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桥断浦”与“苏堤才晓”——说张炎的“春水词”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9692615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荒桥断浦”与“苏堤才晓”——说张炎的“春水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荒桥断浦”与“苏堤才晓”——说张炎的“春水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荒桥断浦”与“苏堤才晓”——说张炎的“春水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荒桥断浦”与“苏堤才晓”——说张炎的“春水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荒桥断浦”与“苏堤才晓”——说张炎的“春水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荒桥断浦”与“苏堤才晓”——说张炎的“春水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荒桥断浦与“苏堤才晓说张炎的“春水词张炎以一曲?南浦春水?,获得了“张春水的美称,而作为这一作品本身,也一向被视为是诗人早期“寄情山水,流连风月1的代表。但在不同的版本之间,这首词的面目并不一样。有的本子下称“通行本这样写:波暖绿粼粼,燕飞来、好是苏堤才晓。鱼没浪圆,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舟校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净洗,花香不了。新绿乍生时,孤村路、犹记那回曾到。余情渺渺,茂林觞咏如今悄。前度刘郎归去后,溪上碧桃多少。而另一些的本子下称“别本中,它却这样写:溪燕蹴游丝,漾粼粼、鸭绿光动晴晓。何处落红多,芳菲梦翻入嫩冥深藻。一番夜雨,一番吟老池塘

2、草。寂历断桥人欲渡,还见柳阴舟校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净洗,花香不了。新绿乍生时,孤村路、犹忆那回曾到。伤觞事杳,茂林应是仍然好。试问清流今在否?心碎浮萍多少。在这两种版本之间,当年张惠言曾经认为:“前本似在宋作,此本指“别本入元以后作。或晚年取少作改之,托意遂别2。显然,在他看来,“春水为张炎早期作品,这种说法也一向为词学家所承受。?南浦春水?终究是否作于宋亡之前?在两种版本之先后,又是否真像张惠言所说?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借助对这两首词艺术手法的比拟,展开问题的分析。词家论词,非常注重词的开头。强调起句“不宜泛写景,宜实不宜虚。便当覆盖全阕,它题挪移不得3。作为同样是词论家的张炎也说过,填词须

3、“思量头如何起,尾如何结,方始选韵,然后述曲4,由此足见他对起句的重视。对于“春水的起句来说,虽同样是波光、飞燕,可“别本中的“溪燕、“游丝、“晴晓写得泛泛,说它是江南水乡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未尝不可。而“通行本就不同,虽说也是从波光、燕影落笔,可是,“苏堤两字突出了作品所描绘的是南宋的都城杭州,这样一来便一下子就把作品覆盖在特定的气氛之中。此后的两个层次中,作品由情入景,借助有情之人作品主人公感官、视觉,借助这眼中之景,抒发一己之深情。虽然两首词都是从对流水、落花的感触落笔,但相比之下,“别本文字杂沓、平淡,却又显得有些费解:“芳菲梦指的是什么?“嫩冥深藻又是在指什么?诗人借此又想抒发点什么?一

4、切令人摸不着头脑。而“通行本,“鱼没浪圆四个字已是珠润玉圆的天生好景语,“翻笑两字,更清楚见出主人公对吹落残红的春风的那一份不屑。这种“笑语歌哭笔调,与宋亡后以“乐笑翁自居的张炎风格笔调恰恰相吻。此后,诗歌两种版本都有是借助人物的视觉,拉出了柳荫、孤舟的大远景。但相比之下,别本“断桥人欲渡与“扁舟斜只给人以泛泛之感受此处方才以“断桥点明地点,相对说就不容易引起读者注意。而通行本就不同,柳荫“撑出扁舟静中见动,就显得细腻生动。它与对流红“翻笑相照应,更有一种说不出的况味。“荒桥断浦画龙点睛,更与开头点明的杭州西湖形成一种照应,顿时给人一种物是人非的世事沧桑之感,从而“醒明本旨地点出此词非同寻常的

5、内涵。作为南宋小朝庭的京城,西湖曾以纸醉金迷的“销金锅而出名于世,它的病态的繁华曾令人惊叹。可是,在张炎笔下,西湖竟变得如此地荒凉,这只能是在告诉人们:一切发生在宋亡之后!难怪当年沈祖棻女士也曾指出:“荒桥两句,暗指荒凉,其宋都沦覆以后之作欤?5至于这里的“回首、“梦中云云,诗人又坠入到内心感受之中,这就使作品多出一个层次,从而形成了一种由情入景,再由景入情的多生曲折,从而更令人生一唱而三叹之感,至于“别本,只是由情入景两个层次,而前面一口气抒情,反而使作品令人感到费解。两首词的下片一开场并无不同。从“和云流出空山,到“洗尽花香不了都是在写“春水,以及由春水而发的感慨。到“新绿乍生时“犹忆那回

6、曾到,那么已进入叙事,即诗人对耿耿心头的那件往事的回忆。在这里“余情渺渺,茂林觞咏如今悄,与“伤觞事杳,茂林应是仍然好,粗看意思一样,都是在用王羲之兰亭流觞的典故。但是假如结合“荒桥断浦、结合诗人经历,以及当时曾发生的骇人听闻的事件细加分析,就不难发现,它实际上是在向人表达一段悲怆的历史。原来,入元之后,绍兴的宋陵曾被元僧盗发,帝、后的骨殖竟与猪狗的骨头混杂,情况惨不忍睹。有一批遗民,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地进展重新安葬。后来,他们又以结诗社、同题分咏的形式,以咏物为掩护,悲歌哀悼,寄托他们的哀思,并结集编成?乐府补题?。作为南宋名门的后代,张炎也参与了这种题咏,恰恰正是这一活动,才是“觞咏真正含

7、意所在,明白了这一点,那么“茂陵的含义也清楚了,它是喻指那批遗民所偷偷建成的“帝陵。一旦明白了此中的微妙,那么,“别本中那段“伤觞事杳,茂林应是仍然好的意思也清楚了,它显然是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对那段刻骨铭心往事的追怀,以及对帝陵的关心和祈祷。作品也因此在“余情渺渺的追怀之外,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失落与悲哀,它所表现的内涵,也因此要比“别本更加深沉。由于所表现的情怀、感慨不尽一样,所以,词的结句也显示出了两者间的差异。“别本在“试问清流在否的发问中,更多地是表现了诗人对当年的那批志同道合的关切。“心碎浮萍更多地抒发了由此而触发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这里还涉及到了另一个典故问题:“刘郎、“碧桃,最容易

8、令人联想起的是刘禹锡的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6。而将“春水词视为是张炎早期作品,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此。其实,这里所谓的那个“归去的“刘郎,是喻指业已倾覆了的南宋小朝庭。从历史上看,南北朝时的刘裕曾于江南一隅建立过一个小朝庭,史称刘宋。而从文学修辞中的借代角度看,将刘裕所建立的刘宋王朝称之为“刘郎,也未尝不可。至于中国历史上的刘宋、赵宋两个王朝,虽然姓氏不同,但国号却一样。舍其不同,取其一样地将“刘郎比作南宋小王朝,正反映了作为遗民的张炎用心之良苦。值得指出的是,张炎不止一处将亡宋喻作是“玄都观里的“刘郎,在另一首?还京乐送陈行之归吴?曲子中,诗人便以“休忘了玄都前度,劝人不要忘

9、记前朝。至于“溪上碧桃,这里显然倒是用了刘禹锡诗意,借以挖苦那些降元的小人对这种冷嘲热讽,在张炎词中更为常见。所以,对于“通行本来说,在“刘郎“碧桃的别出心裁的典故运用中,诗人在对先朝的缅怀、对遗民友人的思念的同时,更流露出对降元小人的不屑与讥刺。这种含意,显然也是“别本所缺乏的,这样的一种情感,和前面的“翻笑东风相照应,无疑使“通行本无论在作品的构造技巧,还是在主题的提炼上都要高出“别本一筹。从“春水一词两种版本之间艺术表现手法差异的分析,借助对其中典故含义的开掘,我们发现,“通行本无论是在艺术手法上,还是思想深度上,都有要比“别本显得更成熟、凝炼。所以,在这两种版本之间,它们的问世先后,与

10、传统说法恰恰相反。正确地说,应当是“别本写成于前,“通行本改定于后,而两者又全是作者在入元之后所作。关于这一看法,我们还可以从其它遗民词人的同题作品中找到旁证。比方,王沂孙就也有一首题为?南浦春水?的词,而这首“故国之思甚深7的曲子词,与张炎的“春水词,在意境与思想感情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很可能是“同题觞咏中同时所作。注释:1杨海明?张炎词研究?,齐鲁书社本,第79页。2吴那么虞校辑?山中白云词?卷一,中华书局本,第2页。34?词源乐府指迷笺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本,第55、13页。5沈祖棻?宋词赏析?,上海古籍出版社本,第169页。6刘禹锡?戏赠看花诸君子?诗。7周济语,广东人民出版社本?艺蘅馆词逊第16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