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腹泻的原因与特点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966899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腹痛腹泻的原因与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腹痛腹泻的原因与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腹痛腹泻的原因与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腹痛腹泻的原因与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腹痛腹泻的原因与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腹痛腹泻的原因与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痛腹泻的原因与特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腹痛:(一)发病原因1. 急性腹痛(1) 腹腔内脏器疾病: 腹腔脏器急性炎症:急性胃肠炎、急性腐蚀性胃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急 性阑尾炎、急性胆管炎等。 腹部脏器穿孔或破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肠穿孔、肝脏破裂、脾脏破裂、肾 破裂、异位妊娠破裂、卵巢破裂等。 腹腔脏器阻塞或扩张:胃黏膜脱垂、急性肠梗阻、腹股沟疝嵌顿、肠套叠、胆道蛔 虫病、胆石症、肾与输尿管结石等。 腹腔脏器扭转:胃扭转、卵巢囊肿扭转、大网膜扭转、肠扭转等。 腹腔内血管阻塞:肠系膜动脉急性阻塞,门静脉血栓形成,腹主动脉瘤等。(2) 腹壁疾病:腹壁挫伤、腹腔脓肿及腹壁带状疮疹等。(3) 胸腔疾病: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心绞

2、痛、肺炎及肺栓塞和肺梗死等。(4) 全身性疾病及其他:风湿热、尿毒症、铅中毒、血卟啉病、过敏性紫癜、癫痫等。2慢性腹痛(1) 腹腔内脏器疾病: 慢性炎症: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结核性腹膜炎 等。 胃溃疡、胃泌素瘤等。 腹腔内脏器的扭转或梗阻:胃扭转、肠扭转、肠粘连、大网膜粘连综合征等。 脏器包膜张力增加:肝淤血、肝炎、肝脓肿、肝癌、脾肿大等。 胃肠道功能紊乱、胃轻瘫、功能性消化不良、胆囊-结肠肝曲粘连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等。 肿瘤压迫及浸润:胃癌、胰腺癌、大肠癌等。(2) 中毒及代谢障碍:慢性铅中毒、尿毒症等。(3) 胸、腰椎病变:脊椎结核、脊髓肿瘤等。(二)腹痛的特

3、点1 疼痛的部位腹痛的部位常为病变的所在。胃痛位于中上腹部。肝胆疾患疼痛位于 右上腹。急性阑尾炎疼痛常位于McBurney腹痛点。小肠绞痛位于脐周。结肠绞痛常位于下腹部。膀胱痛位于耻骨上部。急性下腹部 痛也见于急性盆腔炎症。2. 疼痛的性质与程度消化性溃疡穿孔常突然发生,呈剧烈的刀割样、烧灼样持续性中上腹痛。胆绞痛、肾绞痛、肠绞痛也相当剧烈,病人常呻吟一已,辗转不安。剑突下钻顶样痛是胆道蛔虫梗阻的特征。持续性广泛性剧烈腹痛见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脊髓痨 胃肠危象表现为电击样剧烈绞痛。3. 诱发加剧或缓解疼痛的因素急性腹膜炎腹痛在静卧时减轻,腹壁加压或改变体 位时加重。铅绞痛时病人常喜按。胆绞痛可

4、因脂肪餐而诱发。暴食是急性胃扩张的诱因。 暴力作用常是肝、脾破裂的原因。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多与饮食不洁有关。4. 腹痛的性质和程度:腹痛的性质与病变所在脏器及病变的性质有关如绞痛常表示空 腔脏器梗阻;胀痛常为内脏包膜张力增大系膜的牵拉或空腔器官胀气扩张所致疼痛的程度有 时和病变严重程度相一致但由于个体差异有时疼痛的程度并不反映病变的程度。5. 腹痛部位:腹痛的体表位置常和脊髓的节段性分布有关通常情况下疼痛所在部位即 为病变所在部位但有一些病变引起的疼痛放射至固定的区域如急性胆囊炎可放射至右肩胛 部和背部阑尾炎引起的疼痛可由脐周转移至右下腹。6伴随症状:腹痛伴随发热提示炎症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等

5、;伴呕吐提示食管胃或胆道疾病;呕吐量多提示有胃肠梗阻;伴腹泻提示肠道炎症吸收不良胰腺疾病;伴休克同时有贫血提示腹腔脏器破裂(如肝或脾破裂或异位妊娠破裂)心肌梗死肺炎也可有腹痛伴休克应特 别警惕;伴尿急尿频尿痛血尿等表明可能泌尿系感染或结石;伴消化道出血如为柏油样便或呕血提示消化性溃疡或胃炎等;如为鲜血便或暗红色血便常提示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肠结核腹泻发病原因及其特点1.急性腹泻的病因 肠道感染,包括食物中毒在内,是引起急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因,可 分为:(1)细菌感染: 细菌性痢疾:起病较急,常有畏寒、发热、腹痛、腹泻及里急后重感,可伴恶心与 呕吐。腹泻特征为黏液脓血便,每天次数不等。显微镜下发现大

6、便中含大量红细胞、白细 胞,大便培养可发现痢疾杆菌。 沙门菌属感染:多有不洁饮食史,常有腹胀、腹痛与腹泻症状。大便以稀便或水样便为主,少有脓血,大便每天35次不等。大便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沙门菌或伤寒杆菌等)。 大肠埃希杆菌性肠炎:常有不洁饮食史。起病较急,可有畏冷、发热及腹痛、腹泻 等症状,可伴有呕吐。腹泻多以水样便为主,也可有黏液和脓血。大便培养可发现致病 菌。 小肠弯曲菌感染:症状一般较轻,表现为中上腹部疼痛伴有腹泻,以稀便或水样便 为主要表现,抗生素治疗效好。 小肠、结肠耶尔森菌感染:临床表现与弯曲菌感染大致相似,腹泻等症状常较轻。 肠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起病较急,可有畏寒、发热、腹

7、痛与腹泻等症状。腹泻 以稀便为主,可伴有少量黏液脓血,大便培养可确立诊断。本病常在使用广谱抗生素、激 素或外科大手术后发生。大便培养可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现多认为与产气荚膜杆菌或魏氏梭状芽孢杆菌感染有关。起病较急,腹痛、腹泻等症状一般较重,腹痛较剧烈且可遍及全腹,可为持续性痛或 阵发性加剧。早期腹泻可为稀便或水样便,每天10余次不等,继而可带血,重者大便可呈血水样,常伴有畏冷、发热、恶心与呕吐等症状。本病以青少年多见。 假膜性肠炎:系在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治疗后发生,也可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多因肠道继发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所致,该菌的毒素对肠黏膜有损伤作用。临床特

8、 点为大便次数多,重者每天可达20次以上,粪便可有黏液脓血,甚至呈血水样,有时可排出呈蛋花样的假膜,常伴有发热、心悸、脱水、电解质紊乱、低血压等全身中毒症状。大 便作厌氧菌培养时可发现致病菌。甲硝唑、万古霉素等治疗有效。 霍乱:系霍乱弧菌感染所致。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症状较轻,常为水样泻,每天数次不等,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重者大便次数更多,大便可呈米汤样,患者常有发热、脱水、低血压等全身中毒表现。大便培养可找到致病菌。(2) 原虫与寄生虫感染: 阿米巴痢疾:起病一般较急,常有发热、腹痛及腹泻等症状,腹泻每天数次至10余次,大便伴黏液脓血,有时大便呈暗红或果酱样,量较多,具恶臭。新鲜

9、大便检查如发现阿米巴滋养体即可确诊。甲硝唑或替硝唑治疗有效。 急性血吸虫病:一般发生在初次感染大量血吸虫尾蚴者,常有畏寒、发热、腹胀、咳嗽、腹痛与腹泻等症状,腹泻并不严重,每天35次不等,可为稀便或带有黏液。末梢血中嗜酸性细胞增高。如果患者是反复多次感染,则常伴有肝脾肿大等表现。 梨形鞭毛虫感染:大便每天35次,多为稀水样便或稀便,少有黏液。粪便中找到鞭毛虫即可确诊。甲硝唑治疗效好。 滴虫感染:肠道滴虫感染也可导致腹泻,大便每天数次不等,以稀便为主,可带黏 液。(3) 病毒感染:多见于肠道轮状病毒感染、肠道腺病毒感染,临床症状一般较轻,可有 腹痛、腹泻等,腹泻每天数次不等,以稀便或水样便为主。

10、(4) 真菌感染:长期应用抗生素、激素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中晚期,患者肠道可发 生真菌感染,引起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及溃疡形成而导致腹泻,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轻者为稀软便可伴黏液,每天数次不等,有时大便呈蛋清样表现;重者大便可呈黏液脓血样。粪便常规检查找到或培养发现致病的真菌时可明确诊断。(5) 食物中毒: 进食了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嗜盐杆菌或肉毒杆菌等污染了的食物后,可出 现发热、腹痛、呕吐、腹泻及脱水的症状,称之为食物中毒。患者大便可呈稀便或水样 便,常伴有黏液,少数可有脓血。 服用了毒蕈、河豚鱼、较大的鱼胆及其他有毒化学性毒物,如毒鼠药、农药等可发 生腹泻。腹泻以稀便或水样便为

11、主,少有脓血,可伴有呕吐、腹痛等症状。上述各种毒物 除腹泻外,尚有其各自的特殊症状。(6) 变态反应:如食物过敏(牛奶、鱼、虾、海鲜产品等)可引起腹痛、腹泻;过敏性紫 癜等疾病可伴有肠蠕动增快而发生腹泻。腹泻特点常以稀水样便为主,常伴有腹痛。(7) 药物:多种药物可导致腹泻,如红霉素、氢氧化镁、新霉素、林可霉素、硫酸镁、 山梨醇、甘露醇、5-氟脲密啶、利舍平(利血平)、普萘洛尔(心得安)等,这些药物导致腹 泻的机制不尽相同;某些化学物质如磷、砷、汞及酒精中毒等均可导致急性腹泻。腹泻常以 稀便和水样便为主,常无黏液脓血。2慢性腹泻的病因 引起慢性腹泻的病因甚多,一般而言,可分为以下七方面。临床上

12、 因慢性腹泻较多见,故对有关疾病的特征作简要阐述,以资鉴别。(1) 肠道感染:是引起慢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因。 细菌感染:A. 慢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菌痢未彻底治愈可演变为慢性,亦可在慢性基础上呈急性发作,表现为每天大便 35次不等,可伴黏液、脓血,多有里急后重感,少数患者有左下腹 疼痛。慢性菌痢时大便培养阳性率较低,一般只有15%30%故应反复多次培养始能发现致病菌。B. 肠结核:多见于青少年和壮年,女性多于男性。本病的好发部位是回肠末端或右半 结肠,腹泻是溃疡型肠结核的主要症状,常与便秘交替出现。腹泻的特点是粪便呈糊状或水样,每天35次不等,重者可达10次以上,常伴有发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X

13、线钡剂灌肠或结肠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原虫和寄生虫感染:A. 慢性阿米巴痢疾(亦称慢生阿米巴肠炎):大便每天35次,呈糊状和稀水样,可伴 有黏液或血,典型的果酱样大便在慢性者少见。病程可迁延数月、数年之久,病程中可反 复急性发作,反复多次在新鲜粪便中常可发现阿米巴滋养体。B. 慢性血吸虫病:慢性血吸虫病者可发生腹泻,每天35次不等,多为稀便,可伴有黏液或脓血,患者常有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表现。确诊有赖于血清抗体测定及粪便或直肠 黏膜活检发现虫卵。C. 梨形鞭毛虫或肠滴虫感染:慢性者每天大便数次不等,常为稀便或水样便,有时伴 黏液。粪便中发现梨形鞭毛虫或滴虫时可确诊。 慢性真菌性肠炎:常发生在长期使

14、用抗生素、激素之后,亦易发生于慢性消耗性疾 病的晚期,表现为腹泻,重者伴黏液或脓血,且可反复发作。大便中发现真菌即可确诊。(2) 肠道非特异性炎症或非感染性炎症: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多认为是自体免疫性疾病,近年来国内有增多的趋 势,好发于中青年。病变主要侵犯直肠、乙状结肠及降结肠,也可侵犯右半结肠,可分为 轻、重及暴发3型。以轻型最多见。轻者每天大便34次,重者可达10余次,粪便呈糊状或稀便,常混有黏液脓血,重者仅排出黏液脓血而无粪质。常伴有腹痛、里急后重等症 状,少数病例可有关节痛等肠外症状。X线钡剂灌肠及结肠镜检查对诊断甚有帮助。本病 在症状发作期,经过治疗后一般可得到控制,使疾病

15、处于缓解期,如未行维持治疗则又可 复发。 Crohn病(克罗恩病):也属自体免疫性疾病,我国远较欧美少见,好发于青壮年。 病变可侵犯全消化道,但多见于回肠末端及其相邻近的盲肠、升结肠,腹泻的特点为每天大便36次不等,多为糊状或稀便,少有黏液脓血;右下腹常有压痛,有时右下腹可扪及包块,少数病人可有关节炎等肠外表现。X线钡剂灌肠及结肠镜检查有助于诊断。本病也有症状发作与缓解的特点,疾病可迁延多年。 慢性放射性肠炎:患宫颈癌或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数周或数月内如发生腹泻,应考虑放射性肠炎的可能。主要表现为黏液血便,常伴里急后重,直肠局部有 疼痛感。结肠镜检查时可见病变黏膜(放射治疗后损害的黏膜)有充血、糜烂或呈渗血样表现。本病可持续多年而不愈。(3)吸收不良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的分类十分复杂。吸收不良可因胃及小肠疾病而 引起,也可因肝胆、胰腺疾病所致。 原发性吸收不良:A. 热带性脂肪泻(tropic steatorrhea):也称为热带口炎性腹泻,发生在热带,病因尚不明,一般认为与蛋白质、叶酸及B族维生素缺乏有关。腹泻的特点是粪便量多,具恶臭,约1/3的患者表现为脂肪泻。B. 非热带性脂肪泻(nont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