脏 中缀“滥”构成的词常含贬义,如:没油滥水。 中缀“不”构成的形容词也常含有贬义,有时表达令人反感之意,例如:酸不唧唧,蔫不处处。 后缀“货”构成的词一般含有贬义,含有粗俗厌恶的色彩:讨吃货、精细货。 后

14、缀“打”常跟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幅度小、持续时间短如:敲打、拍打。 “马爬”、“打蛋”、“五滥”等跟在形容词后一般表示贬义如:“酒醉马爬”、“圪出打蛋”。 “洞洞”、“敦敦”、“油油”等叠音后缀在形容词可表示褒义如:“热洞洞”、“胖墩墩”、“绿油油”。3、 以反应独特的地方特色的词汇为中心的基本特征。 一、因地域、食物、养殖等词汇为中心的基本特征。 二、词汇以音律为中心的基本特征。 第一、因地域、食物、养殖等词汇为中心的基本特征。 方言作为当地文化的一种载体,最直接地体现和反映了当地的各种文化信息。同样,晋中地区的历史渊源、饮食文化、地理特征、风俗习惯等内容在晋中方言中都可以找到线索。 因为受到

15、中原文化与相邻的北方汉族、北部阿尔泰民族文化融合影响,在被汉语同化时,阿尔泰语给晋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在现在,晋中方言中还有民族文化。语言融合留下的痕迹,如晋中方言中有个别通用量词“骨”“块”在口语中可以代替普通话中细致分类的物量词:一骨牛、一骨猪、五块多月、十来块人,这些就是受到了阿尔泰语中缺乏量词的影响。 山西在地理位置上处于黄土高原,小麦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晋中地区人民大多喜好面食面食花样繁多复杂,在沈明著太原方言词典(1994)中收录的关于面试的词语就有1220多个。例如: 和子饭:小米、面条、和菜煮在一起的稠粥。 猫耳朵:把和好的面捏成一个小块,用拇指在另一只手掌上搓成猫耳朵状,煮熟再加上各种调味料或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