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969011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总分:100分一 单选题 (共20题 ,总分值60分 )1. 研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A. 温度 B. 水 C. 土壤 D. 光 2.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 河流中的水 B. 一个湖泊 C. 河岸上吃草的羔羊 D. 河流中的动物 3. 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个现象说明A. 生物适应环境 B. 生物影响环境 C. 生物彼此之间相互影响 D. 生物改变环境 4.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下列哪一项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 朵朵葵花向太阳 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5.

2、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 恐龙化石 B. 不断长高的钟乳石 C. 馒头发霉长出的毛 D. 流动的水 6. 洞庭湖水域受了前所未有的持续干旱,造成芦苇荡变成草原,鱼、虾、蟹的生活受到严重威胁。这种现象说明 A.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B. 生物能适应环境 C. 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 生物能影响环境 7. 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一只鼠妇如图所示。他和同学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鼠妇的数据如表。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地点鼠妇只数水泥路上0水槽边的石头下24种花的湿花盆底下18干草地中2A. 阳光充足 B. 阴暗潮湿 C. 空气新鲜 D.

3、 高温干燥 8. 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完善,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是位置黄粉虫光照温度湿度纸盒左半侧20只明亮15适宜纸盒右半侧20只阴暗30适宜A. 左右两侧黄粉虫的数量可以不同 B. 左右两侧都应保持30C. 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 D. 左右两侧可以湿度不同 9. 一个湖泊被DDT污染,在湖泊中有一条食物链:藻类水蚤鱼鱼鹰。由此,可推定体内DDT含量最多和最少的生物分别是A. 水蚤、鱼 B. 藻类、水蚤 C. 藻类、鱼鹰 D. 鱼鹰、藻类 10. 下列生物中属于生物的是 A. 钟乳石 B. 珊瑚 C. 小草 D. 机器人 11. 如图是一种农田

4、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水稻昆虫鸭 B. 图中水稻和杂草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C. 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主要来自水稻和杂草固定的太阳能 D. 图中微生物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分解鸭的粪便,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12. 野马遇到狼群袭击时,公野马总是掩护母野马和小野马先逃走,公野马与母野马和小野马的关系是 A. 种内互助 B. 种内斗争 C. 种间互助 D. 种间斗争 13.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管理不善的庄稼地里杂草丛生,会影响庄稼的产量。这主要是因为A. 杂草与庄稼互利共生的结果 B. 杂草寄生在庄稼上影响庄稼的生长 C. 杂草使庄稼的品质受到影响

5、 D. 杂草和庄稼争夺生活条件的结果 14. 在食物链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是 (3 分)A. 动物 B. 植物 C. 微生物 D. 动物和植物 15. 语文课上学到的成语中,很多与生物学有关系下列成语中,说明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的道理的是A.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16. 某地春季低温潮湿、夏季高温干旱,该地区生长着一种春、夏季叶型不同的植物,其叶型数据如下表。试推断项目甲型叶乙型叶表面积(mm2)292144体积(mm3)6463表皮厚度(um)1424A. 甲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B. 乙型叶生长在春季,利

6、于光合作用C. 甲型叶生长在夏季,降低蒸腾作用D. 乙型叶生长在夏季,增强蒸腾作用 17. 科学探究式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错误的是A. 科学探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B. 科学探究中要善于与人合作交流 C. 在科学探究的结果与原有知识发生矛盾时,要修改实验数据 D. 科学探究的基础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18. 假设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生态系统的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a,全部消费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c.下列能正确反映三者之间关系的是A. a=b=c B. ab=c C. ab+c D. ab+c 19.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

7、环,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各项中叙述不正确的是A. 表示动物体内能量流向植物 B. 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 C. 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 D. 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20. “一山难容二虎”这一谚语,用生态学的观点可以理解为A. 老虎所需要生活的空间大,个体大 B. 老虎性情孤独,不喜欢群居 C. 身强力壮的老虎以身体弱小的老虎为食 D. 老虎从食物链中获得的能量少,个体数量少 二 解答题(简答题) (共4题 ,总分值40分 )21. 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草、鼠、鹰的数量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渠道之一为:草_鹰(2)草属于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者(3)鼠

8、的数量增加,一段时间后鹰的数量_(填“增加”、“不变”或“减少”);随着鹰的数量增加,鼠的数量减少,从而避免了鼠害对草原的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限度的_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原因之一是鹰和鼠之间因存在_(填“捕食”或“竞争”)关系而相互制约 22. 观察如图,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劳动人民很早学会了用桑叶喂蚕用蚕沙(蚕粪)一养鱼用塘泥肥桑的方法,创造了“桑基鱼塘”农业结构随技术进步,人们将蚕沙人畜粪便秸杆杂草树叶等投入沼气池内发酵,制成沼气做燃料,然后用沼气渣喂鱼,形成了“桑蚕气鱼”的新型农业结构(如图) (1)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2)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_(3)在利用蚕沙人

9、畜粪便桔秆杂草树叶等产生沼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生物主要是_(4)该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稳定性较差,原因是_ 23. 阅读下面的资料,分析回答问题: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随后引发了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事件大批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液体被排放到海水中,对附近海域的海洋生物造成严重威胁,海水内浮游植物、小鱼、小虾,以至大型的鲸鱼自下而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据中新闻3月29日报道,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的放射性物质已扩散至全球,亚洲多国和美国都检测到极微量的放射性物质(1)如果排放物中含有某种不易被分解的有害物质,资料中提到的几种生物,最终体内含量

10、最多的是_(2)小鱼和鲸鱼的体内都有_,因此同属于脊索动物门的脊椎动物门(3)鲸鱼属于哺乳动物,而不属于鱼类,是因为鲸鱼用_呼吸,生殖方式为_(4)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放射性物质被排放到海水中,会直接对_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放射性物质已扩散到全球”,人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说明了_ 24.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1)这里提到了哪些生物?_(至少答3个)(2)它们的生存需要哪些非生物条件?_(至少答3个)(3)这里既可以生活在陆地,又可生活在水中的生物是_,它在生态系统中扮演_的角色 答案一 单选题 (共20题 ,总分值60分 )1. 答案:D因为

11、研究的是光对鼠妇的生活的影响,所以光是实验变量。 2. 答案:B试题分析:生态系统就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其中生物包括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细菌、真菌是分解者,环境是指生物生存的非生物条件,所以此题答案为B。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概念。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3. 答案:A试题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不容易被敌害发现,有利于防御敌害,保护自己,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

12、物对环境的适应。 4. 答案:C试题分析: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选项A主要是温度、选项B主要是光照、选项D主要是生物对生物的影响,选项C主要是蚂蚁对堤坝的危害,说明生物影响环境,故选项C符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5. 答案:C解析过程:馒头发霉长出的毛,属于霉菌,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所以属于生物。6. 答案:C解析过程:试题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今年春季

13、以来,洞庭湖水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持续干旱,造成芦苇荡变成草原,鱼虾蟹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表明环境中的水对生物芦苇的影响。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环境的含义,并且熟记非生物因素有哪些。7. 答案:B解析过程:试题分析:通过表格可以分析:在水槽边的石头下和种花的湿花盆下鼠妇的数量最多,而水泥路上、干草地中鼠妇的数量很少,比较这两种环境的差别,可以发现主要区别条件是:光照和水分,而鼠妇大多集中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而光亮、干燥的环境中鼠妇的数量很少,可推知:鼠妇的适宜生存的环境条件是:阴暗潮湿。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探究鼠妇生存环境的条件。8. 答案:C解析过程:探究“温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那么实验的变量是温度,除了温度不同,其余条件都必须要相同。9. 答案:D解析过程:试题分析: 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生物体通过对环境中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在食物链中的积累,会随着食物链的级别越高,其浓度越大。由于生物富集现象,一些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积累,其浓度随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所以有害物质的浓度总是在最高级别的消费者体内积累最多。在此藻类水蚤鱼鱼鹰食物链内,鱼鹰是最高级消费者,故含有害物质最多的是鱼鹰。考点: 生物富集作用10. 答案:C11. 答案:A解析过程:图中共有三条食物链,分别为:水稻昆虫鸭,水稻鸭,杂草鸭,A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