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导学案地表形态的塑造一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9687450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导学案地表形态的塑造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导学案地表形态的塑造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导学案地表形态的塑造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导学案地表形态的塑造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导学案地表形态的塑造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导学案地表形态的塑造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导学案地表形态的塑造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导学案地表形态的塑造一、高考考纲1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 地壳的物质循环; 3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二、重难点区分内外力对地表形态的作用; 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 认识山岳形成的影响因素及过程; 分析河流地貌的形成及其对聚落分布和交通线路的影响三、本章知识框架四、考点知识梳理(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 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状态,又称地形或地貌,是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地球表面特征。2. 内力作用(对比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维苏威火山、大西洋等的形成,理解) 1. 能量来源于 ,主要作用于岩石圈; 2. 主要表现形式: 3. 按地壳运动的

2、方向和性质分类: 运动和 运动;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 运动为主, 运动为辅。 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态形成大陆与大洋、山脉、盆地等基本地形,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得地表趋于高低不平。例题1:下列几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 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 B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C 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形成 / D 上海崇明岛的形成 E 大西洋的形成 F 黄土高原的形成3. 外力作用1. 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主要是 和 ,主要依靠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生物等来实现。2. 主要表现形式:风化、 、搬运和 等四种方式;3. 外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

3、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植物根系撑裂岩石,岩石孔隙水的冻融作用使岩石破裂,岩石受烈日暴晒崩裂等侵蚀作用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瀑布)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

4、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沉积作用冰川沉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河流的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风力沉积形成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撒哈拉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注:要区分好风力侵蚀与风化作用,还需要了解和区分海浪侵蚀与堆积与地貌的关系。)总结:地质作用引起的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不断改变地球的表面形态。内力作用使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山或盆地;外力作用

5、则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任何地貌都是由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例题2:(2009广东高考)由于河水和海水的相互顶托,河流入海口常形成“水下沙坝”,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侵蚀作用 B 堆积作用 C 搬运作用 D 风化作用4.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组成: 2.岩石的分类: 、 、 分析其成因;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写出各箭头所表示的环节)A B C D E F G H 例题3: 1.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同属( )过程A 变质作用 B 沉积作用 C 岩浆活动 D 重熔再生 2.地质作用下,古生物易进入岩石并成为其中的化石,该类岩石为( ) A 岩

6、浆岩 B 沉积岩 C 变质岩 D 大理岩(2)山岳的形成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山地是陆地的骨架,其类型多样,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与内力作用有关。1地质构造的概念:地壳运动在地表留下的“痕迹”(岩层的倾斜、弯曲、断裂等)。2. 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板块移动对地球面貌的影响举例边界类型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生长边界(海岭、断层)相撞陆块与陆块形成巨大山脉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消亡边界(地缝合线)陆块与洋块海沟;岛弧、海岸山脉亚洲东部岛弧、马里亚纳海沟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3常见地质构造褶皱(1)概念: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可以使沉积

7、岩发生弯曲,形成褶皱 (2)基本形态及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基本形态岩层弯曲岩层新老关系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背斜 老, 新外力作用前:背斜山;外力作用后:背斜谷向斜 新, 老外力作用前:向斜谷;外力作用后:向斜山4常见地质构造断层 (1)概念: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程度,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相对移动。(岩层发生垂直方向上的移动)(2)构造地貌 大断层-断裂或位移。裂谷东非大裂谷;陡崖-华山北坡大断崖 上升岩块-地垒块状山地或高地。我国的泰山、庐山、华山 下沉岩块-地堑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断层线-发育成沟谷或河流;5地质构造规律的实践意义(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

8、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以在向斜槽部打(自流水盆地)(2)利用背斜找油。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3)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容易被侵蚀,背斜顶部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了。(4)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5)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容易诱发地壳活动,造成建筑物塌陷。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成“水道”;此外

9、,岩层间缺少相互支撑,不稳定,不安全。例题4:读下图,回答:1.图中甲、乙、丙、丁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丁乙丙C.丁丙甲乙 D.丙丁甲乙2.下列关于此地开发的叙述,合理的是( )A.可以在此地修建采石厂B.地表可以修建铁路C.褶皱内部肯定存在油气,可以开发D.可以利用天然拱形,修建隧道五、随堂练习读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回答13题。1.下列各类岩石中,在H处常见的是( )A.玄武岩 B.页岩 C.花岗岩 D.石英岩2.若图中M板块为太平洋板块,则N板块的名称是( )A.亚欧板块 B.南极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 D.美洲板块3.若图中N板块边缘受挤上拱,形成的是安第斯山

10、脉,则M板块属于( )A.南极洲板块 B.太平洋板块龄 C.非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读上面景观图,回答45题。4该古迹已破损严重,面目全非,这主要是下列哪种作用的影响所致(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海浪侵蚀 D冰川侵蚀5形成上述现象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气候干燥 B地形平坦 C尼罗河流过 D植被较差6.(2010安庆模拟)读下面某地区地质构造图,完成下列各题。(29分)(1)从地形判断a与c为_ _,b与d为_ _;从地质构造判断a为_,c为_ _。d处地形的形成原因为_ _ _ _。(2)b、d两处相比,地表比较缺水的是_,原因是_ _ _。(3)b、c两处开采地下水较为方便的是_,理由是_。 -温馨提示: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文库删除处理,感谢您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