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与学的美妙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9694044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与学的美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数学教与学的美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数学教与学的美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数学教与学的美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数学教与学的美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教与学的美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与学的美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教与学的美妙 静心思考 老子说:“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也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就是“静心思考”。可见静心思考的重要性。在数学教与学中更显重要。静心思考:有效课堂的主旋律 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 郭永发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他认为,君子只有静心才能够培养修养、陶冶情操,才能做好学问、明志致远。在当今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的中,能否静下心来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小学衔接交流会上,初中老师对小学

2、教师提出的最多要求就是一定要培养孩子静下来心来的思考的习惯。确实,现在的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浮躁、动荡、繁杂,已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这也成为了有效学习的拌脚石。因此,静下心来思考是当前学生迫切养成的习惯。先来看两个案例:案例一师:两根同样长的钢管,第一根用去米,第二根用去米。哪一根用去的长一些?老师话刚一落,同学们不加思考的喊起来,第一根长,第二根长,一样长。师:看来同学们有不同的答案,那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但仔细观察一下,只有几个好的学生在交流自己的想法,更多的孩子是只充当听众的角色,在接受着别人的想法。汇报:有三种情况,当钢管的长正好是 1米时,

3、两根用去的正好同样多。如果钢管的长度小于1米时,第一根钢管用去米数就长一些;如果钢管长度大于1米时,第二根钢管用去的米数长一些。师: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吗?生:是。师:把一根绳子截成2段,第一根占全长的,第二根长米。这两根哪一个长一些?仔细思考一下。教师话刚一落,所有的同学不加思考的喊起来:无法确定。师:为什么?生:因为这根绳子的长度不确定。有三种情况。师:是这样吗?在老师的提示下,一个学生连忙喊出来:“不是的”。师:为什么?生:因为这里是一根绳子,第一根占全长的,第二根也是。师:真聪明,别的同学知道了吗?要仔细看题。案例二师:两根同样长的钢管,第一根用去米,第二根用去米。哪一根用去的长一些?生1

4、:第一根长。生2:第二根长。生3:同样长。师:好的,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猜想,到底谁是正确的?同学们仔细思考一下,说出你的观点。先独立思考2分钟。学生独立思考。有的在本上画图,有的在计算。师:把你刚才思考的结果和你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一人发言时其余的学生要注意认真倾听。因为有了刚才的思考和老师的认真倾听的要求,每个学生都有言可发,在别的同学发言时其余在倾听,在思考,学生在小组里充分交流各自的想法,进行思维碰撞。汇报:同上,得出三种情况。师:通过我们的思考、讨论、交流发现了我们的猜想有的是正确的,有些还不完整,非常好,做题前先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对于我们正确解题有一定的帮助,再来看这样一题是不是也是

5、这种情况呢?出示:把一根绳子截成2段,第一根占全长的,第二根长米。这两根哪一个长一些?师:仔细读题2遍,然后独立思考。学生都静下心来思考,有的画图,有的列式计算。在学生独立思考1分钟后,小手陆续举起来了。生1:两根应该一样长,因为第一根占全长的,第二根也是占全长的。生2:我是画图的,一看就明白这两根一样长。说着,上台画了一幅图。生3:这题与我们刚才的那题不一样,刚才那题是两根同样长的绳子,这题是一根绳子截成2段。反思:上述两个案例乍看起来设计差不多,只是案例2比案例1在每一题的处理上都给了学生一定的静下来思考的时间,但细细口味,就这仅仅的1、2分钟静心思考所产生的效应是巨大的,对学生的影响是深

6、远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讲完一个内容,都要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使教室里保持安静,让学生想一想教师、同学讲过的东西。让学生思考消化,是课的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也让笔者更感叹为什么美国基础教育更注重的是学生静心思考、独立解题的能力。为此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一、让自己的课堂“平静”一些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学过程盎然生机,课堂上师生之间热热闹闹的。整堂课教师每提一个问题,所有的学生急着高高举起小手,并不时地发生喊声。这样的场面给人感觉学生积极性高,学习气氛浓厚。但冷静下来,客观地分析我们的这样的课堂:课堂趣味浓,却有如观花赏月、听曲观戏;一堂课下来,只见各种活动的热闹,不见思维的有效开发、挖

7、掘和共鸣。而且,课堂上教师的随机点拨欠缺,不能有效引导深长的思维方向,结果,这样课堂只是给人的感觉是热闹之后的空洞。正如案例一整堂课热热闹闹,教师每提一个问题,就会引起一阵“高潮”,但细细想来,这种热闹就成了墙上芦苇,是没有根基的!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中会静不下心来独立思考,进而长成浮躁的一群!而案例二中也不乏热闹的场景,如讨论、交流、汇报,但这些热闹是在每一个孩子静下来思考后的形成的,注重的是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火花碰撞,每一个孩子都有收获,这样的做法才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这样的课堂才是更有效的,更具生命力的。二、把问题设计得有思考价值一些。目前的课堂大多还是一问一答式,但所达到的效果迥然不同

8、。这关键取决于教师提问的质量上。我们老师都有一个通病,就是怕孩子听不懂,听不清楚,为此总把问题设计地坡度很小,甚至整堂课都是一问一答式,试想一堂课下来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怎样的训练呢?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思维无形中替代了学生的思维,久而久之,学生就成为一个不会思考的“容器”。为此,教师不应把问题设计得过碎过细,不要担心课堂上出现短暂的“沉默”和学生思维暂时偏离“轨道”,而应考虑到问题的思考价值,把多个小问题换成一个大问题,让学生有静下心来独立思考的时候,让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适应初中里的有一定思维难度的学习。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多一些

9、当前教学有这样一个误区,为了达到有效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会更多的知识点,教师拼命赶进度,把原本的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占去了,生怕花时太多,还影响了整堂课的效率。其实这是与有效教学的本质背道而驰的。何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独立思考、训练学生的思维乃是课堂中的精华,把其占去了,让学生只是会做题,这样的课还有什么意义可谈。试想,当学生还没有静心思考时,别人的一句提示,一个图形就让题目迎刃而解。要知道考试时是单兵作战,没有任何外来的提示,常常是考完试就对自己的错误恍然大悟,于是归结于自己粗心,其实这正是我们只追求结果而忽视静心思考造成的。为此,我们应该舍得在课上花时让学生静心思考,这才会让有效的课堂产生最大的效应。“心静如高山之不动,气躁似流水之不静”。当今的学生不仅要养成静下来思考的习惯,还应有静下来听讲、静下来做题、静下来阅读等习惯。只有养成了静下心来学习的习惯,我们的有效教学才会更有实效,才更具有生命的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