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9693148 上传时间:2023-10-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襄阳市三十六中:梁凌云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有效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高中课改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贴近学生,要用高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体现教育的内容,增强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实效性。但在现实的教学中,时常听到学生在向老师诉说:“老师,我学政治很认真,怎么成绩总是难以提高?”也有老师发出类似地感慨:“我工作非常努力,备课、上课、辅导学生花的工夫比别人还要多,讲的内容也与别人差不多,为什么学生的成绩总是不如别人?”这些反映的是我们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存在问题。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用正确的课程价值导向武装自己,让学生

2、在课堂教学中体验、感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和有效探究,从而确保其教学的实效性。一、在尊重个性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教学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思想、感情、意志、个性都处于变化之中的个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总是希望学生了解更多,生怕学生不懂而讲授过多,挤占了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使学生获益较少,效率低下。为此,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说教者”的形象和“灌输者”的地位,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在课堂上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促进者,把话语权真正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主动的、活

3、泼的、发展的学习主体。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提高课堂实效,一方面采用目标学习指导法,使学生达到“微观在握”的境界;另一方面,运用纲要浓缩指导法,借助知识结构图,浓缩学习内容,使“点”的记忆变成“线”的记忆,方便学生记忆与复习,极大地提高了复习效率。比如:政治生活中经常出现运用国家制度知识分析政府作为的依据,围绕“国家性质、我国政府的职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及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这四个点构

4、成的一条线来分析则不会遗漏得分点;分析大国关系时围绕“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外交政策以及国家的对外职能”这三个点构成的一条线进行分析也非常省时等。如此学习,既可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达到宏观在胸的境界,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有效性。二、在创设情境中营造宽松的环境注重情境式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与课堂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教学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情境教学以培养兴趣为前提,以情感共鸣作基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减轻学习负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感受性,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愉悦,享受学习的快乐,进而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实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营造宽

5、松的环境,创设良好的氛围,提倡学生之间的争辩,从而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大大提高。如在讲授“实现人生的价值”这一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采取了辩论的方式。正方的辩题是“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反方的辩题是“人生的价值在于索取”。全班同学按自愿选题分成两组,模拟国际大专辩论会的形式,各选出四位代表参加辩论。在辩论会上,由于学生在课前准备充分,搜集了大量的资料,正反双方辩手在争辩中唇枪舌剑,针锋相对,据理力争,都把自己的观点展现出来。如反方辩手提出人生来就需要衣食住行用,没有索取人能够生存吗?正方辩手马上反驳说假如没有劳动人民的劳动贡献,又何来的衣食住行用?通过这样的思想碰撞,不

6、仅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的效果有了质的飞跃。三、在解惑质疑中挖掘学生潜能明代著名学者陈白沙曾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说明,疑是思维的前提,是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迷信教师,不迷信权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勇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见解。对他们提出的各种不同的想法和见解,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如在学习消费及类型这一内容

7、时,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近几年房价上涨等时政热点就里面的观点提出质疑,很快,就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疑问: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但实际生活中的房价不断上涨,人们却不断去购买,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对于提出质疑的学生,要首先肯定他们有敢于质疑的勇气,能善于发现问题,然后要求他们课后到图书馆或上网去探求问题的答案。通过查阅和探究,他们终于弄明白课文说法并没有矛盾,而是由于人的消费心理,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消费者担心商品紧缺再涨,从而导致越涨越买。这就是心理预期影响消费,是哲学上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这样通过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主动解疑,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8、又挖掘学生创新潜能。四、在渗透生活中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思想政治课,特别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因为理论比较抽象、深奥,加之教师讲解空洞、枯燥,缺乏生命活力,学生学习提不起兴趣,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富有活力的课堂,使广大政治教师亟待解决的难题。尽管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的生活相比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它们与现实生活又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及时渗透与社会生活、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的课外知识,就无法活化书本上的知识,就谈不上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和应用,也就更谈不上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私下认为破解这一难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一要关注学生的生活。陶行知先生说过

9、:“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政治教师要善于回归生活,立足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生活,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政治道理。二要关注国内国际形势。每天都在发生的国际国内时事,因为其新颖性而受到学生关注,更因为它蕴涵着丰富的政治道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要关注地方乡土材料。乡土材料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而且能引起学生共鸣,提高其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经济生活中的大力发展生产力时,我结合“四个襄阳”的发展战略,引导学生认识“产业襄阳”是核心,只有经济建设发展了,才能为襄阳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实力支撑。学生通过了解我市的市情,进一步理解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意义。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教学要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力。因此,追求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人民教师无尚的追求,在政治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确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运用新课程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教与学创造积极条件,才能让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铸造人格,提高素质,政治课堂的全面和谐以至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必将成为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