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教案第十五课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968464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数学教案第十五课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九年级数学教案第十五课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九年级数学教案第十五课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九年级数学教案第十五课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九年级数学教案第十五课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数学教案第十五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数学教案第十五课(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3.体会课文首尾照应的写作方法。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掌握生字和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学习首尾照应的写作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材简析: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记叙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男孩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教时安排:5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预习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把讲夜莺歌声的句子画出来,想想夜莺的歌声是从哪儿来的。三.新授字词。夜莺(yng):一类鸣声清婉的鸟。空旷:地方广阔,没有树林、建筑物等。垂(chu)头丧气:形

2、容失望的神情。搭拉:下垂。呶(no):叫嚷。蘑菇:一种植物。树桩(zhung):举例说明。宛(wn)转:形容声音曲折、优美、动听。木屑(xi):木头的碎末。轻蔑(mi):看不起,不放在眼里。凝神:精神高度集中,专心致志。四.组词:空 、 搭 、 转 、 宛 、 轻 、 五.作业:朗读课文并抄写字词第二课时一.复习字词:空旷 垂头丧气 宛转 轻蔑 凝神二.初读课文,读懂课文中难懂词句。简介故事的时代背景: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新的阶段。卫国战争的初期,德国里利用

3、暂时有利的因素占领了苏联不少地方。后来苏联军队经过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大会战,歼灭了德国主力,根本扭转了战局,转入反攻。1944年,苏军发起总反攻,全部收复沦陷的土地。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迫使德军无条件投降。三.扫除难懂词句障碍。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拟人句)写出了战后凄凉情况。2.注视灌木丛白桦树枝3.发现孩子坐在河岸上,搭拉着两条腿,光着头,穿绿衣服。(写出孩子的样子)4.小刀放在衣袋里,抖了抖木屑,走到(动作描写)5.读军官与孩子的对话:分角色朗读“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我一个!”(孩子在戏弄敌人,把敌人比作麻雀)“野兽来了,野兽

4、来了”:指敌人“怎么会不认识!”:认识的意思“有游击队吗?”“是一种蘑菇吗?没有只有红白洋”(巧妙地岔开了敌人的提问)6.“他侧着头,往叫声那边仔细听,夜莺!”(非常警觉,确信是夜莺)7.“以防万一”指防止可能性极小的变化。他注意数着一声一声的鸟叫:“一、二、三、四”(表示联络暗号)8.“如果出了事,不要忘了小夜莺”(看出战士与夜莺之间的亲密关系)9.“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但是对藏在寂静森林里的人们来说,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夜莺和游击队员已完成了联络任务了。10.“突然从松树林里发出一声口哨响,像回声一样回答了孩子。”(游击队与夜莺的联络暗号)四.朗读课文。五.把能搭配的词用

5、线连起来。宛转的 花园 轻蔑地 回答阴沉的 树木 不停地 微笑空旷的 歌声 不慌不忙地 逃跑烧焦的 脸 狼狈地 盘问六.作业:朗读课文并把词语搭配起来第三课时一.朗读课文,揭示课题。“夜莺的歌声”指什么?二.分段:课文以空行为标志,分为五段。三.读讲课文第一、二段。第一段:写德国兵发现了学夜莺叫的孩子,并叫他带路。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战争带给人民的灾难?大道两旁全是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想一想:1.这个孩子为什么要坐在河岸边削木头?2.这个孩子怎样对付敌人的提问的?从这些回答中,反映出这个孩子怎么样?谁教你这样吹哨子的? 自己学的,还会学杜鹃叫呢!村子里就剩下你

6、一个了吗? 怎么会!这里有麻雀、 夜莺倒只有我一个这里有没有人? 战争一开始就没有人了喊认识往苏蒙塔斯村去的路? 怎么会不认识! “常去钓鱼,狗可凶能吃从这个孩子的言行可以看出他沉着、自然,对敌人无比憎恨。读一读德国兵与孩子的对话。(齐读、分角色读)体会其中深刻含义,孩子的沉着自然与对敌人的无比憎恨。小结这一段的段意。第二段:写孩子把德国兵带进茂密的树林里。提问:1.小孩在给敌人带路时,他做些什么?想一想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时学有时学2.敌人问他这里有游击队吗?他怎么回答?为什么?没有只有故意麻痹敌人,使敌人觉得他是个顽皮的孩子,使敌人忘了对他的戒备,以便后来他用鸟叫游击队联络时不致引起敌人的

7、怀疑。3.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四.朗读课文。五.作业:课后第一题第一小题第四课时一.朗读课文,说说课文第一、二段讲了什么?二.读讲课文第三、四、五段。第三段:写游击队从“夜莺”和“杜鹃”的叫声中了解到敌人情况,做好了战斗的准备。想一想:1.小孩将德国兵带到哪里?为什么?树林深处2.课文中的游击队员们是怎么知道有三十二个鬼子、两挺机关枪的?游击队员从孩子学“夜莺”和“杜鹃”的叫声中了解到敌情。“夜莺”和“杜鹃”的叫声都是暗号,一声夜莺代表一个敌人,一声杜鹃叫代表一挺机关枪,孩子学了三十二声夜莺叫,学了两声杜鹃叫,游击队员就知道有三十二个鬼子,两挺机枪。3.为什么说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但对藏在

8、寂静森林里的人们来说,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因为游击队已经知道孩子给他们的信号了,孩子已完成了与游击队的联络任务,所以说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小结这一段的主要内容。第四段:写游击队歼灭了德国兵。想一想:1.松树林里突然响起的一声哨声,是谁发出的?2.孩子听到这哨声怎么样?反映了什么?机智、动作迅速3.这一段主要写什么?第五段:写小夜莺又在执行新的任务。提问:1.第二天,小孩又在哪里做什么?课文是怎么写的?(朗读)2.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和什么地方相互照应的?首尾照应 都是说小孩在发出夜莺的歌声,以便配合游击队歼灭敌人。3.这一段主要写什么?三.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中心思想。本文

9、记叙了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男孩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表现了这位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五.作业:课后第一、三题第五课时一.朗读课文,复习提问。二.说说每段段意及中心思想。三.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1.“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小夜莺”是谁?“不要忘了小夜莺”是什么意思?)写出了小夜莺和游击队的关系非常亲密,在危难时刻还想到“小夜莺”的安危。2.“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野兽来了”指的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这么说?)“野兽来了”,指的是德国强盗来了,大家这样说流露

10、出对德国强盗的憎恨,这句话是“小夜莺”在嘲笑敌人。四.读了这篇文章,你能说出课题的含义吗?小男孩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配合游击队歼灭德国兵,赞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勇敢的苏联少年儿童。五.读读讲讲。夜莺 树桩 蘑菇 木屑 盘问 白桦树 空旷 寂静 沉寂 宛转 轻蔑灌木丛 垂头丧气 兴致勃勃 弯弯曲曲 断断续续六.朗读课文。七.作业:课后第二题板书设计: 15 夜莺的歌声第一段讲德国兵发现了学夜莺叫的孩子,并叫他带路。第二段讲孩子把德国兵带进茂密的树林里。第三段讲游击队从“夜莺”和“杜鹃”的叫声中了解到敌情,作好了战斗的准备。第四段讲游击队歼灭了德国兵。第五段讲小夜莺又在执行新的任务。教学后记: 本文对话内容较多,且含义深刻,教师可组织学生分角色重点朗读对话部分,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