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9681912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试卷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试卷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试卷分析(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试题分析:本次的期中试卷,检测了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突出了基础性和灵活性、应用性和探索性、层次性和差异性。试题切实把握住了本册教材的重要知识,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四个方面体现基础性,试题知识覆盖面较广,同时突出了平时教学中的难点、疑点、趣点,填空题和选择题中尤为突出。在本次考试中,本张试卷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为依据,紧扣新课程理念,从概念、计算、应用三方面考查学生的双基、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可以说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全面考查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努力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2、与思想;试题既要做到了不偏、不难、不怪,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从试卷看第一大题“填空”中的、,第四大题“计算”及第五大题的操作题得分率较高,原因在于大部分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扎实了,基本技能如计算也很熟练。而对于基础知识的拓展和应用方面失分较多,原因在于有部分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缺乏灵活应变的能力,因此造成两极分化。二、错解分析通过学生所做的试卷,从中发现部分学生存在的错误原因,有的是因为书写不清楚、不规范;有的是因为基本概念掌握不准确;有的是由于题意不清等。以下列出部分典型错例。错例1:填空:千米的是米。原因一因为马虎

3、,没注意单位,二表明部分学生对于分数乘法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错例2:填空: ():(),学生填错的原因是由于该部分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分数、比、除法和小数的关系模糊,不清楚。错例:选择:一袋米,吃了后,剩下的是吃的()。从选择“”的错误中,说明学生对单位“”的应用掌握不灵活。只要题目有所变化,就容易出错,对所学知识不能触类旁通。错例:求比值和化简比:,该题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不熟练造成的。错例:解决生活中问题;小明看一本连环画,第一天看了页,第二天看了这本连环画的,还剩页没有看。这本连环画共有多少页?这题学生出错的原因,一是因为该题的计算结果是或页,有的学生根据实际情

4、况想页数不会是有半页,不相信自己的计算方法和结果,又改了个错的。另一个原因还是由于对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分析不透。还有一些错例,不一一例举。造成上述错误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学生本身,教师对于他们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也缺乏足够的重视。三、改进措施1、重视写字教学。从书写情况来看,学生书写不容乐观。除少数考场的学生用了钢笔外,其余均是圆珠笔,甚至个别考生用的是铅笔,而且从字体上看也不是很端正,从答题格式中看也不是很规范,有的涂改严重。有的答题的顺序零乱,找不到答案所在。在以后教学中还要多抓一抓学生的书写。2、强化概念教学。在概念教学中,不仅要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使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

5、和外延,而且要对相关概念加强联系和区别的教学。3、运算顺序和计算法则的教学。既要讲计算顺序的规定性,又要讲计算的灵活性、合理性。并精心设计一些“形近题”让学生练习,加深对计算法则的理解,加强运算定律的灵活应用。4、应用题的教学,要突破解题思路和方法。课本中提供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具有一般性,要使学生掌握,但不能把归纳出的解题方法模式化,让学生生搬硬套。要启发学生拓展思路,寻求可能的多种解题方法,并做出相应的比较,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5、位置方向的教学,不仅要强化位置方向的教学,还要提供方位让学生辨认,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位置方向的本质特征。要加强学生规范、准确的位置方向学习。并且,注意位置方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6、教学注重“两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两主”式课堂教学,即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发展。具体地说: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自学能力,废除教师指向哪里,学生学到哪里的陈旧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大量的眼看、手动、脑思的参与机会,通过学生亲自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全方位地调动学生去发现问题、找出事物间的联系。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自主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