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桃生产质量管理手册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9692474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桃生产质量管理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有机桃生产质量管理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有机桃生产质量管理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有机桃生产质量管理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有机桃生产质量管理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机桃生产质量管理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桃生产质量管理手册(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有机桃生产质量管理手册*经济合作社*经济合作社有机桃生产基地简介*经济合作社有机桃生产基地位于风景秀丽的平谷区*内,距县城24公里,*南2公里,地形为山地丘陵,三面环山,村两侧山峦起伏连绵,整个村庄群山环抱,周围的群山成了天然的绿色屏障,阻挡风沙,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山上植被完整,山下绿树成荫。本基地占地面积300亩,由*经济合作社建立。该基地经营权为*经济合作社集体所有,是*地区唯一一家股份制统一经营的果园。基地生产过程实行由经联社生产部统一管理,基地有机大桃内部监督员全程监控。为确保达到有机大桃生产要求,基地通过实施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及标准化管理,安装了杀虫灯

2、18盏,每年使用糖醋液、性诱剂等方法防治害虫,果实全部套袋,并实行园内种草,改善园区环境,培育生物多样性空间,达到保护果园生态环境,减少农药污染,最终生产出安全、优质、达标的有机果品。基地技术力量雄厚,主要专家有市林果所的王玉柱所长、郝彦彬研究员,平谷区果品办高级农艺师梁泊、岳长文、刘祥林、*农林办张克勤林业工程师,杨永军、岳晓昀等。*经济合作社有机桃生产基地生产计划有机大桃特别是有机农产品作为农业生产的最高标准已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倍受青睐,但有机大桃的生产受到各种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生产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不言而喻。*经济合作社有机桃生产基地作为我镇的第一个有机大桃基地更是肩负着很艰巨

3、的任务。为确保北四道岭基地实现有机大桃生产的目标,成为实际意义上的有机大桃产地,特制定本计划。一、生物多样性的保持措施1.实施生态林保护和造林工程,以后不得再对各种坡地、林地实施造田。实施雨季造林,将剩余的落露山坡全部造上生态林。2.实施集雨工程,减少地下水的开采。3.实施人工种草工程,改善果园生态环境。4.采取节水灌溉措施,实施科学灌水,改善大桃口味。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5.禁止使用各种化学品,维护土壤的无害化状态。6.继续推广各种无害化病虫防治措施,保护各种天敌。7.实施新能源策略,采用风能、太阳能和沼气等,减少对环境的破坏。8.禁止旅游机动车进入有机大桃生产区,避免尾气污染。9.落实植物

4、多样性,创造动物、昆虫的多样性,引进释放天敌昆虫。二、提高土壤活性和培肥措施1.客土:由于本基地土壤偏重于粘性,在沤制肥料时适当采取填沙改良。2.覆盖:春秋季两次在树周围12米处覆盖一层35厘米的碎麦秸、麦糠或碎玉米秸等作物秸秆,可起到抑盐、保水、平抑地温的作用。秸秆经耕翻沤制后,可转化为土壤有机质,释放出氮、磷、钾、锌、铁等元素,降低土壤容重,增大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通气状况,利于土壤生物生长发育。3.增施有机肥:有机肥养分全面,富含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对于土壤供肥、保肥、耕性、土壤容重、土壤生物等是至关重要的。主要肥料是牛粪、羊粪等草食动物粪便、压绿肥、沼气肥和得到有机肥料认证的

5、肥料,各种自制肥料都要经过腐熟才允许使用。4.平衡施肥:针对不良土壤存在的缺肥、供肥能力差、养分不平衡、盐渍等特点,结合果树的吸肥规律,均衡地施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可有效地培肥土壤,节约肥料,减轻危害,并能提高果品质量。 5.间作绿肥:绿肥作物产量高,肥效好,不但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保持水土,而且还可以做饲料,过腹还田。绿肥易于栽培,成本低,是一种优质肥源。间作绿肥是培肥和充分利用果园土壤的有效措施。本基地主要种植白三叶、沙打旺。三、病虫草害防治措施从病虫害和有益生物整体生态系统出发,运用综合控制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和有利于各种有益生物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

6、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一)、主要病害:褐腐病、炭疽病、疮痂病、穿孔病等。综合防治措施:1、科学的土肥水管理,合理的负载量,培养健壮的树势,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2、清除销毁果园内残枝、落叶、杂草、病果;冬、夏剪时剪除染病枝梢,注意伤口保护;摘除病果以减少病菌侵染。3、调整树体结构,及时夏剪、调节光照、降低树体内膛湿度;地下覆草、覆膜,降低空气湿度;注意雨季排水。4、芽萌动期喷35度石硫合剂。5、果实全部套袋。6、套袋前和去袋前轮替使用春雷霉素、多抗霉素、农抗120、锌灰液等。(二)、主要虫害:食心虫、卷叶蛾、潜叶蛾、蚜虫、螨类、蚧类等。1、农业防治:(1)结合冬剪,剪除病虫枝,抹杀干叶下害虫。

7、2月下3月上旬,刮除枝干老翘皮,集中销毁。3月中下旬,清除杂草、落叶、枯枝、残果。生长季,人工摘除销毁被病害虫危害的梢、果、叶。8月下旬主干绑草把,9月上旬主枝每隔50厘米左右绑深色布条,诱集消灭越冬害虫。(2)树下生草、种草,为一些有益生物提供栖息场所。2、物理防治(1)果实全部套袋。(2)使用糖醋液诱杀害虫。糖醋液主要诱杀趋化性的卷叶蛾类、梨小食心虫、桃蛀螟、桃潜叶蛾、红颈天牛、金龟子等。(3)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杀虫灯主要诱杀趋光性害虫,主要有卷叶蛾、桃潜叶蛾、梨小食心虫、桃蛀螟、金龟子等。3、生物防治(1)释放天敌,以虫治虫。释放赤眼蜂防治卷叶蛾、食心虫;平腹小蜂防治椿象;用捕食

8、螨防治红、白蜘蛛。(2)使用性诱剂诱杀雄虫,控制雌成虫交配繁殖的机会,以减少下一代害虫的发生量。目前主要使用梨小食心虫、桃蛀螟、苹小卷叶蛾、桃潜叶蛾几种诱芯。4、使用生物源、植物源农药在短期内害虫发生到农业物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不能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时,有限制的轮替使用百草1号、清源保、除虫菊、敌死虫、好螨星、BT等。3.草害以草制草,种植白三叶,控制杂草生长,对杂草严重地块实行人工刈割。4.包装场所清洁措施(1)有机大桃的包装不同于其他商品的包装。为了保证鲜桃质量,包装材料及容器除了必须卫生无毒性外,还应使包装用具及工作人员制服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非工作人员不得任意出入包装场所,

9、以防传带病菌杂物污染产品。(2)包装必须在确定发货日期前进行。包装完毕,做好标记,待运。(3)动力、供暖、空调、给排水系统和废水、废气、废渣处理系统及其他辅助建筑和设施的设置应不影响包装场所卫生,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4)有机大桃的产品包装场所其墙壁和屋顶应采用浅色、防潮、防腐蚀、防毒、防渗和不易脱落的无毒材料,地面应平整防滑、耐磨、无毒、耐腐蚀、不渗水、便于清洗。需要清洗的工作区地面应有坡度1-20,内设窗台或不设窗台,在最低处应设有地漏,地面不得积水。(5)生产车间、仓库应有良好通风,采用自然通风时,通风面积与地面面积之比不应小于1:16;采用机械通风时换气量不得小于每小时换气三次。 (

10、6)生产车间或工作场所应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车间采光系数不应低于标准4级,检验场所工作面混合照度不应低于540LX。(7)生产用设备、工具、管道、容器必须专用并符合相应的卫生要求,采用无毒、无异味、耐腐蚀、不渗水、不变形的材料制作。(8)建筑物及各项设施应根据生产工艺卫生要求和产品生产的特点,相应设置有效的防尘、防鼠、防蚊蝇设施。(9)包装场所从业人员入口处设更衣室,配备相应的更衣设施,设流水洗手及手消毒设施,有传染病的人员不能进入包装场所。四、进度安排2004年完成申报过程和社区服务体系的建设,园区识别标志落实到位,完成商标的申报;2005年实现果园管理的统一化,300亩园区全部化学

11、投入品完全杜绝使用,在现有杀虫灯、性诱剂、糖醋液、果实套袋、释放天敌、农业防治等病虫防治措施基础上,增加黄板灭蚜措施。对于需要整改的要求进行落实;2006年完善园区肥水管理设施配套,做到旱涝都能确保品质有所改善,杜绝冰雹等自然灾害的侵袭,防止出现其他污染。加大有机大桃的宣传力度,让市民对有机大桃的生产过程和价值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推动有机大桃事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农民增收。2007年基本实现产量的稳定,品质有明显提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加强疏果、定果,减少留果量,确保品质提高。在销售环节上做好文章,配合旅游景区建设,实现果品的游客自己采摘与在北京建立专销店相结合。有机大桃的生产

12、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经济合作社有机桃生产基地生产内容栽培品种是大桃。大桃生产过程中有多种病虫害危害,因此管理要求必须严格。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以有机食品生产技术准则为依据。为确保实现生产有机肥,基地必须采取其他各项农业防治技术。减少果树留果量,合理留果、增强树势,调节光照,提高抗逆性。总的方针就是“压产、保质、增效,宁缺毋滥”。大桃的质量要求根据不同的品种确定。所有果实都要求做到果型正、颜色均匀、无雹伤、虫咬伤。经服务站检测无任何化学残留物、含糖量、固形物含量都能符合有机大桃的质量要求,不允许一个不合格的产品进入市场。包装符合有机大桃规定的标准。*经济合作社资源管理*经济合作社有机桃生产基地位于风

13、景秀丽的平谷区*内,距县城24公里,*南2公里,地形为山地丘陵,三面环山,村两侧山峦起伏连绵,整个村庄群山环抱,周围的群山成了天然的绿色屏障,阻挡风沙,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山上植被完整,山下绿树成荫。特殊的地理、地形条件,给我经济合作社造就了较优越的气候资源,丰富多彩的生物资源。 近二十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山区水利富民工程的实施,*经济合作社遵循“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因地制宜”的原则,不断加大农村经济结构布局调整的力度,有力地促进了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资源与开发如何实现有机地结合,需要对农业资源进行有效地管理。这里农业自然资源是指本基地内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活动相

14、关的土地、水、森林、气候、生物等自然资源。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应当坚持保障 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方针。*经济合作社是本基地的资源管理机构,对基地资源进行全面规划和使用,并承担管理责任。为实现合理开发利用,应当建立农业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和综合评价制度。 基地内各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对农业自然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分布、利用及其变化情况,进行调查、监测和综合评价。加强对农业自然资源的监测,并会同有关专业主管部门建立动态监测体系,对农业自然资源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定时、定位、定性、定量监测。各管理部门和上级专业主管部门应当互相配合,建立农业自然资源

15、信息网络,实行信息共享,提高信息利用率。合作社在编制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应当根据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进行科学论证。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应当与国土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并应当根据农业自然资源变化状况,以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必须符合农业综合开发规划的要求,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确保农业自然资源合理、高效和持续利用。禁止对农业自然资源进行过度或者掠夺式开发。并建立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制度。专心-专注-专业*经济合作社组织机构图合作社长史振旺财务部史振良内部检查员史文臣销售部史振旺生产部 史振喜档案员 高智慧巡视员 史振祥投入品供应站史振贵销售组史振贵运输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