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贾师哲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9690838 上传时间:2022-07-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鸡兔同笼】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贾师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鸡兔同笼】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贾师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鸡兔同笼】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贾师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鸡兔同笼】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贾师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鸡兔同笼】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贾师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鸡兔同笼】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贾师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鸡兔同笼】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贾师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描述1.通过分析画图、列表、列算式的学情,在猜测和调整中体会假设的思想;借助假设解决问题的学情,建立多种方法之间的联系,初步掌握列式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体验分析解决的方法,培养有序思考的习惯、逻辑推理能力。3.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探究意识和能力,激发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学习内容分析提示:可从学习内容概述、知识点划分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角度分析借助画图、列表、列方程等方式都可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而画图和列表是学生已经经历过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本节课的学习垫定了基础。后续学生在五年级还将学到列方程、延

2、伸到初中还会学习列方程组解决这个问题。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原有的经验基础上,感悟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了解用假设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假设是通过科学地对客观事物的假定、说明,根据事实提出来的一种思想,实质是尝试。画图策略、列表方法、列方程或方程组,这些都是“尝试”的具体手段,本质都是“尝试”。学科核心素养分析提示:说明本课堂可以落实哪个或哪些学科核心素养根据“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体会数学的价值。画图、列表、列算式是多样的解决问题形式,其中列算式是普适性的形式,不受数据大小限制。无论是画图、列表,还是用算式解决问题,他们的核

3、心都蕴含着假设。学生不会被众多形式所困,也容易接受观察、分析、猜测、验证与调整的最普通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假设,它是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通过不断的猜测和调整,感受并体验假设法的一般性。教学难点能运用不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假设法的一般性。学生学情分析根据以往的教学设计和思考,以及对文献阅读的理解,发现这节课的难点在于学生怎样将这些方法沟通起来,并且以假设来贯穿始终,本节课的目的在于通过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感受大数据下假设法的价值。而相对于画图、列表这种直观的形式来说,列算式解决问题更具有抽象性,是解决问题的普适性方法,也是本课重点引

4、领学生探究的保底方法。同时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及逻辑推理等能力,将思维模式从具体的形象向抽象过渡,教学策略设计一、切入主题,聚焦重点(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这个问题大约在一千五百年前,被记载在了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出示主题图:谁来给大家读读这句话(古)?什么意思?(同桌互相说一说)(2)出示题干: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笼中鸡和兔各有几只?(3)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鸡兔同笼)(4)师:勇敢地猜一猜,结果会是什么?生:20只鸡,15只兔;18只鸡,7只兔.(5)师:为什么猜不对?我们该

5、怎么办呢?生:先研究数小一点的,找找规律,再解决这个问题。利用古代数学名题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大胆猜测结果,感受数据繁琐,为化繁为简思想打基础。二、自主试学,尝试解决1.化繁为简(1)小结:你的想法多好啊!要研究复杂问题可以从简单情况开始研究。(2)出示:鸡兔同笼,有8个头,26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3)师: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有一些鸡和兔子在笼子里,他们一共有8个头,26只脚。生2:鸡有2只脚,兔有4只脚。2.各抒己见,启发思路(1)师: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生:点头、摇头(2)师:有的同学肯定地向我点点头,有的同学有点皱眉,没关系,今天我们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通过昨天老师对你

6、们的调研,发现了不少好方法。三、暴露资源,反馈交流1.呈现画图(1)师: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全看成是鸡)生:我是画的图。就是想把它们都想成是鸡,鸡有2只脚,我就给它们都画2只脚,就画了16只脚。但是还不够差了10只脚,还得画。因为兔子是4只脚,所以多的10只脚就应该是兔子的,我就继续画,每个头下面再画2只。画完了就是有5只兔子,3只鸡。(板书:画图)师:你们听明白了吗?李嘉诺把它们都想成是鸡,就是猜测成一种情况。发现差了10只脚再往上鸡的身上添脚,也就是在调整脚的数量。(2)师:老师有一个小问题,你是怎样想到添上脚,将5只鸡变成兔的?生:因为兔有4只脚,所以要在5只鸡下面再画2只脚变

7、成兔,才够26只脚。(3)师:你们真棒,结合了隐含的已知信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顺着他的思维,你还有其他办法吗?生:还可以都想成是兔子,再去画脚,得出结果。(4)师小结:没错。我们采用的方法是给8个头上按脚,凑脚数。把这8个头都看成鸡或都看成兔子,画脚。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脚的数量,直到符合题意。2.呈现列表格出示:“1鸡7兔”表(1)师:大家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想的?生:他是把8拆分了,从1只鸡、7只兔子开始算的,把每种情况都算了一遍,找到结果的。(2)师:对,他也是先猜测成1只鸡、7只兔子的情况,算出脚数,发现不合适,再调整。看到他写的,你有什么感受?生:这么看有点乱。(3)师:那我们

8、怎么完善一下?生:可以列个表格。(4)师:你是这个意思吗?(出示添加表格后的图)他这种方法叫列表。(板书:列表)(5)师:观察这个表格,你有什么发现吗?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停顿)谁来说说?生:我们发现,每两个挨着的格,脚数都差两只脚。师:也就是说,当我们把1只兔子换成1只鸡后,脚的数量就增加2只,你是这个意思吗?快看看你发现这个规律了吗?(6)师:为什么换完,脚的数量就增加2只呢?生:因为兔子比鸡多2只脚,所以1只兔子换成1只鸡后,脚的数量就增加2只。师:看来当我们有序的把每种情况都列出来时,能够发现“1只兔子换成1只鸡后,脚的数量就增加2只”,这样一个规律。2只兔子换成鸡呢?(脚的数量就增加

9、4只);3只兔子换成鸡呢?(脚的数量就增加6只);换5只呢?(脚数就增加10只). (7)师:反过来呢?(停顿)1只鸡换成1只兔子,能发现什么? 生:1只鸡换成1只兔子,脚的数量就减少2只。 师:接着呢? 生:2只鸡换成2只兔子,脚的数量就减少4只。 师:5只鸡换成兔子呢?(脚的数量就减少10只)(8)(出示“7鸡1兔”表)师:这个是不是就能说明这个规律?师:刚刚的这两种都可以以列表的形式呈现,数据有序的摆放在这里,更方便我们发现规律。3.呈现列算式(1)师:除了刚刚说到的画图、列表的方法,还有这么做的(出示算式),你能明白他的意思吗?师:第一步他是什么意思?生:第一步是把它们看成全是鸡。每只

10、鸡2只脚,用2816(只),也就是有16只脚。(2)师:第二步呢?生:用261610(只),也就是还差10只脚。(3)师:第三步呢?干嘛除以2呀?生:2是1只鸡和1只兔子相差的2只脚。师:5只是什么?生:是5只兔子。师:你怎么知道就是5只兔子?生1:刚才找到的规律是5只鸡换成兔子,脚的数量就增加10只。差的10只脚是换完的5只兔子。生2:我认为不用这么麻烦,因为这8只不是鸡就是兔子,所以那5只肯定是兔子。(4)师:第三步我们弄清楚了。第四步呢?一眼就看出来能看明白了吧。(5)师:看看这个,还有同学是全看成兔子,再进行计算。 4.回顾反思,找联系(1)师:看来列算式也能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对比这

11、三种形式,你有什么感受?生:我觉得画图、列表和列算式一样。(2)师:一样是什么意思?生:就是想的过程都一样,都是把它们全看成是什么,或者是大部分都看成是什么,然后再去算。(3)师小结:你们的意思是说,列算式的过程也是先去猜测成全是鸡或全是兔,然后进行调整脚数,最终得出正确答案。(对)(4)师小结:你们可真棒,在刚刚研究的过程中,把8个头全都猜测成是鸡或全是兔,就是在进行大胆的假设。在 “猜”“调”“悟”的过程中探寻到真正的结果,以真实的探究过程获得实实在在的收获。真正的做到“以假探真 以真求实”。四、全课小结,提升思想(1)师: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些方法,在这些方法中你最欣赏谁的?说说你的理由?生

12、1:我最喜欢列表的,可以把每种情况都列出来,看看哪种符合要求。生2:我最欣赏画图的,画图可以直接数出来鸡有多少只、兔有多少只。生3:我喜欢列算式的,直接进行列算式计算就行了,写的少。(2)师:每位同学都有自己喜欢的方法,并且这些方法都能解决这个问题。在数据较小时,这几种方法用哪种都可以。(3)师:(出示古代上课的情境)这种数据小的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回到主题图中,你觉得这道题选择哪种方法更合适?为什么?生:列表或者列算式,画图就太麻烦了,得画好多头和脚。(4)师:如果数据更大呢?你会选择哪种方法?生:列算式。数更大了,画图画不过来了,列表也要列好多,也不一定能列出来,这两种方法都太麻烦了,所以

13、得用列算式的方法。(5)小结:看来呀,无论是画图、列表还是列算式,其实都是运用假设,列算式是我们解决这类问题的通用的方法,无论数据大、小都适用。通过提问“在这些方法中你最欣赏谁的?说说你的理由?”,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回到主题图,感受当数据大时,用列算式进行假设的方法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个人反思 1顺学而导,步步为营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就生成而设计,因材施教。学生分享自己在“猜测调整”的全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白什么是假设,感受解决问题的形式由画图、列表的具体形式,向列算式的抽象形式过渡。2.引导提炼,缺乏经验由于自己经验不足,在就生成而设计时,学生说的一些话,自己接不住,引导、提炼的能力还不足。看来“学生读懂学生”和“教师读懂学生”,以及教师的语言和定位,真的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但我深信,让学生站到最中央,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一定能还学生一份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