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设计说明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9695164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案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方案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方案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方案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方案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案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案设计说明(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EPC项目特点解析:3前言3第一章项目解读41.1认识绿道4绿道概念与内涵4绿道兴起与发展4案例分析4对上杭启示51.2 认识上杭5解读汀江5上位规划解读6项目区位及设计范围6相关规划深入解读6现状分析7第二章设计构思82.1设计原则及设计依据82.2设计主题92.3设计构思92.4设计理念92.5设计手法92.6设计策略9第三章总体布局103.1总平面图103.2鸟瞰图103.3总体结构103.4绿廊系统103.5慢行系统113.6服务设施系统113.7标示系统123.8竖向设计123.9断面分析12第四章详细设计124.1田园果林带12分区平面图、分析图、断面图12蜜雪闻香节点平面图

2、、效果图13芦花浅水节点平面图、效果图14榕荫古渡节点平面图、效果图14柳荫别径效果图14七峰拥翠节点平面图、效果图14梦泽飞鹭节点平面图、效果图144.2历史古韵带14分区平面图、分析图、断面图14东江滨公园改造提升效果图15军民情缘节点平面图、效果图15南江滨公园节点平面图、效果图15乐耕亭提升效果图15南塔禅钟节点平面图、效果图15旧城区北江滨公园改造提升效果图15综合慢道与城市干道交汇处节点平面图、效果图15太子门码头改造提升效果图15西江滨公园改造提升效果图15漱溪廊桥提升效果图15罗星塔节点平面图、效果图15旧张滩大桥改造提升效果图164.3金色记忆带164.3.0 分区平面图、分

3、析图、断面图16汀溪烟雨提升效果图16土埔驿站节点平面图、效果图16李家坝大桥下穿处提升效果图17云栖竹径提升效果图17绿道欢洲效果图174.4山水风光带17分区平面图、分析图、断面图17丛花翠柳效果图17平湖秋月节点平面图、效果图17摩陀寨节点平面图、效果图18第五章专项设计185.1绿道标示系统设计18上杭绿道标志、标示牌详细设计18绿道沿线景点标示系统设计18安全、引导、解说、命名、警示标示详细设计185.2绿道工程详细设计18综合慢道设计原则195.2.2 综合慢道地标标志设计19综合慢道类型详细设计19综合慢道施工工艺195.3驿站建筑详细设计195.3.0 驿站设计理念195.3.

4、1-2 一级驿站详细设计205.3.3 -6 二级驿站详细设计205.3.7-8 生态公厕设计205.4.服务设施详细设计20架空栈道详细设计20廊架详细设计20花架详细设计20牌坊详细设计20座椅垃圾桶详细设计20雕塑、地刻详细设计215. 5照明、通讯、智能化系统设计21照明系统详细设计21智能化综合系统设计225.6海绵城市专项设计235.7植物专项设计25植物主体段详细设计25植物种植选种设计26苗木表275.8驳岸优化设计27绿道边侧驳岸生态设计27第六章投资估算286.1投资估算286.2设计周期28EPC项目特点解析: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

5、struction)是指公司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通常公司在总价合同条件下,对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费用和进度负责。 在EPC模式中,Engineering不仅包括具体的设计工作,而且可能包括整个建设工程内容的总体策划以及整个建设工程实施组织管理的策划和具体工作;Procurement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建筑设备材料采购,而更多的是指专业设备、材料的采购;Construction应译为建设,其内容包括施工、安装、试车、技术培训等。上杭县汀江绿道工程已由上杭县发展和改革局以杭发改审【2017】10号文件批准建设,该项目建设实

6、行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EPC)。EPC总承包实施过程解决方案流程图前言绿道是当前国内一个全新的城市规划实践类型,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品质提升、社会经济发展、居民生活休闲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上杭县自然资源丰富,整个中心城区被群山环抱。具有生态资源优秀、山城风光秀丽、山水风景宜人的特点。在“水墨上杭、烟雨汀江”的城市风貌定位指引下,当前正在加快实施城市总体发展目标“充分发挥自然、人文资源优势,加强城乡统筹,把上杭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良、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圣地、海西金铜产业基地、绿色发展示范区和生态宜居城市”,上杭绿道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是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富县”战略的有力举措,将会对

7、实现城市发展目标发挥显著的积极促进作用。 上杭县绿道网总体规划(2013-2020)本规划的核心内容在于以绿道作为纽带,联系沟通上杭的自然山水、人文旅游资源,旅游度假区和风景名胜区,形成标志性的珠链式特色旅游线路。通过绿道建设强化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品质,优化投资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使上杭绿道成为一条“生态道、健康道、财富道、人文历史风景道”,成为上杭新时期的特色名片。 本规划包括三大部分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为对上位规划与背景的分析。在系统分析上杭县资源要素和城乡发展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市域交通网络建设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绿道网总体结构、线路布局走向、功能特色、服务节点和设施配

8、套等。 第二部分为一期绿道网规划方案内容。在分析区域内与绿道可辐射面范围内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分布、公共空间布局的基础上,制定出上杭县一期绿道网线路布局。 第三部分为一期绿道网详细设计内容。对选定的示范段和驿站进行详细设计指引,划分段落来设计游径(典型平面断面)与节点景观方案等,作为后续设计施工的依据和指引。第一章 项目解读1.1认识绿道1.1.1绿道概念与内涵绿道概念 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性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诸如滨河、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诸如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线、沟渠、风景道等人工廊道而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

9、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民居住区等,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并为居民提供充足的游憩和交往空间。 绿道主要由人行道、自行车道等非机动车游径和停车场、游船码头、单车租赁点、休息服务站、旅游商店、特色餐饮点等游憩配套设施及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构成。 绿道网由众多不同等级、功能各异的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组成,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民聚居区等,兼具生态保育、游憩健身、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科研教育、发展休闲经济等多种功能,是一项民生工程、环境工程、生态工程和经济工程。绿道构成要素(1)绿廊系统绿廊系统主要由植物群落、水体、土壤、动物资源等构成,通常

10、还包括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2)人工系统发展节点: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和人文景点等重要游憩空间。慢行道:包括自行车道、步行道、无障碍道(残疾人专用道)和水道等非机动车道。标识系统:包括标识牌、引导牌和信息牌等标识设施。基础设施:包括出入口、停车场、环境卫生、照明、通讯等设施。服务系统:包括休憩、换乘、租售、露营、咨询、救护、保安等设施。绿道的功能(1)生态功能绿道能发挥防洪固土、清洁水源和净化空气的作用,可以为植物生长和动物繁衍栖息提供充足空间,有助于更好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同时,也可以为都市地区提供通风廊道,缓解热岛效应。(2)社会功能绿道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贴近自然的场所,可

11、供居民安全、健康地开展慢跑、散步、骑车、垂钓等各种户外活动;同时,提供大量的户外交往空间,增进居民之间的融合与交流。(3)经济功能绿道能够促进旅游观光、商贸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消费,扩大内需,并为周边居民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机会;同时,还能够提升土地使用价值,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增长。(4)文化功能绿道可以将各类有代表性的文化遗迹、历史建筑和传统街区串联起来,使人们可以更便捷地感受历史的风采;同时,可以彰显城市的文化魅力,提升城市品位。1.1.2绿道兴起与发展绿道在国外的发展 世界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绿道始建于1867 年,是Frederick LawOlmsted 设计的美国波士顿公

12、园绿道系统。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理论探索与建设实践,绿道的规划建设逐渐成熟和完善,已成为世界各国解决生态环保问题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美国 是绿道建设最早、经验最成熟的国家。其东海岸绿道全长约4500 公里,是全美首条集休闲娱乐、户外活动和文化遗产旅游于一体的绿道。德国 绿道成为推动旧城更新、提升土地价值的重要手段。德国鲁尔区将绿道建设与工业区改造相结合,通过七个“绿道”工程将百年来原本脏乱不堪、传统低效的工业区,变成了一个生态安全、景色优美的宜居城区。 新加坡 于1991 年开始建设一个串联全国的绿地和水体的绿地网络。通过连接山体、森林、公园、体育休闲场所、滨海地区等,形成通畅的、无缝

13、连接的绿道。 日本 通过绿道的建设来保存珍贵、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日本对国内主要河道一一编号加以保护,通过滨河绿道建设,为植物生长和动物繁衍栖息提供了空间。绿道在中国的发展 绿道与慢行系统的关系紧密,步行、自行车等慢速出行方式是绿道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公众对慢行系统的认识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近年来,随着国内社会环境意识的觉醒和大众休闲运动时代的到来,公众日益认识到机动车交通对城市带来的不利影响,此种情况下,慢行系统作为一种环保、健康的出行方式,正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2009年珠三角绿道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绿道规划设计实施实践的开端。1.1.3案例分析广东:珠三角绿道网规划建设在全国先行,

14、具有开创性意义,可以解决珠三角结构性生态廊道保护体系缺失的问题,满足城乡日益增长的亲近自然的需求。深圳:将绿道作为“重大事件”,促进民生幸福城市建设。通过规划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城市绿道网”系统,串联特区内外的自然山水、历史人文资源,整合全市的区域绿地、城市公园、公共空间、慢行系统等,助推“民生幸福城市”和“生态低碳示范市”目标的实现。 经验借鉴:1.绿道通常贯穿城乡,要结合当地地形机理和生态特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郊野绿道的建设难度较大,主要是地理现状条件迥异,需要实地分析。城市绿道建设难度小,最利于建设、推广,其特点是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公园绿地等基础设施,穿针引线,见效快,分布广。

15、3.我们不仅要在大自然中建设绿道,还要在民众心中铺设政府与百姓顺畅沟通的绿道,让老百姓无障碍、少恐惧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提高民众在精神生活上的宜居水平。1.1.4对上杭启示预期可带来的价值与意义: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品质提升、社会经济发展、居民生活休闲构建生态网络,引导低碳生活构建生态网络,为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物种多样性的修复提供生境;完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鼓励居民利用非机动交通工具出行,倡导健康生活。 彰显地方特色,带动经济发展 通过线性廊道对城市生态、人文资源资源进行的整合,凝聚城市特色与魅力;支持商业、旅游服务业持续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带动沿线区域的经济增长。 丰富户外体验,提升城市品质 改善城市空间环境品质、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通过空间与设施的供给丰富居民户外活动方式,为市民提供更高品质、更多内涵的生活体验。 上杭汀江绿道的类型: 1.上杭汀江绿道属于城市河流型(包括其他)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