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考试复习要点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9688884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考试复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管理学》考试复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管理学》考试复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管理学》考试复习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管理学》考试复习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学》考试复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考试复习要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理学复习要点(参考书:吴照云管理学第五版)1. 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3 点) P19202. 科学管理理论(泰罗制) P453. 行为科学学派(期望理论和 X、Y 理论) P54644. 权变、系统理论 P695. 流程再造的目的与内容 P936. 企业文化内涵,学习型组织理论7. 社会责任内容与形式 P1331358. 目标管理内容 P1669. 计划的内涵、特征、步骤及评价标准(2H5W)P18210. 决策概述和类型 P20411. 组织设计的形式和原则及典型结构 P27229212. 组织变革的动因 P31013. 领导权变理论 P39814. 领导授权 P40515. 沟通概述、方

2、式 P41016. 有效沟通的障碍 P425-P43017.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18. 控制定义、过程、标准和三种基本类型 P470-47619. 有效沟通的原则(管理控制关键、原则)P47720. 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3 点) P19-20通常而言,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管理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 和概念技能三大方面。 技术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 务的能力。 人际技能,是指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 的能力。 概念技能,是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 境相互影响的复杂性的能力。那些处于较

3、低层次的管理人员,主要需要的是技术技能和人际技能;处于较高层 次的管理人员,更多地需要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而处于最高层次的管理人员, 则尤其需要具备较强的概念技能。21. 科学管理理论(泰罗制) P45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基本思想:要求人们按照正确的方法工作,不断学习新东 西,并改变他们的工作,作为报偿,他们可以从高效率工作所带来的更多的物质 利益和成就感获得满足.泰罗指出的四条科学管理原则是:对工人的每个动作 进行研究,用以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科学的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 育,使之成长;与工人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 去办;均分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中的权利和职责,

4、并最终形成双方的友好 合作关系。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P58理论要点:把人类的各种各样的需求分成 5 种不同的需要,并按其先后次序, 排成阶梯式的需要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自尊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安全的需 要和生理的需要。这一需要层次理论有四点基本假设:一种需要如果已经得到满足,就会被 另一种需要代替,原来的需要将不再是激励因素;大多数人的需要都是复杂的, 因此,在任何时刻都要有许多需要在多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在一般情况下,只有 在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之后,才会产生较高层次的需要 ,激励人们去从事某种行 为;满足较高层次需要的途径会比满足较低层次需要的途径多。23. 行为科学学派(双因素理论

5、、期望理论和X、Y理论)P5464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在 1959年与别人合著出版的工作激励因素和 1966 年出版的工作和人性两本著作中,提出了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简称为双因 素理论.他归纳出六个激励因素:一是工作上的成就;二是得到赏识;三是进步;; 四是工作本身;五是个人发展的可能性;六是责任. 保健因素有十个:一是公司的政策和行政管理;二是技术监督系统;三是与监督 者个人之间的关系;四是与上级之间的关系;五是与下属之间的关系;六是薪金; 七是工作安全性;八是人的生活;九是工作环境;十是地位.期望理论:弗詹姆在 1964 年出版的工作和激励一书中,提出了期望几率 模式。“选择性行动成果的强

6、度是指一个对某一行动成果的评价,“期望几率” 指的是一个对于某一行动导致某一成果的可能性大小的判断。“激励力”是促使 一个人采取某一行动的内驱力的程度。X、Y理论:X理论的要点:一般人的天性都是好逸恶劳的,只要可能就设法 逃避工作;人几乎没有什么进取心,不愿承担责任,而宁愿别别人领导;天生就反 对变革,把安全看得高于一切;要使人们真正想干活,那就必须采用严格的控制、 威胁和经常不断地施加压力。Y理论要点:人并不是天生就厌恶工作;控制和威 胁并不是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唯一办法,人堆自己所参与的目标完 全能够实现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对目标做出贡献是同获得成就的报酬直接相关 的;在适当条件

7、下,人们不但能接受而且主动承担责任;不是少数人,而是多数 人在解决组织问题上,都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人们并非天生就对组织的要求采 取消极的或抵制的态度,他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他们在组织内的遭遇所决定的; 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安排好组织工作方面的条件和作业的方法,使人们的潜能充分 发挥出来,更好地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和自己个人的具体目标而努力。这个过程使 一个创造机会、挖掘潜力、排除障碍、鼓励发展和帮助引导的过程.24. 权变、系统理论 P69 权变理论认为,不存在最好的、能适应一切情况的、一成不变的管理方法与管理 理论,一切只能权变,即应权宜之需而变.这意味着管理者应该根据不同环境采 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和

8、管理手段.系统理论即把组织看成是一个由许多子系统形成的系统,而这个系统又是环境大 系统中的一个分系统,它与后者进行各种资源的交换 .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 就要使组织内部的各个子系统互相协调,同时又要使组织系统适应环境,获得有 效的生存和发展。25. 流程再造的目的与内容 P93企业流程再造定义(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Redesign,缩写为 BPR)指的是企业对其所从事的最关键与最基本的管理工作及作业程序进行重新设计 和构建的过程,这个再造过程通常是为了使企业在成本、品质和服务等方面的绩 效取得大幅度改进。企业流程再造通过四个方面实施:价值链改造、管理

9、结构与 企业文化改造、基础技术设施改造和社会关系改造。流程再造的目的与内容: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去掉一些不必要的生产环节, 或者使流程更趋于合理增强企业竞争力,从根本上保证企业的最小的成本、高质 量。26. 企业文化内涵,学习型组织理论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 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 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 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 .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哲 学,是借助文化力量的管理方式,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是

10、指在新的经济背景下,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增强 企业的整体能力,提高整体素质,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 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特点: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 组织由多个创造性个 体组成;善于不断学习 ; “地方为主 的扁平式结构 ;自主管理 ;组织的边界 将被重新界定;员工家庭与事业的平衡 ;领导者的新角色。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练”: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团体学习,建立共同愿 景和系统思考27. 社会责任内容与形式 P133-135社会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土壤,企业是依托了社会存在的 .只有充分 履行了自己社会责任的企业,才会最终获得

11、消费者的高度评估和认可,使企业有 良好的形象,这是企业兴旺发达的首要条件。企业应承担的责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对社会造成影响的责任,另一类 是企业对社会问题的责任 .根据这两种不同的社会责任,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 具体有三种形式:( 1) 通过消除产生不利影响的活动来承担社会责任 .( 2 ) 把这些社会影响转化成企业的发展机会。( 3 ) 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来限制企业对社会的影响。28. 目标管理内容 P166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 合起来将组织的整体目标转换为组织单位和成员的目标 ,通过层层落实和采取保 证措施,有效而又高效率地实现

12、目标。目标管理又称成果管理,或标的管理,是由美国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教授在 1954 年倡导的一种管理哲学。它是采用行为科学理论以及人性的参与管理的方 法,使各级主管和部属会集协商,制定共同目标,确定彼此的成果责任,并由自 我控制、自我评核,借以激励组织成员责任心和荣誉感,发挥工作潜能。29. 计划的内涵、特征、步骤及评价标准(2H5W)P182计划为对未来的预想及使其变为现实的有效方法的设计.包括确定目标和制定全 局战略任务,以及完成任务和目标的行动方案。计划的特征: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效率性.计划的步骤:描述宗旨,评估状况,确定目标,确定前提条件,制定计划方案, 评价备选方案,挑选可行方

13、案,制定辅助计划,编制预算。(具体内容在186页) 计划评价标准:程序性分析和经济性分析 (具体参考书187页)30. 决策概述和类型 P204 决策的概述:决策是组织为了达到某一目标、目的或企图,在众多方案中选择一 个最优的方案或策略,并加以实施的过程。决策的类型:常规决策和非常规决策;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高层领导者的决策, 中层管理者的决策,基层执行者的决策;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 策;单目标决策与多目标决策;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31. 组织设计的形式和原则及典型结构(虚拟组织)P272292我们常见的六种组织设计形式:简单结构、职能型结构、矩阵型结构、分部型结 构、多维立体组织

14、结构以及附加型结构.组织设计的原则:分工明晰原则、指挥统一原则、权责对称原则、层幅适当原则、 人职结合原则、部门化原则、稳定性和适应性平衡原则。组织设计的新型结构:团队结构、虚拟结构、无边界组织.32. 组织变革的动因 P310从组织生命周期、组织变革的环境动力两方面作答:(1)格雷纳认为,一个组织的成长大致可以分为创业、聚合、规范化、成熟、在 发展或衰退五个阶段.每一阶段的组织结构、领导方式、管理体制和职工心态都 各有特点。没一阶段最后都面临某种危机和管理问题,都要采用一定的管理策略 解决这些危机达到成长的目的.(2)今天,越来越多的组织面对的是一个动态的、变化不定的环境,这又反过来要 求组

15、织适应这样的环境。激发变革的六种力量包括:劳动力的性质、技术革新、 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市场竞争、社会趋势、世界政治。为了生存下去,组织需 要决定的不是是否要变革,而是决定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才能使变革最为成 功.33. 领导权变理论 P398没有一种“最好”的领导行为。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便是 权变理论的实质。最具代表性的权变理论主要有:1 费德勒模型,该权变理论创始人认为,任何领导行为都可能是有效地,也可能 是无效的。关键要看它是否与环境相适应.领导者必须是一位具有适应能力的人。2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该理论认为,有效的领导行为要把工作行为、关系行为和 被领导者的成熟程度结

16、合起来考虑.当被领导者渐趋成熟时,领导行为要做相应 调整,才能取得有效的领导效果。如果被领导者从不成熟趋于成熟,领导行为从 (搞工作、低关系)(高工作、高关系)-(高关系、低工作)-(低 工作、低关系).3 路径目标理论,路径-目标理论是以期望水平模式以及对工作和对人关心的 程度模式为依据的。该理论认为,领导者的效率是以他能激励下属打到主旨目标, 并在其工作中得到满足的能力来衡量的。领导者的基本职能在于制定合理的,人 们所期望得到的报酬,并为下属实现目标扫清道路。领导方式一般有四种:指导 性方式、支持性方式、参与性方式、成就型方式。4领导者参与模型,该理论的特点在于,把领导方式同职工参与决策联系起来,按 职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