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IT监控智能分析管理平台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9669380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5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IT监控智能分析管理平台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IT监控智能分析管理平台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IT监控智能分析管理平台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IT监控智能分析管理平台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IT监控智能分析管理平台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IT监控智能分析管理平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IT监控智能分析管理平台(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IT监控智能分析管理平台招标需求(技术部分)2013年06月目录1 概述41.1 建设背景41.2 建设目标51.3 建设内容71.4 建设周期82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93 现有系统基础环境情况113.1 专利局IT基础架构情况123.2 S系统(局内)基本情况123.3 相关运维保障系统情况134 项目建设需求154.1 系统开发需求154.1.1 S系统(局内)业务全景呈现154.1.2 S系统(局内)用户感知管理164.1.3 3D机房展示子系统184.1.4 S系统(局内)统计分析管理204.1.5 S系统(局内)桌面门户展现224.1.6 S系统(局内)资源配置管理

2、234.1.7 S系统(局内)业务影响分析254.1.8 S系统(局内)故障根源定位264.1.9 S系统(局内)智能阈值分析274.1.10 告警短信回复子系统274.1.11 监控管理流程电子化284.1.12 S系统(局内)应用监控数据采集294.1.13 S系统(局内)用户感知数据采集294.1.14 TRS检索引擎数据采集324.1.15 设备硬件告警采集324.1.16 国产平台软件监控采集334.2 外部接口需求344.2.1 机房动环监控接口344.2.2 网络主机监控接口354.2.3 存储管理集成接口354.2.4 大机监控系统接口364.2.5 短信邮件通知接口364.2

3、.6 大屏双屏呈现接口364.3 系统集成需求374.3.1 系统集成要求384.3.2 安全等级要求384.3.3 工作范围394.3.4 工作内容404.4 制度完善需求425 系统技术指标实现要求435.1 系统建设原则435.2 关键质量需求436 项目培训要求467 项目测试验收要求477.1 进场前的检验和测试477.2 项目现场安装、调试、检验与测试477.3 评估要求487.4 验收要求488 项目维护服务要求498.1 系统开发的运维服务要求498.2 系统集成的运维服务要求519 投标方要求5410 技术文件5611 技术支持与服务5712 知识产权5813 保密6014

4、违约责任115 索赔216 投标方保证317 人员变更418 人员承诺519 转包与分包620 中标方履约延误71 概述1.1 建设背景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以下简称“专利局”)是我国保护知识产权和专利工作的国家机构,负责我国专利的受理、审查等工作。专利局当前的重要任务是牵头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建设知识产权强局。这两项中心任务的实现均需要强有力的IT服务支撑。专利局已经建成多套业务信息化系统,用来支撑全国的专利申请、审批、信息查询、检索服务等专利业务。其中,核心业务系统包括中国专利电子审批系统(简称E系统)、中国专利检索与服务系统(简称S系统局内和S系统

5、公众)、专利外观审查系统(简称D系统)等。其中,S系统以专利局数据资源为依托,借助于其它数据资源,向局内审查员提供数据全面、质量较高,功能齐全、适于专业检索要求的检索服务。随着业务战略的不断深入、专利业务的迅猛发展,专利局信息化系统数量越来越多,复杂性越来越高,在专利审查、查询、管理等业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对系统稳定、可靠、高效运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专利局信息系统运行故障和隐患的发现,主要依赖维护人员人工巡检、业务用户人工报障、集中监控管理平台自动监控等手段。随着业务系统的不断扩大和日趋复杂,人工巡检周期将越来越长,快速发现业务系统运行异常越来越难。集中监控管理平台作为系统监视的重要手

6、段,弥补了人工巡检实时性不足的缺陷,能够及时发现系统运行异常。但该手段主要局限于IT基础架构层面,对应用和业务运行情况缺乏有效监控,缺乏把IT基础架构、应用、业务关联到一起进行深入、智能分析的能力,难以先于使用人员发现深层次故障和隐患,无法对故障根源定位、业务影响评估等故障分析和解决工作提供有效支撑。从技术架构看,S系统(局内)包括检索应用、检索引擎、图像浏览和数据装载4个相对独立的模块。除了承建厂商自行开发功能之外,还集成了TRS检索引擎、福昕PDF处理组件等第三方软件;需要从数十套系统中自动或者人工装载专利数据;用户的一个专利检索操作,会贯穿各个应用模块,使用各类专利数据。任意模块和数据的

7、故障,均可能影响用户检索操作的成败、快慢和准确。用户反馈检索失效或主观感觉缓慢时,无法核实和还原真实交易情形、无法定位故障根源模块,不利于深入分析故障、快速排除事故、提升服务水平。为此专利局提出IT监控智能分析管理平台的建设任务,从用户感知、故障根源和业务影响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监控。1.2 建设目标IT监控智能分析管理平台总体建设目标是:以S系统(局内)为核心,对应用系统、业务逻辑和客户感知进行全方位监控,结合集中监控管理平台提供的IT基础架构监控信息,进行智能分析和直观呈现,包括如下具体目标:1) 实现对S系统(局内)全方位多层级的立体监控。a) 建设用户感知管理子系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S系统

8、(局内)用户检索操作的真实交易记录,随时还原指定交易的实际过程和步骤,检查各步骤所用时间和成败情况;b) 建设应用监控子系统,实现对S系统(局内)各模块的应用进程、运行日志、服务端口和URL可用性的监测,实时获取S系统(局内)应用模块的运行状态、故障情况和性能信息;c) 通过与机房动环管理、存储管理、网络主机监控、大机监控等系统的接口,获取S系统(局内)相关的服务器、存储、网络、机房动环设备等对象的运行状态、故障情况和性能信息。2) 实现对S系统(局内)细粒度多维度的智能分析。a) 梳理S系统(局内)相关平台、应用、业务资源配置数据,形成网络连接、安装部署、业务支撑等关系模型,为S系统(局内)

9、内不同层面、不同模块间业务影响、故障根源的分析提供支撑;b) 分析S系统(局内)主要交易平均响应时长、关键进程资源占用情况、核心设备负载、骨干网络和存储端口流量等重要指标的历史变化趋势,形成性能基线和动态阈值,及时发现指标异动,分析指标变化趋势;c) 根据资源关系模型和历史告警数据,分析S系统(局内)平台、应用、业务等不同层面资源准同时发生多例告警的关联关系,协助定位故障根源,提升快速故障定位能力;d) 分析S系统(局内)相关的平台、应用、业务资源之间的影响关系和程度,形成业务影响和健康度模型,基于监控告警数据得到S系统(局内)各个业务模块的健康度指标,直观呈现其健康度、可用性和业务影响关系;

10、e) 提供S系统(局内)容量分析、可用性评价、运行质量评价分析等决策类统计分析功能,为系统扩容升级、系统优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 实现对S系统(局内)架构和运行状态的直观呈现a) 通过虚拟3D机房技术,直观展示S系统(局内)所在机房的外观、内部布置、各类设备等真实位置和状态,提高设备规划和告警发现效率;b) 建设S系统(局内)业务全景呈现视图,直观呈现S系统(局内)相关的平台、应用、业务模块、相互影响和支撑关系以及当前状态;c) 建设用户感知呈现视图,直观呈现S系统(局内)客户检索交易的业务过程和统计数据,并随时追溯某笔交易的具体过程。4) 完善监控管理体系、制度和流程a) 牵头制定和完善监

11、控接入和策略调整制度和流程,并实现电子化,保证监控和分析数据的全面性、有效性;b) 牵头制定和完善告警处理、分析制度和流程,保证告警及时有效处理、定期对运行状况进行总结分析;c) 辅助制定和完善监控考核指标、管理制度和考核措施,实现对运维单位的量化管理。5) 实现与周边系统的紧密衔接a) 实现与S系统(局内)、E系统及其周边系统的接口,有效获取业务层、应用层的运行状态、告警和性能数据;b) 实现与机房动环、存储管理、大机监控、网络主机监控等系统的接口,保证全面实时获取相关IT基础架构的运行状态、告警和性能数据;c) 实现与短信、邮件、流程、大屏、双屏等系统的接口,保证监控和分析结果的直观呈现和

12、实时通报。1.3 建设内容本项目建设包括功能开发、接口建设、集成实施和制度完善四部分,相关工作所需费用均应包含在本项目投标报价中,包括但不限于S系统(局内)及相关系统调研分析、运维工作调研分析、智能分析管理需求分析、系统架构设计、软件开发测试、系统集成实施、制度研究完善、培训落实推广、系统支持维护等。特别说明,接口建设中需要第三方配套改造的,对方所需配套改造费用由投标方负担;需求、设计评审,培训推广落实中所需要的培训费、场地费、推广费用也由投标方负担。 功能开发本系统功能以建设数据采集平台、智能分析管理平台、综合呈现平台三大平台为核心,共分为16个子系统。具体包括设备硬件告警采集子系统、国产平

13、台软件监控采集子系统、S系统(局内)应用监控数据采集子系统、S系统(局内)用户感知数据采集子系统、S系统(局内)检索引擎交易响应数据采集子系统、资源配置管理子系统、业务影响分析子系统、故障根源定位子系统、智能阈值分析子系统、业务全景呈现子系统、用户感知管理子系统、告警短信回复子系统、3D机房展示子系统、统计分析子系统、IT监控智能分析展现子系统、监控管理流程电子化。 接口建设本系统需要与S系统(局内)中检索应用、检索引擎、图像浏览和数据装载等子系统集成,实时获取各类业务交易的全量过程数据;需要与机房动环监控、存储监控、网络主机监控、大机监控等多种监控管理系统集成,以全面获取所需配置、告警和资源

14、数据,从数据源头上保证智能分析的全面性和有效性;需要与短信、邮件、流程、大屏、双屏等系统对接,保证智能分析结果的直观呈现和实时通报。 集成实施IT监控智能分析管理平台是集“应用监控、客户感知、智能分析与管理考核”于一体的监控分析管理平台。投标方不但需要负责系统开发相关的联调测试、数据准备、配置部署等集成工作,还需要负责本系统所需的硬件设备的安装调测等集成实施工作,负责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的配套设备和系统的安装调测、配置部署等集成实施工作,负责与E、S等系统的深度分析和集成工作,与机房动环、存储管理、网络主机、大机监控等现有系统的集成整合工作,以及与短信、邮件、工单等系统的接口集成工作,实现局内

15、运维管理分析体系的统一规划、实施和管理。 制度完善IT监控智能分析平台的使用、维护和管理涉及的相关部门或单位包括决策领导、管理部门、运维单位等。为保证系统建设对运行管理工作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需建设和完善相关监控、分析、管理、考核制度、指标和流程,并把该系统运行所需流程进行电子化,以技术手段推动制度、职责的落实。1.4 建设周期本项目要求在合同签订6个月内完成全部建设任务,达到项目初验标准。2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项目的建设单位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国家知识产权局是我国保护知识产权和专利工作的国家机构,负责我国专利的受理、审查和复审工作;专利局是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直属事业单位,内设16个司级部门和1个挂靠企业。专利局自动化部、中国专利信息中心两个单位共同负责局内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营。自动化部是两局信息化服务工作的主要负责部门,从IT规划和管理等方面推动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相关管理制度和流程的落实,促进两局信息化的发展。中国专利信息中心是专利局内部服务提供者,主要负责已交维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应自动化部要求参与项目建设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