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典型经验材料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9680061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典型经验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典型经验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典型经验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典型经验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典型经验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典型经验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典型经验材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族团结进步创立典型经历材料民族团结进步创立典型经历材料民族团结进步创立典型经历材料?本文内容:民族团结进步创立典型经历材料民族团结进步创立典型经历材料位于美丽的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西部,是草原文化、蒙元文化和鄂尔多斯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传承地之一。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6万,其中少数民族2.7万,占全部户籍人口的27,是一个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各民族和谐共处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十八大以来,旗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开展”主题,以“六进”为总抓手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谱写了经济开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精彩华章。年地区消费总值增长6.8,一

2、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28.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和8,全部高于经济增速。20年和年,分别被评为全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立活动示范旗。一、民族团结进步创立的主要做法和成绩一抓组织建立,推动民族政策落地生根。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政“一把手”牵头抓总、亲自部署,定期召开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和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民族工作,结合旗情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良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施行意见、旗深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立活开工作施行方案鄂旗办发57号,成立了旗深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立活开工作领导小组,将民族团结进步创立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协调、社会广泛参与的

3、工作格局。二是加强宣传教育。把每年9月定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月,通过学习宣传、文艺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民族政策法规,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深深扎根于各族群众心中。三是加强队伍建立。制定出台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立和人才开展专项规划,注重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和急需专业人才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占全旗干部总数39。二抓经济建立,壮大民族产业品牌优势。一是全力打造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产业。推进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养殖及绒、肉、奶制品消费加工产业,建成国家级重点种羊场1处、自治区级种羊场4处,形成养殖规模140万头只,培育龙头企业49家、标准运行合作组织50家,辐射少数民族群众1.5万人。阿尔巴斯白山羊

4、绒成功入选亚太经合组织国礼羊绒披肩和羊绒围巾的原材料,阿尔巴斯山羊肉列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二是大力开展乡村电商产业。针对少数民族群众有开展电商产业的意愿,重点围绕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民族手工艺品等土特产品,制定电商运行标准流程,推动农村牧区电商产业做大做强,现已建成电商效劳站25个。三是加快开展民族旅游产业。鼓励少数民族群众采取建立“牧家乐”等方式,开展自主经营创收,现已建立“牧家乐”100多家。其中,锡林塔拉草原旅游区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年度自治区休闲农牧业与乡村牧区旅游示范点”,顺富牧家乐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三抓根底建立,补齐民族事业开展短板。一是开展生

5、态修复。“十二五”期间施行生态工程504万亩,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覆盖度进步到23.3和35。大力开展全域环境治理,“十二五”期间累计削减二氧化硫4.75万吨、氮氧化物3.05万吨,万元gdp能耗下降3.34。二是加强根底配套。累计投入资金22.64亿元,全面推进改善农村牧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消费生活条件。像卫生室,每个嘎查村建立了标准化卫生室,在相邻的几个嘎查集中装备1台流动卫生车,进展24小时上门就诊。平安饮水,通过建立集水窖、配套自动饮水机措施,同步解决家畜平安饮水问题。三是大力改善民生。旗财政每年拿出80以上的财力,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累计施行重大惠民工程72项,其中专门涉及少数民族的1

6、2项。民族脱贫方面,在抓好整体脱贫攻坚的根底上,旗财政每年又拿出20万元少数民族贫困救助金,集中解决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问题。民族教育方面,投入6亿多元,施行蒙古族中学、民族职业中学、蒙古族实验小学等民族学校根底设施建立,全面落实“两免一补”“蒙古族大学生就学补助”等民族教育政策。民族文化方面,建成运行蒙古秘史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全民健身广场。打造了蒙古秘史书法、阿尔寨石窟壁画研究等一批民族文化品牌。加大民族文化传承工作,十三敖包祭祀等3个工程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蒙古族根雕等11个工程列入市级非遗名录。每年举办巴特尔乌兰敖包公祭活动。有民族手工艺人350人,在镇区从事雕刻、

7、刺绣、剪纸、民族服饰等消费和销售的个体工商户35户。民族医药方面,已建成运行旗蒙医院住院楼、蒙医院骨伤科确定为自治区特色优势重点专科工程。全面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少数民族农牧民个人统筹资金由财政代缴政策。民族事业方面,每年安排少数民族开展资金300多万元、民族教育专项补助金50万元,施行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就学补助、蒙古语文翻译人员岗位津贴、喇嘛补助、宗教工作嘎查村联络员补贴政策。四抓载体建立,丰富拓展“六进”活动内涵。将民族团结进步创立活动纳入“十三五”规划,命名民族团结进步创立活动示范单位11个,年表彰奖励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19个、先进个人29名。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立“六进”活动,进机关方

8、面,积极开展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法规学习教育,鼓励少数民族干部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鼓励汉族干部掌握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全旗各窗口单位开拓专栏20多个,大力开展每周学习蒙古语活动,机关单位标识牌和上墙制度全部使用蒙汉两种文字;进企业方面,落实企业民族工作责任,指导企业组织管理人员和职工学习贯彻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等规章制度,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群众风俗习惯,维护少数民族职工合法权益,在蒙古族祭火、祭敖包等传统节日,对蒙古族员工实行节日放假。重点培育了景程皮毛厂、伊吉汗羊绒制品公司、蒙根达赫勒工艺制品厂等7家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产品企业,解决了近1000名少数民族群众就业;进社区方面,在政和园社区等蒙汉民

9、族集中居住的小区,配套民族文体设施,每年至少举行3次以上民族团结互助、民族传统风俗、民族文体表演专题活动。在社区便民效劳大厅设置蒙汉“双语”窗口,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效劳;进乡镇方面,在干部交流和使用上,每个苏木镇均装备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干部。对上级关于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开展的惠民政策文件,及时用蒙汉两种文字下发到苏木镇、嘎查村一级。乡镇农牧林水、社保、卫生等效劳窗口均装备一定比例的蒙汉文兼通的工作人员。深化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做到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进步农牧民精神文化生活程度。多措并举支持苏木镇开展消费、改善生活、建立家园,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开展;进学

10、校方面,通过主题班会、校本课程、课外活动等形式,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手拉手”等系列活动。在全旗中小学校园绘制介绍民族、民族名人、文体工程以及风俗人情的图画900多幅,在教学楼设置“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主题的宣传栏60多个,加深学生对民族知识和民族团结重要性的理解;进寺庙方面,积极开展宗教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学习宣传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引导宗教界人士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自觉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开展。民宗局与寺庙管委会签订平安工作责任状和消防平安责任状。积极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立活动”和“平安场所”创立工作。场所开展祈福和参与、支持公益慈善活动,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展扶贫帮困、尊老爱幼和帮助贫

11、困生上学等活动。二、民族团结进步创立工作的根本经历一坚决不移地以经济建立为中心,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开展,是稳固和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根本。近年来,旗坚持“三化互动”,加强生态建立和根底设施建立,努力进步协调开展和可持续开展程度,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进步,经济实力、社会影响力和可持续开展才能显著增强。理论证明,只有始终以经济建立为中心,才能不断地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向前进。二始终注重各民族间的团结,建立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稳固和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前提。旗坚持把民族团结创立工作放在民族工作的首位,深化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教育,各民族之间一律平等和“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

12、族也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少数民族”的“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已深化人心。只有各民族的团结和睦才能共同开展进步。三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各族干部争做表率,是稳固和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保证。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把民族工作当做头等大事来抓,注重落实民族政策,贴心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实在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有力保障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少数民族干部和汉族干部团结共事,互相理解,互相支持,涌现了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典型和深受各族人民拥护的优秀干部,是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保证。民族和睦一家亲、团结进步谱新篇。如今的旗,处处盛开民族团结之花,各民族兄弟姐妹相亲相爱、荣辱与共、团结互助、艰辛创业,共同谱写着民族团结进步、经济繁荣开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华美篇章。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