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鹬蚌相争(详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9684518 上传时间:2024-02-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鹬蚌相争(详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案鹬蚌相争(详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案鹬蚌相争(详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案鹬蚌相争(详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案鹬蚌相争(详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案鹬蚌相争(详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鹬蚌相争(详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鹬蚌相争教案课题名称苏教版第六册鹬蚌相争科目小学语文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设计者刘期萍课时1课时(40分钟)一、教材内容分析鹬蚌相争是一则寓言故事,同时是战国时期的史实故事,要求在了解历史知识的基础上,从该寓言故事中得到启示。寓言故事易吸引学生兴趣,可以配合讲故事的节奏,循序渐进地带动学生的注意力。由于是三年级课本里的选文,课文篇幅不长,只有四个自然段。课文遵循逻辑发展顺序,讲述了从鹬蚌相遇,又互不相让,产生矛盾冲突,最终让渔人得利的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摆正价值观,得到正确的启示,因此可提前布置学生私下预习。课文中部分生词是四字词语,“毫不示弱”“得意洋洋”“筋疲力尽”“喜笑颜开”,可

2、起到拓展作用。二、学习者特征分析三年级学生好动,喜欢表现,注意力易分散,喜欢看图片听故事做游戏。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了解并熟练使用成语“鹬蚌相争”。掌握课后生词。了解并熟练使用“不不”句式造句。拓展其他成语故事“郑人买履”“自相矛盾”等。过程与方法:学习故事叙述技巧,并运用此技巧自行叙述故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斗争”一事正确看待,学习在生活中适当退让的道理。四、重点与难点重点:课文出现的“不不”句式。回归课文,让学生造句练习。课文的叙事技巧。如何将一个故事娓娓道来,不仅需要真情实感,也要适当加入起伏的环节。为了掌握这种技法,首先在讲述故事的时

3、候,有意为学生展现故事发展脉络而后布置续写故事的作业,同时也锻炼学生的想象力。难点:课文出现的“毫不示弱”“得意洋洋”“筋疲力尽”“喜笑颜开”等词语是难点。3年级学生对成语把握不够,故先解释其基本意思,回到课文中感受语境而整体把握,做正误练习,如“看着同桌满分的试卷,我只好喜笑颜开。”中成语使用是否恰当。对成语形成自我认知和理解能力,是技能学习的难点,因此在反馈环节,要求学生私下寻找一个故事,模仿课上的学习方法,自我学习,自我理解。对寓言故事的把握是重点也是难点。中国古代许多寓言故事都是成语故事,因此与上一点有所关联。需要学生在成语学习过程中,掌握其背后蕴涵的深刻道理,即寓言故事中的寓意,最好

4、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改变,提高思想性。(教书的过程还要注意育人)。另,寓意的把握与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有所关联。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主要采取讲授法,在找规律明道理的环节采取发现学习法。如发现学习法中的样例规则法:将二者的图片摆出来,让学生观察其特点,最后总结“鹬”有喙形细长的特点。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学生分成两个小组(鹬和蚌)。幻灯片放映设备准备完善。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总括(2分钟)说明教学目标教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上的课是鹬蚌相争,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新大纲要求我们能够做到(教学目标见上)有整体感,理清思路导入(5分钟)展示鹬和蚌的图片教师:预习过课文的

5、同学们肯定知道,课文讲的是鹬和蚌的故事,那大家能认出这两种动物吗?看看老师幻灯片上出现的这两种动物,像鸟的这个是鹬还是蚌呢?观察鹬和蚌的特点学生:像鸟的是鹬!激发学习动机(兴趣)对鹬蚌两种动物进行简单了解提问鹬和蚌的特点教师:好的。大家回答都很积极啊。现在看看幻灯片上的这两种动物,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它们分别是什么,都有什么特点吗?回答问题学生:鹬的嘴巴尖尖的,蚌的身体里面有珍珠。学生:蚌的身体外面有壳。总结二者特点:鹬喙形细长;蚌带壳,产珍珠。教师:刚才回答问题的同学观察力特别敏锐。大家可以看到,幻灯片上的鹬这种动物,它的嘴是细长型的。鸟类的嘴巴,我们一般叫做喙。再来看看另外一个叫蚌的动

6、物,眼尖的同学一定能够发现,它的身体里有个闪闪的东西,这就是珍珠,又白又大的珍珠。这些就是这两种动物的特点。那么,同学们以后看到这两种动物能够认出来吗?播放成语故事“鹬蚌相争”视频教师:刚才同学们表现的都非常棒,现在为了奖励大家,给大家播放一个小视频,就是“鹬蚌相争”这个故事。观看视频介绍(8分钟)介绍战国七雄历史背景,即“鹬蚌相争”。教师:刚才大家都很认真地看了这个小故事。但是呢,这则寓言的来源更加遥远。讲的是啊,在战国时期,赵国想攻打燕国,而说客苏代为了阻止战争的发生,就向赵国的大王讲了这个故事。以故事激发学习动机让学生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做基本了解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课堂把握寓意提问启示教师:

7、同学们是不是觉得苏代很聪明呢,那么有没有聪明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跟大家说说,你从苏代讲的这个故事里,明白了什么道理?举手回答问题(2个机会)学生:我觉得苏代是想告诉大王战争是不好的。学生:我觉得苏代是想告诉大王要学会让步。总结寓意教师:好的,刚才举手的两位同学非常勇敢,也非常有自己的想法,大家给点掌声鼓励鼓励。想知道苏代真正想表达什么意思吗?那就听老师慢慢说来。苏代的意思是,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地相互钳制往往顾此失彼,让他人钻空子。同学们明白了吗?现在对照自己的想法,在心里想想,故事的寓意和自己得到的启示有没有不同?为什么会不同?鼓掌,并对比

8、自己的想法,思考故事寓意与自己得到的启示是否相同?为何不同?生词(8分钟)生词认读教师:接下来我们回到课本,翻到课后的生词。同学们齐读生词。预备,开始。齐读生词展示:啄肉、威胁、夹住、毫不示弱、得意洋洋、相持、筋疲力尽、喜笑颜开生词解释教师:刚才同学们都读得很好,说明大家私底下都把预习作业完成得很好。接下来就由老师来讲解一下它们的意思。其中比较难的几个,第一个,毫不示弱,一点也不表现出软弱的样子,不服输。大家可以看看幻灯片,它的近义词和反义词也非常多。第二个,得意洋洋形容很得意的样子。同学们有没有得意的样子啊?第三个,筋疲力尽,意思是精神疲惫,力气用尽。第四个,喜笑颜开,指的是心里高兴,满脸笑

9、容。记笔记幻灯片展示毫不示弱的近义词有毫无惧色 不甘示弱、毫不畏惧;反义词有唯唯诺诺、忍气吞声、畏缩不前朗读(3分钟)两种形式指导朗读(集体朗读、小组朗读)教师:刚才已经学习了生词,这样一来,我们的阅读就完全没有障碍了。所以,现在开始朗读课文,分为两种形式。先是集体朗读,后是小组朗读。小组就按照老师上课之前划分的代表鹬和蚌的小组。四段课文,每个小组读两段。同学们明白了吗?预备,开始。朗读复习生词培养语感锻炼朗读技巧,切忌死气沉沉或“拖长音”,朗读时投入感情精读(7分钟)分析“不不,就会”句式教师:朗读以后可以发现,课文里有这么一句话,“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

10、看看哪位同学最快找到这句话。教师:非常好!现在我们就来重点讲讲“不不,就会”这个句式。我们知道,“不”是否定的意思,前面的两个“不”其实是一种并列,这个句式的意思显而易见。老师造个句子,“你不吃饭,不睡觉,就会身体不好。”同学们明白了吗?学生:在第二段。是鹬说得话。“不不,就会”句式顺利掌握掌握叙事技巧(如何叙述一个故事)叙述故事发展过程教师:到了现在,我们已经很清楚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了,有没有哪位小勇士可以站起来跟我们讲讲这个故事是怎么发展的呢?学生:首先是鹬和蚌碰见了,然后鹬想吃蚌,蚌夹住它的嘴巴不放。最后渔夫来了,把它们两个都抓走了。板书“相遇-争执-被捉”教师:同学们说他讲得好不好啊?

11、那么,掌声在哪里?现在老师画画这个故事的过程。练习(7分钟)成语使用正误练习教师:课文学习完了,我们要来做一些小练习。首先来看看刚才重点讲过的成语。同学们抬头看看幻灯片,看看老师给出的句子里有没有错误,举手回答。教师:刚才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同学们都记住了吗?学生:第一个句子有错误。喜笑颜开是心里很高兴,假装的高兴不能用这个词。第二个句子是对的。句子展示:看着同桌满分的试卷,我只好喜笑颜开。我毫不示弱地翻了两个跟头。用“不不,就会”造句教师:还记得刚才老师用这个句式造句了吗?那现在轮到同学们,哪位同学愿意挑战呢?学生:我不听课,不复习,考试就会不及格。互动,激发学习动机对知识的复习和反馈角

12、色扮演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多也非常丰富啊,现在是考大家的表演能力了。扮演鹬和蚌的小组分别念课文中它们的台词,由老师念旁白,看看大家的表演能力是不是也这么棒呢?组织故事演绎教师:刚才大家的表现非常好。现在开始,有没有哪些同学给我们重新演绎这个故事?老师需要一位同学演旁白,一位同学演鹬,一位同学演蚌,一位同学演渔夫,总共四位同学。这个演绎跟刚才的不太一样,需要同学们加入自己的想象和台词,不能直接念课本上的段落。有没有小勇士们愿意尝试一下呢?课后作业:续写故事教师:现在也快下课了。老师来布置一下课后作业,同学们要续写故事,主要从几个方面考虑,比如,鹬蚌被渔夫捉住后会有怎样的对话?后续会发生怎样的故

13、事?能否成功逃脱?还有,经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寓言故事已经非常喜欢了,老师希望大家课后可以拓展了解一则其他寓言,下堂课讲给我们大家听。下课!记下课后作业教学流程图总括导入(图片+视频)介绍(背景+寓意)生词朗读精读练习(正误+造句+演绎+续写)八、学习评价设计课堂主要目标完成度80%以上。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高,学习态度好。学生在把握成语、理解寓意和叙事技巧方面有所提高。九、课后评价和总结优点:利用图片和视频导入,引发学生好奇心;讲述与“鹬蚌相争”有关的历史故事,在了解历史扩展知识面的同时,激发学习动机;课堂上的造句练习、角色扮演、续写故事等互动练习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同时做好反馈。不足:图片与视频导入过程、互动过程产生轻微混乱,要加强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