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模板(二篇).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9692602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模板(二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模板(二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模板(二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3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模板(二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3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模板(二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模板(二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模板(二篇).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模板一、指导思想:全面_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育人为归宿,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转变教研理念,改进教研方法,优化教研模式,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新体系。二、主要工作与措施1、发挥教研群体作用积极开展学校教研组活动,做到教研活动经常化、专题化和系列化。做到教研与科研相结合,新的理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培训青年教师与教研活动相结合。、教研活动经常化。根据教研组的具体情况制订切实有效的实施措施

2、,教研活动的重点应该放在课堂教学。、教研活动专题化。针对教研组的具体问题,善于发现数学教学实际中的薄弱环节,研讨在实际教学中的解决办法,集思广益、交流探讨,促使广大参与教师有所收获。、教研活动系列化。开展活动要有系列,如围绕某个专题组织理论学习,明确目标开课研讨,并进行下一轮开课的集体研讨。集体备课要确保实效,注意发挥每个教师的智慧,也唯有此,才能使更多的教师有参与的机会、锻炼的机会,真正把教研活动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起来,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教师成长结合起来。2、继续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切实转变教学理念。应该看到,不论是起始年级,还是其它年级的数学老师,在教学观念上已有一定变化,但

3、也应认识到,教学理念的切实转变,基本理念的真正确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所以,本学期仍然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学习数学课程标准,进一步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数学课程理念: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学科理念:数学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发展。、数学学习理念: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形式。、数学教学活动理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评价理念: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学习水平,更要关注学习中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

4、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现代信息技术理念:运用它们,使学生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进行“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及“实践与综合应用”四方面内容学习时,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并注意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感、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教师教学时必须认识到,在组织学生活动时,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等显性目标的达成,更应关注以上这些隐性目标的实现,把着眼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3、提高教研实效,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探索评价新方式,努力构建新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数学教学评价机制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也是教学改革导向的指挥棒,同时,这也是教学改革的

5、难点之一。当前应把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作为评价体系的突破口,力求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既可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也可以让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而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评价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既可用书面考试、口头表达、实践操作、活动报告等方式,也可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建立学生成长记录等方式。评价的策略可概括为“注重过程、促进发展、强调多元”注重过程,就是把学生的学习看作一个系统,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和监控,并及时对学生学习情况提出努力方向、改进措施,改变只关注一张试卷评价学生学习优劣的不良倾向。促进发展,就是确立一切

6、评价都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理念,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看作是一个发展的过程,逐步完善的过程,自我激励、自我提高、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过程。强调多元,就是避免单一的评价方式和手段,力求做到五个结合:师生自评与师生多元评价结合,评语评价与等级评价相结合,个体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差异性评价与共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转变理念,突破一切限制,关注一个核心,即你的课堂教学是否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有效促进学生发展。对学生考查,应有利于切实发展学生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

7、样化,避免繁杂的运算和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的叙述“算理”。、抓好课堂教学改革,努力体现新理念。课堂应该是学生焕发活力的地方,也有人说是学生出错的地方。所以,要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创设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模式,让学生主动积极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感悟知识、经历过程、领会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探索意识与创新意识。2023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模板(二)一、复习指导思想:这一册教材内容涉及的面比较广,基本概念比较多,也比较抽象

8、,很多内容都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知识。通过总复习把本册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概念、计算方法和其它知识更好地掌握,并把各单元内容联系起来,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使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另外通过总复习,查缺补漏,使学习比较吃力的孩子,能弥补当初没学会的知识,打好基础。二、复习时间:-月-日-月-日。三、复习形式:1、分章复习。对全章知识进行复习之后,结合习题进行巩固。2、综合练习。以测验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教师精讲。3、查缺补漏。对于在复习中学生反映出的问题加以补充练习。四、复习内容:1、大数的认识。2、角的度量。3、三位数乘两

9、位数。4、平行四边行和梯形。5、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6、统计。7、数学广角。复习时按照整册教材的知识体系分-大数的认识、乘法和除法、角和平行四边形、统计和数学广角这四大块来进行知识的梳理。五、复习要求:第一部分:数与代数(一)认识更大的数与生活中的负数复习重点:1、认识数的计数单位,掌握各单位之间的关系;2、会正确读、写亿以内的数,并会比较;3、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4、会正确读、写亿以内的数,并会比较;5、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复习难点:1、认识数的计数单位,掌握各单位之间的关系;2、会正确读、写亿以内的数,并会比较;(二)乘法和除法复习重点:1、会正确计算两、三位数的乘

10、法,能应用乘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2、会正确计算两、三位数的乘法,能应用乘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3、利用乘法运算律和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运算;4、掌握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复习难点:1、会正确计算两、三位数的乘法,能应用乘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2、会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能运用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3、利用乘法运算律和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运算;第二部分:空间与图形线与角、图形的变换复习重点:1、会用字母正确地读出线段、射线和直线,并能区分;2、能辨析图形中线段的平行与垂直的关系并能用三角尺画出;3、会辨析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会用量角器测量;4、会画指定度数的角;5、能在方格纸上画

11、出一个简单图形绕图形的顶点旋转_度后的图形和平移后的图形。复习难点:1、能辨析图形中线段的平行与垂直的关系并能用三角尺画出;2、会辨析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会用量角器测量;3、会画指定度数的角;4、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绕图形的顶点旋转_度后的图形和平移后的图形。第三部分:统计与可能性复习的重难点:1、能根据数据画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2、能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六、复习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万级、亿级的数,十进制计数法,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目以及近似数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建立有关整数概念的认知结构;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三位数乘两位数

12、的笔算方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进一步提高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以及探索规律的操作技能,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认识角、平形四边形和梯形,在观察物体中加深对物体和相应视图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会画两种不同的统计图。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6、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七、复习措施:(1)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先全面复习每一单元,再重点复习有关重点内容。复习后及时进行检测。(2)狠抓学生的计算和理解方面的能力。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学习兴趣。(3)提高基础较好的学生,主要是在课堂提高。对基础较差的学生采取课堂引导,课后辅导,尽量提高对基础题的理解掌握。(4)加强补差,让优等生帮助后进生。(5)课堂上教会学生抓住每单元的知识要点,重点突破,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相机进行口算能力的培养。第5页共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