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秘诀是什么——辨析故事中的“幸福感”(2)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9668992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幸福的秘诀是什么——辨析故事中的“幸福感”(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幸福的秘诀是什么——辨析故事中的“幸福感”(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幸福的秘诀是什么——辨析故事中的“幸福感”(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幸福的秘诀是什么——辨析故事中的“幸福感”(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幸福的秘诀是什么——辨析故事中的“幸福感”(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幸福的秘诀是什么辨析故事中的“幸福感”1. 福兮,祸兮从前有一位农夫,住在贫穷的村庄里。邻居认为他过得挺富裕,因为他家有一匹马。很多年来,这匹马帮他耕种庄稼。一天,他钟爱的马跑了。听到这个消息后,邻居满是同情地说:“太倒霉啦!”农夫回答:“也许吧。”第二天早上,那匹马回来了,还带回来六匹野马。“太棒了!”邻居又来祝贺。农夫回答:“也许吧。”几天后,农夫的儿子试着骑上其中一匹没被驯服的野马,结果摔了下来,腿断了。邻居再一次来看望农夫,同情不已。“也许吧。”农夫依然这样回答。又过了些日子,军队开始征兵,所有年轻人都要应征。农夫的儿子因为腿断了,所以被了下来。邻居都祝贺农夫时来运转,农夫回答:“也许

2、吧。” “将快乐与忧伤编织”,这句诗简洁而优雅地道出了农夫的智慧。其中你发现了幸福中的哪些悖论? 幸福就像一只蝴蝶,当你追逐它时,它是难以到手的。但是,当你安静地坐下时,它却可能降落到你身上。 人们对幸福的最大误解就是:如果怎么怎么样时,我就会幸福。 我们常常一位自己能够知道那些转折点让我们幸福,哪些令我们忧伤,但真相往往很复杂,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福祸时常缠绕难辨让人无从预知结果。在职业生活中,你有哪些高估了负面生活事件使自己陷入绝望的事情?又有哪些高估了正面事件,让自己过于兴高采烈的事情? 如果幸福有秘诀,或许是因为在某种水准上,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哲学家,每个人都在持续反思自己,发现自己

3、,探索自己的人生,注重周围世界,期盼人生幸福。你为自己量身打造的“职业幸福感的秘诀”是什么?2. 内心随时充满阳光的幸福(摘自积极心理学)玛丽亚是一个很有天赋的小学教师,她热爱她的工作。几年前,在她所在学校做一项积极心理学项目时,我作为研究人员被允许能够观察她的课堂教学。第一天,我目睹了她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情景,我不得不得出这样一种有效教学的理论假设:好的教师(包括所有层面)一定是高情绪智力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也就是说,我相信,不管课程的内容是什么(例如数学、化学、西班牙语、文学、心理学),好的教师能弄清楚课堂中的情绪信息,从而对他们的教学方法做微妙的调整,以便能有效地与学生分享知识。在我第一

4、次观摩玛丽亚的课堂时,我被她如何“读懂”课堂所吸引。她似乎知道每个学生在任何时间需要什么,她似乎对课堂的总体情绪进程有准确的理解。例如,在“日常检查”之前(她对小测验的命名),玛丽亚以安抚性话语和快速的放松练习来缓解课堂中的焦虑气氛。她能感知学生的情绪,有策略地对学生的情绪做出反应。在我5个小时的观察中,一次又一次地证实了她的这些水平。在我和玛丽亚的交往中,她好像也能很敏锐地识别自己的情绪体验。她把自己描述为富于直觉的、似乎适合这个职业但还不止这些。她似乎本能地了解自己和学生的感受,而且她还善于在课堂上利用情绪来激发其创造力。如果学生感到厌倦或烦躁,她能够放弃教学计划,当场组织一个有趣的活动。

5、当她在教学计划中做这样大的转变时,她能把握好时间,学生们都没有意识到她现在已经离开书本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有一天,我看到她在操场上解决了5个学生的纠纷问题,这更强化了我认为玛丽亚具有高情绪智力的观点。孩子们很沮丧、眼泪汪汪的,玛丽亚似乎能理解他们的情绪以及他们语调快速的控诉和解释。逐步地,她使局势平静下来,协助每个学生保全面子然后,突然其中的一个学生喊道:“你不公平!我恨你!”那一刻,她鼓励其他同学继续游戏,然后她跪下来望着这个孩子的眼睛,同这个发怒的孩子讲话。慢慢地,这个孩子的态度和愁眉苦脸似乎缓和了,然后他点点头,跑向朋友们。很明显,她管理自身情绪的水平协助这个男孩管理了他的情绪。 对于一

6、个东北农民,可能“三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幸福;一个书呆子,能做学问就是幸福;一个对自我有更高要求的人,实现自己的创造性潜能,成为可能成为的最有价值的人可能才幸福。不同人,人生重大需求和目的不同,幸福的体验必然不同。材料中的玛丽亚老师的职业幸福感在哪里?你有过类似的幸福感吗? 辨析以下关于幸福感的内容? 选择幸福,会有一千个理由让自己愉悦开心;选择痛苦,也会有一万个理由让自己失落伤心。 我想幸福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个人前途的光明、美好,不过这又非常模糊,非常朦胧,并不是一个明确的目标。另一方面,整个社会的前景也必须一天比一天更加美好,如果社会整体在腐败下去,个人是不可能真正幸福的。

7、要想幸福,就应该相信幸福是可能的。我活一天,就理应生活,而且生活得幸福。 谁若笑口常开,谁就幸福美满;谁若叹气唉声,谁就充满不幸。 “去爱,去工作”,便是幸福的秘密。 幸福感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遗传基因,与幸福相关的环境因素以及能够协助我们获得幸福的行动。 如果把教学不但仅当成自己的一份工作,而且当成自己的使命。就会拥有职业幸福感。3. 静思默想中的幸福罗素在自传中说:我生来并不幸福。我小时候,最喜欢听的圣歌是:“对尘世觉得厌倦,我肩头重负罪孽。”我5岁时,曾这么想过,要是我活到70岁,那我到现在才忍受了我全部生命的十四分之一,我觉得在我面前的漫长的厌烦、无聊生涯简直难以忍受。到了青春期,我痛

8、恨生活,一直在自杀的道路上徘徊,而我之所以终于没有自尽,只是因为想多学些数学。现在,相反的,我热爱生活;几乎可以这么说,随着岁月一年一年的流逝,我对生活更加热爱了。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发现了什么是我最想得到的东西,而且逐渐得到了其中的一大部分。一方面是因为我成功地摒弃了某些原先向往的目标例如关于此事彼物的确切知识获得因为实际上不可能得到它们。但在很大程度上则是由于消除了对自我的过分观注。我在自己眼中无疑自以为是公正的,后来,渐渐地,我学会了对自己以及自己的不足之处不加关心,我把自己的注意日益集中到外部事物上去:如世界大事,各个学科的知识,我所喜爱的个人等。的确,对外界事物的种种兴趣,也有可能带来各

9、自的痛苦:这世界可能会投入战争,某些方面的知识可能很难获得,朋友可能离我而去。但是这些痛苦不会像那些由于对自我的厌恶产生的痛苦那样,毁灭生活的本质方面。而每一种对外界的兴趣都会激起某种活动,只要这一兴趣依旧存在,这种活动便能完全防止人的厌倦和无聊意识的产生。对自我的兴趣则相反,它不会激起进取的活动。 或许吧,当一个人把求知当成目的,而不是手段,那种对各种各样的美好事物,对各个时代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沉思,激励我们去阅读,去观察,去研究,去冥想,去实践,这种获得快乐的生活方式,如源源不断的活力,不断充实自己的生命。分享一下你在日常生活中,全神贯注、物我两忘的求知经历。 你在教学中,是如何启发学生获得精神思想上的乐趣的? 有人说:幸福就在于自己。一个人的自身是什么,自身拥有到底为何,简而言之,自己的个性及其价值才唯一直接与自身幸福有关。除此之外的一切都只是间接发挥作用。如果一个人内在充足、丰富,就能够自得其乐,不需要从自身之外寻求更多欢乐。因为幸福和快乐的外在源泉,就其本质而言,都极其不确定,并且为时短暂和受制于偶然。你怎么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