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生物教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9688632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46.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初中生物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2023年初中生物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2023年初中生物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2023年初中生物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2023年初中生物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初中生物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初中生物教案(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初中生物教案初中生物教案1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亲自实践,从而使书本学问迁移深化为肯定的实力、素养,同时引导学生形成肯定的情感价值观。学问目标:正确说明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实力目标:能独立、规范地运用显微镜,能视察到清楚的物像;在相识、运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觉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情感目标: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养成爱惜显微镜的习惯,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教学重点显微镜的运用方法。教学难点规范运用显微镜,并视察到物象。2、教学策略作为本册教材中第一个技能性的操作试验,该课内容寓理论与实际于一体,是特别基础和重要的一节内容。但由于显微

2、镜较昂贵,学生之前又没接触过显微镜。过去老师在教学微镜运用时总是把显微镜的结构、功能、运用方法、步骤、留意事项讲的非常具体,然后才让学生动手,这样不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和实践实力,也不符合新课程培育学生自主探究实力的理念。结合本校学生生源较好和新奇心强的特点,我试着把本节课设计成自学+讲授+探究课,给学生创设情境,将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为中心,整个学习过程以此为动身点,刚好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因难在课堂中解决。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和部分探究,让学生驾驭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及运用方法。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与合作在老师引导下,获得新知与实力的提高,同时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

3、所须要的实力。3、课前打算老师:打算显微镜,并逐个检查(打算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三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写有数字的透亮纸;写有数字的不透亮纸;),擦镜纸,纱布,显微镜的运用录像带或课件;课前每班培训几名学生,以便课上帮助老师辅导其他学生。学生:比照课本彩图,相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索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4、教学程序4、1走进新单元指导学生阅读二单元开语,视察书上细胞彩图,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究生物的奥妙,就必需要了解细胞。4、2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细胞特别小(提示图中物象之所以看的很清晰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而且形态各异。提问,引出

4、视察细胞的工具显微镜。巩固练习1写有“上”字的玻片标本,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字。2显微镜的目镜5,物镜10,放大倍数是( );目镜10,物镜10,放大倍数是();目镜10,物镜40,放大倍数是()。3假如物像偏左,你应将标本向()移,才能使物像居中。课后反思上好本节课的关键是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和操作,老师最好课前培训几位学生作助手,这样看似麻烦,实际在上课时解决了不少问题,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用到显微镜,所以在起先就要强调规范操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初中生物教案2教材分析在学习了血液循环系统的有关学问后,进一步让学生学习与输血、血型有关的学问,对于学生进一步相识循环系统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对

5、学生能健康地生活也是特别有必要的,而且能培育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主动参与无偿献血的观念。教学目标1、例举abo血型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2、参加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育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主动参与无偿献血的观念。重点和难点1、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2、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课前打算凝集原和凝集素的模型教学法小品表演、谈话法、探讨法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创设情景:发生在一百多年前欧洲战场上的怪事思索、回答问题。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爱好。二、abo

6、血型划分展出自制的凝集原、凝集素的模型(如图),介绍abo血型。视察、思索利用模型协助教学,既增加了学习的乐趣,又能较好地解决了下面几个问题:四种血型及其划分的依据;凝集原和凝集素的对抗关系;凝集反应的基本原理。三、小品表演(输血原则)1、展示输血关系表。2、通过提问,让学生明白输血原则。1、学生表演,分别扮演医生、病人、护士,给病人输入不同血型的血液,导致不同的结果。2、小组探讨,分析缘由。创设情景,把理论学问生活化。四、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组织学生汇报调查结果1、第一组主题:献血,输血与传染病。2、其次组主题:无偿献血教化。3、第三组主题:明星怎样看待献血?4、第四组主题:广州

7、市需血和献血状况调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培育学生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实力。五、无偿献血1、播放与无偿献血相关的影片。2、提出问题:同学们长大后情愿参与无偿献血吗?1、观看影片,思索问题。2、进行思想汇报。相识到无偿献血的重要性和光荣性。六、课外阅读指导阅读,布置作业阅读资料:心血管病与心血管病医生。扩展学问,关注生命。七、总结提出问题: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吗?思索,回答熬炼学生总结实力和语言描述实力。初中生物教案3一、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结构和功能观相识有丝分裂的过程。2.基于有丝分裂的事实,能够运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进行总结。3.在学习有丝分裂的

8、过程中,能够动手画出分裂期各个时期的图像。4.感受生命的奇妙。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有丝分裂四个时期的特征。难点:区分各个时期染色体的改变。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展示大象和老鼠的图片。提问:象与鼠个体大小差距悬殊的缘由是什么?(有的说是细胞大小,有的说是细胞数量的多少。)老师讲解:动物个体的大小大多取决于细胞个数的多少。细胞分裂可以产生新细胞。细胞分裂有三种形式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有怎样的特征呢?导入新课。(二)新课教学1.细胞周期展示有丝分裂细胞周期图和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辰表,提问:细胞周期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细胞周期的概念?(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

9、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四个时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起先,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2.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展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显微照片,提问:四幅图片显著的不同之处?(有的细胞的染色质绕成一团,有的染色体已经起先分别,有的则快要形成两个细胞。)展示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图解,提问:各时期特点?小组探讨。(前期:染色质变成染色体,核膜渐渐消逝,核仁渐渐解体,细胞两极出现纺锤丝构成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心。)(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纺锤丝连接在着丝点的两侧,此时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楚。)(后期:染色体着丝点

10、一分为二,在纺锤丝的牵引下起先向两极运动,使细胞中两极中各有一套染色体,两套染色体相同,且和亲代染色体也相同。)(末期:子染色体到达两极,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核膜出现,核仁重建,赤道板中心出现细胞板,将细胞一分为二。)老师总结口诀:膜仁消逝现两体,形定数晰赤道齐,点裂数增均两极,两消两现重起先。(三)巩固提高有丝分裂哪个时期,染色体数目起先加倍?(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两级。)(四)小结作业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作业:课后尝试自己动手画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示。四、板书设计初中生物教案4一、教学目标1. 学问目标:通过探究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2. 实力目标

11、:通过采纳比照试验进行探究取证,培育学生的探究实力。3. 情感、看法、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界的爱好,养成依据科学的事实作出客观推断的习惯,培育求实的科学看法。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种子的萌发条件2.难点:种子萌发须要外界条件的缘由,以及种子萌发时内部物质的转化。手段: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试验,分析得出结论为主三、设计思想:实行视察探讨的教学方法。老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动身,让学生提前在课下进行试验,让学生从试验的现象入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分析,适当给以提示,最终由学生视察由老师完成课本上的有关试验,归纳出种子萌发所须要的条件。关于种子萌发过程,老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试验进

12、行视察,并通过老师打算的试验材料及挂图来描述,最终老师可以提出一个关键的问题:一粒饱满的且胚完好的种子在得到充分的外界条件下是否肯定能够萌发成幼苗?从而将话题引入种子的休眠和寿命的问题中。四、教学过程:(课前可提前一至两周的时间,让学生思索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并随机的发给学生一些种子,让其依据自己的阅历,让种子萌发。视察其萌发过程中的改变,并对试验的过程进行记录。)一、导入:提出问题:1、说明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作用是什么?2、种子中含有哪些物质?3、假如你是农夫,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田里?组织学生回答问题。总结,并引入课题:种子里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养分物质,这是种

13、子能够发育成幼苗的内部条件。那么,是否种子具备了这些自身的内部条件就能萌发成幼苗呢?种子的萌发还须要什么条件,种子又是怎样萌发成幼苗的,这些内容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二、讲授新课:(一)试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的试验设计及结果分析。2、分析学生的试验,指出其中不科学或不精确的内容,如“学生很简单认为阳光也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3、引导学生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并设计对比试验。4、组织学生视察老师提前完成的试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5、总结:依据对试验的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相宜的温度、足够的空气和水分。除此之外,有些植物的种

14、子萌发时还受到一些其他的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条件、酸碱性等。(二)种子萌发的过程: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试验时对种子萌发过程的视察记录。2、出示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或课件,组织学生观看。3、老师结合种子萌发的实物进行总结: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1)种子吸水后,体积胀大,种皮胀破。(2)胚根首先伸长,突破种皮,发育成幼根。(3)子叶以下的胚轴伸长,带着两片子叶伸出土面。(4)子叶分开,黄白色的胚芽在光下渐渐变绿,发育成茎和叶。玉米种子萌发的过程:(1)种子吸水后,胚根先从种子里伸出,发育成幼根。(2)胚芽由胚芽鞘爱护伸出土面,子叶留在种子里。(3)胚芽鞘里的胚芽长出新叶。4、提出问题:以上介绍的种子萌发的过程只描述了种子外部形态的变更,那么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其内部又发生了什么改变呢?试验:请几位学生分别尝尝萌发的小麦种子和干燥的小麦种子,有什么不同感觉。请参加试验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感受。五、老师总结:萌发的种子有甜味,干燥的种子没有甜味。启发学生分析探讨出现这种试验现象的缘由。组织学生发言。六、总结:干种子里的淀粉没有发生转化,不含糖分;萌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