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毕业升学模拟测试题(七)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9669840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毕业升学模拟测试题(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毕业升学模拟测试题(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毕业升学模拟测试题(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毕业升学模拟测试题(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毕业升学模拟测试题(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毕业升学模拟测试题(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毕业升学模拟测试题(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小学语文毕业升学模拟测试题(七)班级: 姓名: 分数: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红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在后面括号打“”。)(2分) A暂时(zhn)宫阙(qu)吮吸(yn)鏖战(o)要挟(xi)() B门槛(kn) 眸子(m) 累赘(zu)河畔(pn) 瞭望(lio) () C吓煞(sh) 蜷曲(qun) 鸟瞰(kn)扎辫子(z)鸟喙(hu)() D稀薄(bo) 衣冠(un) 松散(sn)炽热(zh) 憧憬(chn)() 2.请将“荆、遣、粟、履、眈、旷”正确、规范地写在田字格中,再填空。(7分) 按音序重新排列,这六个字的顺序应为: _、_、_、_

2、、_、_。 请分别用这六个字各写一个成语。_ 3.与其他三句话意思不一样的句子是()(2分)(1)谁说他笑了?(2)无人不说他笑了。(3)难道他没笑?(4)他笑了。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红字的意思。(5分)(1)到井边挑水的人络绎不绝。(2)狼牙山五壮士把敌人引上绝路。(3)山羊表演了一个走钢丝的绝技。(4)这个消息绝对可靠。(5)战胜困难的决心绝不能动摇。5.按要求写词语(6分)(1)写出四个源于寓言故事或历史故事的成语:()()()()(2)写出本学期或以前学过的八个成语。(题中出现的除外)()()()()()()()() 6按要求写句子: (10分)(1)缩句: 过草地的时候,战士们随身

3、带的干粮都快吃光了。_(2)改成双重否定句:我只有用劳动来解决饥饿的威胁。_ (3)改成拟人句: 高粱红了,稻子熟了。_ (4)改成不用问号的句子: 你怎么能说这都是他的错呢?_ (5)请以“此时此刻教室里真安静啊!”为开头写35句话。_ 7.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话。(3分)今年署假,我有机会加入了夏令营活动。夏令营的活动内容真是丰富多彩, 有画画、跳舞、唱歌、朗诵、写生、坐军事游戏等夏令营活动既丰满了我的假期生活,而且开阔了我的眼界。我喜爱夏令营活动。二、精彩回忆(10分)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郑人买履中郑人没有买到鞋的根本原因是他“_”(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句的

4、意思是_ _表现了红军_。 (3)为人民服务中,毛泽东引用的古代文学家的句子是:“_”(4)将相和这篇课文写了三个故事,它们分别是_、_、_ 。(6)长行歌是一首_代_民歌。诗中_一句诗流传至今,成为警句。这一句的意思是:_。 2.课内外积累(10分)(1)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许多优秀的课文,其中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一课是:_,你最喜欢其中的_(人物),发生在他身上最令你感动的事是(一句话概括)_。 (2)你从课本或课外读物上一定积累了不少的精彩语句,请默写两句。(诗词除外)_ (3)按要求把你读过的最喜欢的古今中外名著介绍给大家。名著名称(书名):_。 主要人物(至少两个):_。 其中你最欣赏的

5、人物是:_。请简要说说你欣赏他的原因:_。3请你各用一个词语概括下面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1)“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2)“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 (3)“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三、思维总动员 1. 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然后试着把句子写具体、生动、通顺。(6分) 黄山真美。 凡是到过黄山的游客,都会翘起大拇指,连声赞叹:“不虚此行!不虚此行!” 河岸边的柳条真绿,真美。_ 空气新鲜。_ 洪水真凶猛。 _ 2某人外出做生意,给父母写了这样一封信:“儿的生活好痛苦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父母接到信后,用

6、了不同的标点符号来停顿,结果一个笑一个哭。(2分)读了后笑了,是因为这么读:_读了后哭了,是因为这么读:_3蚂蚁与屎壳郎(4分)夏天,别的动物都悠闲地生活,只有蚂蚁在田里跑来跑去,搜集小麦和大麦,给自己贮存冬季吃的食物。屎壳郎惊奇地问:“_”蚂蚁当时什么也没说。冬天来了,大雨冲掉了牛粪,饥饿的屎壳郎走到蚂蚁那里乞食,蚂蚁对他说:“_”。这是说,尽管风云变化万千,未雨绸缪(mu)的人都能避免灾难。(注:未雨绸缪:在下雨以前,把桑树根的皮剥下来捆好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四、阅读与思考 短文(一) 名人与读书 著名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只读过三年书,但是他十分好学。有一次他想买一步明代笑话书,跑遍

7、北京大街小巷的旧书摊,也没买到。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藏有这部书,就进馆去抄书。全书共有60多万字,侯宝林一连抄了18天,终于把这部书全抄录到手。 我国的桥梁工程学家茅以升,小时候坚持每天清晨背诵古诗文。后来,他不仅背诵文学作品,还背圆周率。直到九十高(令 龄)时,他还能(像 象)少年时代那样,把圆周率小数点后面一百位数准确无误的背下来里哩。数学家华罗庚有一种奇特的读书法。他在灯下拿起一本书,不是从头到尾一字一句的学,而是看着书名思考片(刻 克 )然后熄灯躺在床上(闭 闲 )目静思。他设想,这样一个题目如果拿到自己手里,应该分成几章几节,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思路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 在)读了。一本本来(需 须)要十天半月才能读完的书,用了这种思考读书的方法,他一夜两夜就读完了。1 把括号里不合适的字划掉。(2分)2 文中加红字的正确读音是:好_ 背_ ,这两个字还有另一个读音分别是好_组词可为_,背_可组词为_。(3分)3 文中举例的三位名人读书的特点分别是:侯宝林:_茅以升: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