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复习范围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9686313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9.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评复习范围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环评复习范围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环评复习范围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环评复习范围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环评复习范围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评复习范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评复习范围(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评价概述1、环境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是影响人类生命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2、环境的分类:1) 按照环境的范围,把环境分为特定的空间环境(如航空、航天的密封舱环境等)、车间环境、生活环境、城市 环境、区域环境、农村环境、全球环境和宇宙环境等。2) 按环境要素的不同,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 在自然环境中,按其主要的组成要素可再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物环境等。 社会环境可再分为如:聚落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和文化环境等。3、环境要素: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向而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为环境要素。 构成环境的基本要素包括:光

2、、热、水、土、气、动植物以及这些自然要素与人类长期共处所产生的各种依存关系。4、环境的功能:一方面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终物质来源;另一方面,它承受着人类活动产生的废气物和各 种作用的结果。5、环境质量的概念:有人认为:环境质量就是环境的优劣程度.是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发展的适宜程度。也有人认为:环境质量是外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是能够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 统所处的状态。6、环境质量的价值:(1) 人类健康生存的需要(2) 人类生活条件改善和提高的需要(3) 人类生产发展的需要(4) 维持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需要7、环境评价的概念和意义: 环境评价就是按照一定的标

3、准和方法对环境质量给予定性或定量的说明和描述。8、环境标准按类型分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基础标准、环境保护方法标准等。 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了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社会物质财富、维持生态平衡,对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或因素的容许浓度所做的限定。它是环境保护工作的目标,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是评价环 境质量的标尺和难绳。环境质量标准包括: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海水水质标准、渔业 水质量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淮、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等。环境容量:指在环境满足环境质量标准的前提下,某地区所能容

4、纳的污染物的总量。9、中国环境评价制度的特点:(1) 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为主( 2) 具有法律强制性( 3) 预先报批( 4) 分类管理( 5) 实行评价、评估资格审核认定制二、环境评价信息及其获取1、污染物排放量的估算 P172、环境现状调查方法:( 1) 收集资料法( 2) 现场调查法( 3) 遥感调查法3、环境质量监测三、大气质量评价1、点源扩散的高斯模型 P412、烟气抬升高度的计算 P47、 483、评价等级的划分(懂得划分计算) P56四、水环境质量评价1、地表水质量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环境指数法、生物学评价法和概率统计法等。2、评价工作等级和工作程序P733、预测方法的选择P7

5、64、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P775、河流水质模型的参数估计 P82五、土壤环境质量评价1、土壤环境影响的类型:(1)按影响的结果分为:土壤污染型和土壤退化破坏型(2)按影响方式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3)按影响性质分:可逆影响、不可逆影响、积累影响和协同影响。(4)按土壤污染的成因:水体污染型、大气污染型、农业污染型、生物污染型、固体废物污染型。2、区域土壤背景值: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一定时期未受“工业三废”污染影响的土壤中,某种元素的平均含 量。六、噪声环境影响评价1、噪声三要素:声源、介质、接受器。2、噪声的影响 P1083、环境噪声评价基础 P110-1164、噪声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6、 P119七、生态评价1、生态系统的概念:指生命系统及其生存环境在特定空间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功能的系统。 P1252、生态评价的任务:认识生态环境的特点与功能,明确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性质、程度、确定为维持生 态环境功能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而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1)保护生态系统的整体性(2)保护生物多样性(3)保护区域性生态环境(4)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系统的再生能力(5)保护生存性资源3、视觉影响评价的概念:是以景观的美学或视觉悦目程度为基础,对新建项目引起景观变化的程度所做的预测 与评价。4、视觉影响的减缓措施 P137八、环境影响评价1、环境影响的概念: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对

7、环境的作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人类本身的效应。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是人们在采取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行动之前,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识别、预测和评价该行动可能带来的影响,按照社会经济发展与保护相协调的原则进行决策,并在行动之前制定出消除或减 轻负面影响的措施。2、环境影响分类筛选:(1)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2)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的项目(3)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项目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 P1454、环境影响识别的方法 P1495、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所谓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就是在一定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在综合 考虑区域内拟开展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

8、影响。并据此制定和选择维护区域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 展的最佳行动规划或方案,同时也为区域开发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6、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1)广泛性和复杂性(2)战略性(3)不确定性(4)评价时间的超前性(5)评价方法多样化7、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目的:通过区域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评价以完善区域开发活动规划,保证区域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意义:P1618、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指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改变,区 域环境功能不朝恶性方向转变的条件下,区域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即区域环境系 统结构与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适宜程度

9、。9、区域环境总控制量(大概了解一下) P16510、战略环境评价(SEA):是指对政策、规划或计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包括根据评价结果提交的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果应用与决策中。11、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1) 开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可以提高政府政策法规的科学性(2) 开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是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3)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丰富了环境影响评价学科的内容九、环境风险评价1、风险:风险是指生命与财产发生不幸时间的概率,是一个事件产生人们所不希望的后果的可能性。 环境风险:是指由自然活动或人类活动的叠加引起的,通过环境介质传播的,对人类与环境产

10、生破坏、损失乃至毁灭性作用等不利后果的事件发生的概率。2、环境风险评价的分类:P1753、环境风险评价内容与程序: P1764、风险识别方法: P1775、环境风险管理: P188十、清洁生产评价1、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 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对于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 材料,减降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理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 影响;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所提供的服务中。2、清洁生产有哪些指标? P1933、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原

11、则:P1964、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基本要求:(1) 总体结构符合要求(2) 基础数据可靠(3)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择合理(4) 结论观点明确,客观可信(5) 表达准确,篇幅合理(6) 署名符合要求十一、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与实例1、环境质量评价图的分类: P202十二、环境评价报告的评估1、环境影响技术评估的定义:环境影响技术评估是一个组织运用社会最佳知识和技术资源,按照规范的技术程序,通过现场实地调查和模 式预测,以及公众参与和综合协调,为包括建设项目、计划、规划在内的开发建设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进行 判定,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持的过程。环境影响评估五个特性:公正性、权威性、综合性、

12、导向性、往复性2、环境影响技术评估与环保审批的关系:(1) 环境影响技术评估是环保审批的基础(2) 环保审批机构应对技术评估有所约束(3) 环保审批机构对技术评估单位应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1、某厂有一台往复炉,年耗煤量2000t,煤的含硫量为0.48%,灰分为24%,装有脉冲布袋除尘器,求全年SO2 和烟尘的排放量。P30【解】B = 2000t, S = 0.48%,由式 G=BS x 80% x 2 (2-11 )得G 二 B x S x 80% x 2 二 2000 x 0.48% x 80% x 2 = i5.36t查表2-1,取1520平均值,d =17.5% ;查表2-lb得耳=90

13、%,由式(2-12)得fG 二 B x A x d x (1 -n )二 2000 x 24% x 17.5% x (1 - 90%)二 8 4t烟尘f2、已知某化工厂全年排放废水900万吨,测得废水中砷的平均浓度为1mg/L,COD浓度为400mg/L,求该厂砷和 COD 的年排放量。【解】 由式(2-9),得d = 1 x 10-6 x 9 x 106 = 9t/a砷d c0D = 4 x 10-4 x 9 x 106 = 3600 t/a3、某炼油厂投产后,将会自动抬升高度10m处排放8 x 104mg/s的S02,排气筒高度为50m,试预测在距离地 面10m处风速为4m/s,大气稳定度

14、为D级,该排气筒下风向500m处,距排气筒的平均风轴线水平垂直距离 50m 处的一个地面点所增加的浓度值。 p63【解】排气筒的有效高度:H =50+10 = 60 me计算排气筒距地面几何高度50m处的风速:z50u = u ()m = 4 x ()0.25 = 5.98 m/s10 z1010D 级稳定度,查表3-18,计算扩散参数:b = 0.110726 x 5000.929418 = 35.7 m yb = 0.104634 x 500 0.826212 = 17.8 m z由高斯公式:y2c =exp七兀ub b2b 2y z yH 2+)2b 2z80000502. 602 x

15、2.7183 2x35.72+ 2x17.82 ) 3.1416 x 5.98 x 35.7 x 17.8= 8.569x10-3mg/m34、某平原建一小型热电厂,拟建排气筒高度为120m,上出口内径为6m,拍烟气量为45.15m3/s(标准状态),排 气筒出口处的烟气温度为130 ,当地气象抬统计最近5年平均气温为9.2C,平均风速为3.9m/s,假设气象台 址与工厂地面海拔高度相同,试计算烟气抬升高度。【解】计算烟气热释放率Qu和烟气温度与环境大气温度差AT :hAT = T T = (130 + 273) - (9.2 + 273) = 120.8 k35Ksa将标准状态下的排烟率换算成实际排烟率:Q _Q1 v-TT1245.15 Qv273130 + 273Q =66.65m3/sv由式(3-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