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风8226;氓》教学设计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9696043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9.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风8226;氓》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卫风8226;氓》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卫风8226;氓》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卫风8226;氓》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卫风8226;氓》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卫风8226;氓》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风8226;氓》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卫风8226;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经的句式、体制、手法等常识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2、从表达的角度入手 ,理解诗歌的内容 ,体验人物的思想和情感。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在理解文章的根底上 ,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感悟。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女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 ,体察诗歌对个人追求与命运的思考。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 ,思考人物命运。难点:解读、思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课前准备:教师:制作相关幻灯片学生:通读课文 ,扫清字词障碍 ,理解大意。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面对日月星辰 ,面对山川草木;面对家园和土地

2、,面对人际和生活。每一个人都会有一段酸甜苦辣的心路历程 ,一旦这样的心路被记录 ,即使多么平凡 ,即使经历几千年 ,当我们重读它 ,也许依然让人心潮澎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卫风•氓? ,去体验一个平凡的女主人公的那段人生追求的心路之旅。二:感受课文1、在预习的根底上重新感知 ,学生齐读课文。2、在感知的条件下 ,理解诗歌内容 ,让学生说课文大意。3、整合内容:1要求学生找出一行诗句 ,概括本节诗的内容。师生明确:第一节将子无怒 ,秋以为期。第二节以尔车来 ,以我贿迁。第三节于嗟女兮 ,无与士耽。第四节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第五节静言思之 ,躬自悼矣。第六节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2学生

3、用自己的话概括每节的内容:例如:第一节许婚第二节迎娶第三节劝诫第四节控诉第五节伤自反省第六节决绝三:对话作品1、教师切入本文以女主人公为线索 ,以第一人称叙说自己的一段人生经历 ,作为悲剧的弱者的她 ,我想在我们富有同情心的同学们中 ,必将激起一番感想。现在 ,老师要问的是 ,什么造成女主人公的这种命运 ,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学生讨论、准备、发言。3、在交流对话中 ,教师可视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品内涵。如追察女主人公的历程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 ,思考女主人公的命运。追察男主人公的行为目的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 ,思考女主人公的命运。从女主人公追求理想的行为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 ,思考行为对命

4、运影响。从性格的角度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 ,思考人的命运。从自由恋爱、自由婚姻的角度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 ,思考人的命运结局。从女主人公识人的角度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 ,思考女主人公的命运。沉着貌的角度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 ,思考容貌对人的影响。从经济变化对女性的影响 ,思考女主人公的命运。在思考人的命运 ,同时可引导学生适当联系生活、历史等相关内容四:总结课堂 ,布置作业略。背景资料?诗经?简介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诗歌 ,共305篇。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举其整数称?诗三百?。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 ,才称为?诗经

5、? ,并沿用至今。2?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局部。板书“风指“十五国风 ,属于各地方的乐歌 ,即指当时15国的诗歌作品 ,绝大局部是民间歌谣课文所选的三首诗作均出自“风;“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即王畿地区的乐歌 ,有“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有“周颂、“鲁颂、“商颂 ,根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3?诗经?以四言为主 ,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 ,却能收到盘旋跌宕的艺术效果。4?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者 ,“铺陈其事而直言之 ,即直接铺叙陈述;“比者 ,“以彼物喻此物 ,即比喻;“兴者 ,“先言他物 ,以引起所咏之辞。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 ,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5?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 ,现实主义的?诗经?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 ,并称“风骚。?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 ,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