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第05周)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系列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9685504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第05周)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系列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第05周)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系列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第05周)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系列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第05周)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系列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第05周)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系列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第05周)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系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第05周)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系列(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2017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上池州李使君书杜 牧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故处世显明无罪悔。(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果为不缪,私自喜贺,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甚。仆不足道,虽能为学,亦无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时,真可惜也。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此才可惜也;年四十为刺史,得僻左小郡,有衣食,无为吏之苦,

2、此时之可惜也。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以其书具而事多也。今之言者必曰:“使圣人微旨不传,乃郑玄辈为注解之罪。”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若使玄辈解释不足为师,要得圣人复生,如周公、夫子亲授微旨,然后为学。是则圣人不生,终不为学;假使圣人复生,即亦随而猾之矣。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欺乱常人耳。自汉已降,其有国者成败废兴,事业踪迹,一二亿万,青黄白黑,据实控有,皆可图画,考其来由,裁其短长,十得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不似古人穷天凿玄,蹑于无踪,算于忽微,然后能为学也。故曰,生百代之下,未必

3、为不幸也。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乃随所见闻,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楚王问萍实,对曰:“吾往年闻童谣而知之。”此乃以童子为师耳。参之于上古,复酌于见闻,乃能为圣人也。诸葛孔明曰:“诸公读书,乃欲为博士耳。”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乱,考其当时,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一家事业矣。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如足下天与之性,万万与仆相远。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名于后

4、代者,足下勉之。(选自樊川文集,有删节)【注】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李使君,即李方玄,杜牧好友,时任池州刺史。缪:通“谬”。郑玄:字康成,东汉人,师从马融,遍注五经,为古文经学大家。萍实:南方池泽中常生蓬草的果实。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期:期待。B真可惜也 可惜:令人惋惜。C使圣人微旨不传 微:精深微妙。D参之于上古 参:检验。【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李应升诫子书吾直言贾祸,自分一死以报朝廷,不复与汝相见,故书数言以告汝。汝长成之日,佩为韦弦,即吾不死之年也。汝生长官舍,祖父母拱璧视汝,内外亲戚,以贵公子待汝。衣

5、鲜食甘,嗔喜任意,娇养既惯,不肯服布旧之衣,不肯食粗粝之食。若长而弗改,必至穷饿。此宜俭以惜福,一也。汝少所习见,游官赫奕,未见吾童生秀才时,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艰难支持之日也;又未见吾囚服被逮,及狱中幽囚痛楚之状也。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人不可上,势不可凌。此宜谦以全身,二也。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此宜孝以事亲,三也。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今家中所存基业,皆祖父母勤苦积累,且此番销费大半。吾向有誓愿,兄弟三分,必不多取一亩一粒。汝视伯如父,视寡婶如母,即有祖父母之命,毫不

6、可多取,以负我志。此宜公以承家,四也。汝既鲜兄弟,止一庶妹,当待以同胞。倘嫁于中等贫家,须与庄田百亩。至于庶妹母,奉事吾有年,当足其衣食,拨与赡田,收租以给之。内外出入,谨其防闲。此恩义所关,五也。汝资性不钝,吾失于教训,读书已迟。汝念吾辛苦,励志勤学,倘有上进之日,即先归养。若上进无望,须做一读书秀才,将吾所存诸稿简籍,好好诠次。此文章一脉,六也。吾苦生不得尽养,他日伺祖父母千百岁后,葬我于墓侧,不得远离。注李应升(1593年1626年),字仲达。江阴人(今江苏江阴人)。万历丙辰进士,官至御史,为东林党人,敢言直谏,多次上疏弹劾权奸魏忠贤,入狱而死。韦弦:韦,熟牛皮;弦,弓弦。成语有“韦弦之

7、佩”,意为用来警戒自己的有益的规劝。语出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防闲:防,防水的堤坝;闲,防兽的圈栏。泛指防备和禁阻。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直言贾祸 招致B祖父母拱璧视汝 对待C衣鲜食甘 很少D汝念吾辛苦 辛勤劳苦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故书数言以告汝 令骑将灌缨以五千骑追之B不复与汝相见 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C当足其衣食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 之二虫又何知3下列各句中,全部属于李应升对儿子“告诫”的一组是( )汝长成之日,佩为韦弦,即吾不死之年也 汝

8、少所习见,游官赫奕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 人不可上,势不可凌内外出入,谨其防闲 汝资性不钝,吾失于教训,读书已迟A BC 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身陷囹圄,不向阉党屈服,决心以死报效朝廷,因此写下这封信,作为临终遗言,教育尚未成年的儿子。B作者指出儿子身上存在的过于任性、不敬长辈、不能吃苦等毛病,要求儿子认清危害,改正缺点,学会做人。C作者要求子女们和睦友爱,妹妹出嫁时要以一百亩田地作为陪嫁,兄弟三人要平分财产,谁也不要想多占一点。D作者把自己的两点遗愿托付给儿子:一是希望儿子整理自己留下的文稿,二是希望将来把自己葬在父母墓旁。5翻译下面的句子。(1

9、)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2)汝既鲜兄弟,止一庶妹,当待以同胞。(3)将吾所存诸稿简籍,好好诠次。 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C项,鲜:华丽,光鲜。2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B项,连词,和;A项,连词,来/介词,用;C项,代词,她/代词,自己;D项,代词,你/代词,这。3B4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C项,应是“女儿出嫁时”,“兄弟三人”指的是父亲的兄弟三人。5(1)祖父祖母疼爱你,你却因为亲近而忘了尊重;你的母亲教育你,你却傲慢而不亲近她。(2)你既然没有兄弟,只有一个庶出的妹妹,就应该拿同胞妹妹看待她。(3)把

10、我留下的文稿书籍,好好选择和编次。【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关键词:(1)狎、敬、傲;(2)鲜、止、待以同胞(状语后置);(3)简籍、诠、次。【参考译文】我因为正直的言论招致灾祸,自己料想唯有一死来报效朝廷,不能再和你相见,所以写几句话来告诫你。你长大成人的时候,能把这些话当作警戒自己的规劝,也就是我虽死犹生的时候了。你生长在官府,祖父祖母像看待奇珍异宝一样看待你,家族内外的亲戚都用对待尊贵公子的方式对待你。你穿着光鲜的衣服,吃着甘美的食物,喜怒任性,娇生惯养已成习惯,不肯穿布衣旧衣,不肯吃粗茶淡饭。如果长大成人还不能

11、改正,一定会陷入贫穷饥饿的境地。这样就应该用节俭来珍惜眼前的幸福,这是第一点。你从小见惯我四处为官显赫得意的样子,没见过我做童生和秀才时低眉顺眼谦恭待人的样子,以及祖父祖母在艰难中支撑家庭时的情景,更没见过我身穿囚服被捕入狱,以及在监狱中被囚禁时万分痛苦的情形。你不尝着苦胆去好好想想这一切,又哪里算得上是有人心的人呢?做人不能居高临下,不能仗势凌驾他人。这样就应该用谦恭来保全自身,这是第二点。祖父祖母疼爱你,你却因为亲近而忘了尊重;你的母亲教育你,你却傲慢而不亲近她。现在我遭遇难以预料的灾祸,你替代我做儿子,能不恭敬地体会祖父祖母的爱护之心吗?至于你的母亲,她还能依靠什么人呢?你如果不孝顺,上

12、天都要惩罚你了。这样就应该用孝心来侍奉长辈,这是第三点。我做官珍惜自己的名声和节操,不曾贪婪攫取,使自家富裕。现在家中留下的财产,都是祖父祖母勤劳辛苦积累的,况且经历这次大难,已经花费了大半。我曾有誓愿:兄弟三人,财产均分成三份,自己一定不多拿一亩田一粒谷。你要像对父亲一样对待伯父,像对母亲一样对待寡居的婶婶,即使有祖父祖母的命令,也丝毫不能多占多要,以致违背我的心愿。这样就应该以公平之心来继承家业,这是第四点。你既然没有兄弟,只有一个庶出的妹妹,就应该拿同胞妹妹看待她,倘若她嫁到中等或贫穷人家,必须给她一百亩陪嫁田地;至于庶妹的母亲,已经侍奉我多年,应当让她丰衣足食,分给她养老的田地,让她收取田租来供养生活。家里家外进进出出,要严守规矩。这关系到恩德道义,这是第五点。你天资不愚钝,我教育不够,你读书已经很晚。你要念着我辛勤劳苦,激发志气勤奋学习,假如有考取科举的一天,就先回家奉养老人。如果科举没有希望,也要做一个读书秀才,把我留下的文稿书籍,好好选择和编次。这关系到我们家文章学问一脉相传,这是第六点。我深以为苦的是人生在世不能为父母养老送终,将来等到祖父祖母百年之后,一定把我葬在他们坟墓的旁边,不能远离他们。今日收获如何?总结一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