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造园水法浅比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9693687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造园水法浅比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西造园水法浅比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西造园水法浅比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西造园水法浅比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西造园水法浅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造园水法浅比(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西造园水法浅比(1)内容摘要 从历史发展和文化差异两方面对中西造园水法进行了比较分 析,使两者的特点在互衬之下更加鲜明,并进而探讨了中西造园水法在当代的 融合及未来趋向。1 中西造园水法历史比较水在我国早期庭园构成上就占据主要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水体 形式丰富,景致多变;(2)水体在园林中所占面积较大,又称“巨浸”。隋唐时 期,园林水景处理往往规模很大,例如洛阳西苑,不仅有“一池三山”的大 湖,周围又有若干小湖,并以“龙鳞渠”环绕串联,形成规模宏大、复杂多变 的水系。宋、元以后,园林水体面积越来越小,但变化增多了,宋代重石之风 大盛,如宋周密吴兴园林记所述:“池南竖太湖三大石,各

2、高数丈,秀 润奇峭,有名于时,募工移植,所费十倍于石,可谓石妖矣。”从此中国 园林山水并称,所谓“水以石为面”、“水得山而媚”、“无石则水无形,无 态,若无水,则岩不显,岸无形”1。水和山石的相互依存关系构成中国 传统水法的重要特点。明清以来,私家园林的数量大大超过前代,文人士大夫 的意趣与造园结合更紧密,为追求自然,一方面,利用天然水面与泉水成景; 另一方面,巧于因借、以小喻大(见彩页),以简喻繁的手法丰富起来,其极至 是缸荷、碗莲的出现,真可以说集天地自然于一壶(见彩页)。在历史发展过程 中,中国园林水法在水形和岸形处理上主要走的是一条模仿自然之路(近代岭南 园林出现一些几何处理的水景)。

3、相比中国园林水法一脉相承的发展过程,西方园林水法却以意大利水法、 法国水法、英国水法为三个阶段的典型。意大利台地园建造在真山真水之中, 所以又称别墅园。意大利园的突出成就在于因地制宜的水处理手法(见彩页), 如意大利最著名的两个水景园是朗特别墅和艾斯塔别墅(见彩页)。朗特别墅模 仿了水流涓集成河,奔腾跌宕,汇流入海的全过程,它抽象地模仿自然,把阿 拉伯园中水渠的做法引进之后,加入许多鬼斧神工的变化,例如水的跌落、水 扶梯(链式瀑布)、喷泉等等来人工地再现了这个过程。意大利园的水法注重动势,并且其特有的山地为这种做法提供了势能。法 国园林坐落在所谓平畴大泽、无尽头的林荫道、无际涯的林园,在这种条

4、件 下,多用静水,面积大,以气魄与宁静取胜,形成典雅、从容的风格。水面比 意大利台地园可是大了很多,以突出帝国雄伟气魄。水面平静,像镜子一样反 射建筑、树木、云天,又称“水镜”,水镜往往都从透视和投影关系上精心推 敲过,以便保证主体建筑能在视角范围内完整地倒映水中。法国园与意大利园相比,特点并不在奇幻多变上,而在比例的和谐、构图 的完美、风格的纯净上。意、法园林水法在水形和岸形处理上以几何形为特 征,到了英国自然风致园时期出现大的变化,自然风致园推崇自然的浪漫主义 思潮,讲究不留痕迹地模仿自然、巧借地形、顺势筑坡,草地斜侵入水,树木 杂错间植。自然风致园的代表人物布朗的设计语汇主要是: (1)

5、曲折的水面和小 桥;(2)起伏的草地;(3)成簇或带形的树林。至此,西方园林水法体现出一些 和中国自然园林水法相似的特征。2 中西造园水法艺术比较2.1 艺术起源比较在法国,古典园林是由建筑师附带设计的,而中国造园艺术是在诗人、画 家手里成长起来的。法园起源于果园菜地,中国园林来源于苑囿。由此,我们 就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西方园林理水有浓厚的建筑味,形式显得非常重要,严 谨而实用,而中国园林理水在人工营造中倒体现出真正自然的味道,重视意 境,其最为重要的功能是怡情,其手法偏于感性而不易把握。2.2 形式特点比较台湾学者吴森在比较哲学与文化一书中认为:“西方文化三大支柱: 科学、法律、宗教;中国文

6、化两大支柱:道德、艺术。”其中最显著的差异是 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对比。科学和艺术最主要的差别,就是科学重精密的分析, 准确的数量和遵循固定的程序和法则;艺术重直觉的体会,正如文心雕龙 所说“文无定法,神而明之”。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个特点反映在造园水法上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 源”,追求自然、直觉体会,讲究自然、含蓄、蕴藉、不尽之意。“俯视池 水,弥漫无尽,聚而支分,去来无踪,盖得力于溪口、湾头、石矶之巧于安 排,以假象逗人,桥与步石环池而筑,犹沿明代布桥之惯例,其命意在不分割 水面,增支流之深远。至于驳岸有级,出水留矶,增人浮水之惑,而亭、台、 廊、榭无不面水,使全园处处有水可依。”1在鲜明的文化

7、特色影响下,西方的艺术渗入了科学性,例如讲求比例尺度 等艺术法则,以枫丹白露大花圃为例,“水渠和喷泉、盘式涌泉等等都取消 了;花园变得十分简洁,线条十分单纯。在中央挖了一个水池,大约60m 宽,有四个绣花植坛围着它,只用 L 和 M 这两个国王和王后的名字的第一个字 母做装饰题材,其他什么都没有。但是,水池与花圃之间的比例多么妥帖,整 个花圃充满了宁静、肃穆和美。”22.3 情趣倾向比较我国文化偏重于“求静”,“我国传统园林用水,以静为主,清许周生 筑园杭州,名鉴止水斋,命意在此,原出我国哲学思想,体现静以悟动之 辩证观点。”1相对于西方园林丰富充沛的表现,中国造园家追求的是返朴归 真、淡中求

8、趣以及“山池天然,丹青淡剥,反觉逸趣横生”(童寯江南园林 志)相对于我国“求静”、“淡中求趣”的文化,西方文化是一种强烈的求 动、求变的文化,意大利人极喜户外活动,在园中水处理手法中,也考虑了这 种需求,最典型的是朗特别墅(illa Lante)花园里的石桌:桌子中央流淌着一 槽清水,贵族们饮宴之时,在槽里给酒降温,槽中还飘着盛开胃小菜的碟子, 有船形的、水禽形的。为增加游嬉功能还设计出水风琴、水剧场、机关水嬉等 新奇玩意,最能发挥水的动势的是各种各样的喷泉,利用水的落差造成水的流 动、喷薄、飞溅以及水的音乐是意大利园的拿手好戏。3 中西造园水法哲学比较3.1 中西自然观在造园水法中的反映易卜

9、辞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就是说自然是有生命的,视自然为有生 命的机体,而生命都体现出曲线式的律动,不是冷冰冰的几何形的点、线、 面、体。不但有生命,还有高级的生命活动感情,所以有这样的说法: “清,水之美者”;“情,心之美者”;“晴,日之美者”。情的本质关 心、顾念、珍惜(西文为:Wonder, Concern),中国人对自然的感情就是这样 的,我们不以敌视自然、高于自然的态度对待自然,我们在考虑人和自然的关 系时,可以把自然看作是主体,人是被动、受自然支配和影响的,这就是一种 可逆性思维。我国很早就有山水文化,魏晋时期就形成一个高潮,以谢灵运、 李白、徐霞客为代表的热爱自然,赞美自然,融入自

10、然的感情左右着我们的园 林设计,其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本篇论文是由 3COME 文档频道的网友为您在网络上收集整理饼投稿至本站 的,论文版权属原作者,请不要用于商业用途或者抄袭,仅供参考学习之用, 否者后果自负,如果此文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而从历史发展来看,西方视自然为无生命的物质,在中世纪之前,基督教 是禁止游山玩水的,他们更多看到的是自然狂暴、危险的一面,“他们对于野 蛮感到厌烦了,正如我们对文明感到厌烦一样”(比利牛斯山游记)。法国 艺术理论家丹纳参观了意大利阿尔比(Villa Albi)别墅后这样评价其审美取 向:“不许自然有自由,一切都矫揉造作人对无生命的东西

11、毫无兴趣:他 不能承认它们有灵魂和它们自己的美,他只把它们当作为达到他的目的而使用 的仆从;它们的存在只不过给他的活动当作背景树木、水、自然风光,如 果要参与到这戏剧里来的话,它们必须人化,必须失去它们天然的形状和性 格,失去它们的野性、拘束性和荒僻的外貌,而要尽可能地把它们弄 成男男女女们聚会的地方:客厅、府邸里的大厅或者神气活现的殿堂。”这段 评论淋漓尽致地揭示了西方一种典型的自然观,即使不是惟一的一种。在两种不同倾向之下,中西传统园林一个侧重于模仿,极尽能力去艺术地 再创造出泉、潭、溪涧、瀑布等自然景观,提倡和谐(平和、美);一个侧重于 改造,推崇发展(竞争、力),追求人的能力的最大发挥

12、与创造(见彩页)。中西 传统园林水景由此在形态上有很大的差异。3.2 中西水法哲学及实践理论比较 中国造园水法受到风水等一些传统理论的影响,古人认为:“天不足西 北,地不满东南”,西北方地势高亢为“天门”,东南方低下为“地户”。风 水家观水则认为水来自西北,流向东南为佳,“抱水”宅前池塘或河流, 呈半月状或环抱状,抱水的作用被认为是可使基址之地生气凝聚而不散泄,这 些理论直接影响了传统园林理水在水形、走向、聚散等方面的处理。另外, “一池三山”的神仙思想对传统园林也有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大型园林设计直 接附会池中设岛的格局,例如西湖小蓬莱、中南海的瀛台,更重要的是强化了 中国园林有山必有水的山水

13、相依的模式关系。西方园林的水法无论在理论上也相当成熟而丰富,并且更加科学、更加具 有操作性。法国古典主义造园理论家布阿依索在论依据自然和艺术的原则造 园一书中这样论述水在园林中的作用:“尤其是河里的流水和盘式喷泉上喷 着的水,它们带来的运动和活力是花园最有生气的灵魂。最大的水面是最美的,不过,最好不要因它的开阔而使其余的水面失色。”论及河溪时,他认 为还是小一点好,起到装饰点缀两岸的作用,并用卵石和砂子铺底,这样一来 水面清澈,可以欣赏里面的游鱼。至于水渠,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曲的(事 实上法国园中水渠以直线及规则的曲线居多)。另外他还提出一种水渠、水池与 植栽花坛、花圃交叉融合的新形式,可

14、以用水渠将花圃划分为各式图案的格 子,可以将水池、花坛杂错间置,甚至在商迪府邸的花园里,全部用水池代替 植物花坛,创造出“水的花圃”这样造成的形式及构图的更多变化,成为西方 园林水法的另一特色(见彩页)。4 中西造园水法在当代的融合及趋向4.1 传统水法的继承与发扬在经历了意大利园、法国园、英国自然风致园这三个阶段以后,西方园林 的发展基本上是沿着自然风致园的路子走下去,融入意大利园、法国园的一些 造园手法和造园要素,纯粹的意大利园和法国园几乎没有了,除非是出于保 护、恢复遗迹的考虑。纵观西方园林发展,有一个由规则式向自由式的演变过 程,同时由于在风格追求、设计理念上的相似,从 17世纪起英国

15、园就受到中国 园林的影响(1772 年东方造园艺术泛论在欧洲出版后引起巨大反响),并产 生英中式园林。布朗是英国造园家中第一个重视水的作用的,他设计的园林常 以湖泊为园子的中心,追求明亮开阔、宁静亲切的感觉,为形成各种各样的湖 泊,不惜修筑闸坝以提高水位。在园林设计的实践中他们还发展了一种叫“HaHa”的人工沟渠(见彩页),将园林的边界化为无形,并延伸了景观视野, 类似于我国园林中利用水来借景并增加空间的层次,使空间更加深远3。英式 园的不少设计理念与中国园林思想相契:认为蜿蜒活泼的曲线比整饬的直线要 美,因为它“道法自然”。蒲柏提出了“产生差异,起好奇心,隐藏边界”的 观点,颇合我国园林“步

16、移景异”、“曲径通幽”的做法,有这样一个思想上 共通的基础才有了 18世纪英国园林掀起的中国热,才有了“中国风”和“英中 式”园林。而在中国,西方园林水法的引进早在圆明园中已有优秀的实例,中 西园林的相互借鉴也从此开始(见彩页)。随着生态意识的提高,中西方在自然观上越来越接近,中西园林设计理念 在融合渗透。这种中西融合反映在近期国内园林建设上,就是出现越来越多综 合中西园林设计要素及手法的园林作品。例如广州翠湖山庄底层园林,有竹丛 与圆形水幕喷泉的结合,有源于意大利的跌落水池与三叠泉的融合,有罗马式 的水广场与英国自然风致园的岸线处理。4.2 传统中的分离与创造现代水景艺术中西传统园林到现代都经历了一个重大的转变,首先是私家园林基本已成 为过去,而被公共园林及景观环境设计所取代。园林中的水法也转化为现代水 景艺术,被运用于各种公共及私密空间。在中国,水景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