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20家有影响力的企业生存发展历程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968589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存:20家有影响力的企业生存发展历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存:20家有影响力的企业生存发展历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存:20家有影响力的企业生存发展历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生存:20家有影响力的企业生存发展历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生存:20家有影响力的企业生存发展历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存:20家有影响力的企业生存发展历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存:20家有影响力的企业生存发展历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存:20家有影响力的企业 25年生存发展历程这是一本尚未出版,就已经引起业内广泛关注的书;这是一本探讨如何在中国搭上繁荣快车实现财富的书;这是一本探讨在中国商业环境中企业成功哲学的书;这是一本由中国企业从业人员撰写、以中国企业为标本的中国企业管理著作.序 企业生存是理论,更是实践在我们多少有些喧嚣与躁动的企业管理理论书籍中,大量充斥着的是舶来品,少有“原 创” ,也就是缺少对我们自己企业的深刻理解与总结。这与中国企业发展的现状很不协调。没有 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解,同样没有理论作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中 国企业呼唤“理论的原创。”生存繁荣时代的企业管理实践是本具有对中 国自

2、己企 业进行“原创”性理论探讨的书。我和建华兄的相识与相知,很大程度上源于一个共同的追求,借用他这本书宗旨之一,我们 为一个“共同使命”而激动:剔除“伪问题”,找寻中国企业管理的“真问题”。就本书而言,建华兄以一己雄辩,回答了他心目中的“真问题”:企业为什么生存,如何才 能生存,怎样才能生存得更美好。对这样定义的“真问题”,或许会有许多人不以为然,因 为生存问题是一个最基本的东西,并不高深,也不玄妙,似乎上升不到哲学层面,因而也就 不值得费尽心力去解答。为了廓清人们头脑中并不罕见的此种谬误,请容我先引述一段先贤 庄子的寓言。“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

3、为者耶? 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 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我得斗升之 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一条鲋鱼在困境中认识到,没有了生存保障,就永远也不会再有驰骋于东海的机会。关键时 刻它所需求的只是“斗升之水”,而不管西江的水如何浩浩汤汤。今天的中国企业又何尝不 像寓言中的“涸辙之鲋”,失其常与,无所居处。当它们试图寻找良方以摆脱困境时,渴盼 的不是高头讲章,而是合乎实际、便于应用的原则和方法。所以,我以为,建华兄的这部著 作,最大的益处在于它为中国企业送来了“斗升之水”,作者自己则把他

4、的努力称为“寻找 第四种理论”。我们不缺从西方引进的企业管理潮流与时尚,不缺高深的管理工具与教科 书上的手段,不缺对一个个企业案例的新闻式描述,但确实缺少一套适合中国企业、能在中 国企业成长的道路上起指导作用的理论和方法。换言之,必须对中国企业进行长期实际的追 踪和深入具体的分析,再从中得出规律性的结论。书中的一些有独创性的论述,如一致性企 业组织、泛家族制等等,无不映射着作者这方面的苦功。作者所图者大,但所入者小,全书紧紧扣住“生存”二字,始终在宣讲一个不易的道理:对 一个组织来讲,没有什么比生存更重要的了。我体会,生存对中国企业之所以格外重要,原 因有三:第一,中国企业的生存较之西方更为不

5、易。在西方,长期的商业积累和残酷的竞争磨炼,使 市场的观念深入到每一个企业家、每一家企业中,而在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还是一 个崭 新的话题。中国的企业和外国大型公司相比,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但当前最 主要的差距是什么?就是缺乏对市场规律的深刻了解,以至无法根据这一点来确定正确的企 业发展战略,无法制定相应的管理模式,无法形成相应的企业文化和激励方式。外国企业长 期在市场中运作,耳濡目染,已经本能地掌握了这种规律,而中国则仍然缺乏市场经济的基 本环境。对此,柳传志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环境对办企业的作用就像孵鸡蛋的温度一般重 要。孵鸡蛋的正常温度应该是39度,但中国的商

6、业环境常为42度高温,鸡蛋没法成活。今天 的环境温度虽有所好转,但还远远称不上最好。第二,由于中国企业的成长道路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企业界常常面临一个尴尬局面:在老 式的基础管理尚未完全合格的时候,又不得不迎接现代管理的挑战。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和过 渡造就了一个复杂的经营环境,使得中国企业的生存必须最大限度地遵循“与时俱进”的法 则。查尔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描述自然选择时说:最适合生存的是那些能调整自己 以适应改变中的环境和新的竞争的物种。这也正是今天的企业所面临的问题。达尔文写道,自然选择“是随时准备采取行动的一种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 公司无法对外部环境保持强大的控制能力。当外

7、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企业必须首先从内 部进行适应性改革才能处理好企业外部的各种关系。这意味着在新型、开放、非正式和破除 等级观念的管理中主动放权,意味着提高组织的反应速度和灵活性,意味着增加组织的思考 能力。第三,企业维持生存(不死)仅仅是第一步,还必须追求生存得长久(长青)。从不死到长 青,即在坚实的基础上建设伟大的企业,是中国企业生存的最高境界。这种高境界从其本质 上说必然是精神性的:有精神信仰的公司没有能量的浪费,没有无谓的权术争斗,所有的努 力都导向一个方向。明乎此,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本书的作者要花那么多笔墨谈论“使命崇 拜” 与“建立灯塔”。企业必须能够描述自己,而这种描述必须既面

8、对内部听众,又面对外部听众。这是因为,企 业无法简单地用它们制造的产品来定义自身。伟大的公司不把它们的价值观同一项特殊的产 品或服务联系在一起,因为它们知道,自己的长期使命不是生产某一特定的产品或提供某一 特定的服务。比如,当你把自己定义为一家家电公司时,你有没有想过,当人们不再渴求最 新潮的电器的时候,你又用什么维系公司呢?而假如你能够清晰地描述自己,提炼出一个始 终如一的公司理念,形成一种内部“宗教”并据之行动,你将能够激发出公司员工身上蕴藏 的巨大能量。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可以被视为三重视角的结合体一是自己如何看待自己,二是别人如何 看待自己,三是自己想要被别人如何看待。这三重视角结合得越是

9、紧密,个人也就越有力量 。企业也是如此。假如一个企业对自身的看法同他人对企业的看法、企业希望他人拥有的看法 完全一致,这个企业就是强有力的。一个企业对自身的看法构成了内部的文化或信仰,他人 对企业的看法构成了企业的品牌形象,企业希望他人拥有的看法则构成了企业的使命。柳传志谈到联想的发展时曾说:“要是在美国,我做不了这么大,美国人在中国也 不会做这 么大的一个联想。为什么?对环境的适应使然。企业的生存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而 且最终还是个实践的问题。”建华兄在企业工作多年,深明“实践第一”的道理,虽然他孜孜以求“第四种理论”,但他 的著作绝非书斋空谈,而是一种实践的总结和升华。循此,企业有望

10、找到基业永固之途。生存繁荣时代的企业管理实践值得一读。与建华先生见面讨论生存繁荣时代的企业管理实践一书的时候,他更多的是从 文化传统和制度传统的 角度,以一种检讨的态度来分析中国企业的生存状况以及如何改善。他离开之后,我发现某 些观点他已经在自己的这本新作中有比较系统的阐释。于是,联系到近两年来企业界、理论界关于“核心竞争力”的讨论和思考。我想生 存繁荣时代的企业管理实践这本书应该能够给读者提供很多启发。一如本书所言,中 国企业的确需要思考一下 自身的生存状态了。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功,例如书中涉及的一些中国企业。但是,冷 静分析,这种成功更多意义上是一种本土市场条件下的本土化策略的成功。它

11、不表明我们一 定就会有美好的未来,一定就具备赢得未来的竞争力。我想,即使把今天那些已经获得成功业绩的中国企业包括进来,补课都是我们的一项 重要任务。补什么课呢?补基本功。这有点儿像游击队需要变成正规军的那种意思。在今天 以 前,我们的企业游击队太多,正规军太少,我们所取得的成功也是游击战的成功。在今天以 前,游击队是中国企业的合理选择。那么,今天以后呢?中国企业也许还不能够放弃游击战 ,但与时俱进,仅仅是游击队的本事至少不能够在正规战争中全盘获胜。补课就成为我们转变成正规军和赢得未来的一项重要任务。其实,稍作分析我们就可 以发现,那些竞争力表现持续良好的世界级公司和中国公司,他们最大的特点是什

12、么呢?是 系统性好,组织的感觉好。在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种指标项目上,例如制度、团队、文化等, 例如市场、技术、财务等,他们都能够表现出一种很好的均衡性,没有明显的破绽。我们达 成共识,把这称之为“木桶理论”。正因为这样的原因,他们的路可以走得很长,很稳健。 建华在书中把这称作一致性。其实一致性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它不仅仅是一个前后时间一致的 概念,还有一个以均衡为标准的组织系统一致性的问题。恰恰很多的中国企业还没有形成这种系统一致性,还存在结构性失衡。这些企业大多 数有特别突出的一些优点,这是他们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的理由。同时,他们又存在明显的 缺陷,或者是制度的,或者是文化的,或者是团队的。这使得

13、我们不免要担心他们的未来。 有人说,我们有太多流血奔跑的企业。我想这是自然的,因为我们中国企业起点都低,所以 更追求速度。追求速度就可能流血奔跑,关键是哪里在流血?假如是小腿肚子,那也还无大 碍,但假如是内脏出血,恐怕是要停下来。建华有很强的使命感,他努力在用比较的方法去推进自己的实证性研究。尽管这条路 很辛苦,但本书之于读者的价值也恰好在此。引言:生存超越一切 管理没有终结答案可寻,惟有恒久的问题存在。在纷繁的问题中,什么是中国企业面临的“真”问题:是生存,没有什么比企业生存更重要 的了。我始终坚信:对中国的企业有用,对我们的国家也有用! 引言 连续25年经济的高速增长,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个

14、不折不扣的繁荣时代,是了不起的时代。 但就在这个时代,中国企业发展,呈现了这样的景观:一个个行业从暴利走向微利,再走向 企业亏损;行业中的企业从群雄纷争最后到寡头垄断有如大海中的波浪,一浪一浪,几 乎没有一个行业成为例外。繁荣时代,企业赢利生存变得越来越艰难。二十余年来,对中国 企 业成长发展贡献最大的是管理。它使中国经济组织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近百倍。正是管理的 实践,使体制创新、机制造新、科技创新、市场创新成为可能,成为企业实实在 在的利润。 管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但从世界角度看,现代管理只有一百年的历史,中国的现代管 理也只有二十多年的实践。管理,改变了企业组织的生存方式。看到这个的同

15、时,我们又不 能忽视的另一点事实是,二十余年来,一些企业的成功是雄心勃勃的结果,而不是管理的结 果。 所谓“一不小心就发了财”。但现在是一不小心就破了产。今天,我们可以说:中国的企业 已经步入了管理的时代企业持续成长和长久生存已成为企业、企业家、企业管理理论家 , 以至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探讨和实践企业的生存之道成 为企业管理者、企业所有者、企业经营者以及全社会的共同使命。 管理没有终结答案可寻,惟有恒久的问题存在。从管理一百年实践看,每一个对现有管理 实践 中存在的问题或缺陷进行修正的新观点、思想,都在出现伊始就种下了需要重新思考、修正 的种子。管理的环境是变化的,但管理的根本问题不会变。因

16、为,在这个时代,没有什么行业赚钱、什么产品赚钱和什么行业不赚钱、什么产品不赚钱 ,关键要看是谁、哪个企业、怎样在做。在这个时代,行业的最先进入者和行业暴利的获得 者大多不是这个行业的最终成功者。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我们这个经济环境中,进入一个行 业是容易的,在一个行业中愉快地生 存却非常困难。市场越来越小,利润越来越薄,创新求变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个时代,几 乎所有行业每天都有退出者,但每天也 都有新的进入者;在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样的人可以办企业、什么样的人不可以办企业,在 游戏规则面前大家基本平等;在这个时代,评判企业成功与否的标准不是企业规模,而是企 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这个时代,那些靠运气、靠关系、靠“祖传秘方”生产销售的企业 已经很难生存;在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金融/商业/投资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