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对话的语用学阐释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9668515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雷雨》对话的语用学阐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雷雨》对话的语用学阐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雷雨》对话的语用学阐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雷雨》对话的语用学阐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雷雨》对话的语用学阐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雷雨》对话的语用学阐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雷雨》对话的语用学阐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雷雨对话的语用学阐释中文摘要: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对雷雨中的对话具有很好的解释作用。雷雨对话中人物话语具有丰富的表层结构意义,对话中指示语有人称、时间、空间、社会等指示类型。表层结构意义和指示词语在语境因素的参与下使人物所说的话产生言外之义及指示词语所具有的特泄的指示效果;雷雨对话中体现奥斯汀(J.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人物对话从简单的表达字而意思到人物借这样的字而意思来实施一种言语行为,人物在此基础上继而所达到的说话目的。雷雨中的对话体现了格赖斯(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人物遵守质、量、关系、方式“;四原则来保证对话的顺利进行,有些人物话语违反上述四原则,其同样保障了交际的进行。关键

2、词:雷雨;语用学: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语用”;或语用学;译自英文的Pragmatics一词,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极苴重要的分支。语言学家们在对自然语言及文学作品中语言的分析研究中,总结概括岀了诸多理论,有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合作原则、指示理论、意义和语境的研究、关联理论等。如将意义、语境理论应用于雷雨的对话研究,可阐释人物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样的话?他这样说的目的何在?其所说的真正意义为何?应用言语行为理论,看人物的对话仅从文字结构上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思?而人物又是怎样使用这些话来行使行为,达到目的的?等等。这样的应用研究无疑对作品的理解有独到而深入地理解。本文就将语用学中的意义、指示和语境的研究,

3、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合作原则应用于雷雨这部戏剧的对话研究中。1雷雨对话中意义、指示及语境的作用1.1意义(Meaning)所谓意义;(meaning)实质上是一个词、短语、甚至一个句子自身的、处于静态的抽象意义(abstractsense),即字而意义。传统的语义学家把它看作是语言文字本身所固有的属性,这种属性是内在的、固爼的、不受外界因素如时间、地点等语境因素影响的;但语用学所研究的意义不同于传统的、狭义的语义学所研究的意义,它所研究的不是抽象的、游离于语境之外的意义,而是语言在一左的语境中使用时体现岀来的具体的意义。从广义上来说,语用学把语言文字本身的意义和他们的使用者联系起来。除了要弄淸一

4、个单词、一个句子本身的意指外,语用学还要进一步弄淸是谁在什么情况下用了这个词或这个句子,他想要达到什么目的,也就是说语用学要研究一个词、一句话在特左的语境中所具有的交际价值。这部分意义显然不是存在于字而上的,但却是以句子的意义为基础衍生岀来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言下之意或弦外之音。这种言下之意正是说话人使用语言的目的所在。下而来看看雷雨中鲁侍萍与周朴园的一段对话:(1) 鲁侍萍老爷,没有事了?(望着周朴恫,眼泪要涌岀来)老爷,您那雨衣,我怎么说?周朴用你去告诉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衣也捡出来。鲁侍萍旧衬衣?周朴园你告诉她在我那顶老的箱子里,纺绸的衬衣,

5、没有领子的。鲁侍萍老爷那种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周朴园要哪一件?鲁侍萍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周朴恫(惊愕)梅花?鲁侍萍还有一件绸衬衣,左袖襟也绣着一朵悔花,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还有一件,(PP.8990)鲁侍萍这几句话不单单是要表达她知道老爷(周朴园)的“绸衬衣有五件,有一件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线线绣成一朵梅花,还有一件左袖上也绣着一朵梅花,旁边还绣着一个萍“;这样简单的字而意义。她的目的是要让周朴园惊疑这个女人”;(指鲁侍萍)怎么这样熟悉他的衬衣,让他猜想我“;(指鲁侍萍)就是那个你认为已经死去的第一个太太梅侍萍”

6、;。其目的也达到了:(2)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鲁侍萍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P.90)再如:(3)鲁侍萍(沉静地)都还淸了好。这儿家我预备不要了。(P.M2)前文中提到鲁侍萍将领回来的工钱还了鲁贵欠下的帐。鲁贵说钱不该还,家就这样被她们败了。鲁侍萍”沉静地;回答都还淸了好”;。这句话通过前文,鲁侍萍知道了女儿四凤在周朴园家帮佣,知道了四凤和周冲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鲁侍萍所说的这句话就不单指还淸了鲁贵欠下的帐,还暗指带四凤离开周家,还淸周家那份冤债。不过,这也只是指鲁侍萍自己和读者知道的弦外之音罢了。1.2指示(Deixis)指示这一术语

7、指的是在言语活动中,尤其是在有一拿说话人和至少一名听话人参与的这种典型的语言交际活动中,对参与者所谈及的人物、事物、事件、过程和活动等作出确切的理解都必须把它们和某些语境构成要素(如交际的时间、空间等)联系起来这一现象。在交际过程中,指示词所提供的信息对确切理解话语无疑是十分重要的。(4)周冲(希罕地)没有。我坐着家里的车来的,很有趣的。(四面望望这屋子的摆设,很高兴地笑着,看四凤)哦,你原来住在这儿!(P.116)如果没有当时语言交际环境,周圉没有客观存在的物件摆设等,谁也不会知道四凤住的是什么地方。指示的类别通常有以下几种:1.2.1人称指示(Personaldeixis)在我们所知道的大

8、多数语言中都存在着由三种人称构成的人称代词体系,在汉语中是:我(我们)、你(你们)、他、她、它(他们)。第一、第二人称在一个交际情景中是特左的,正在说话的一方总是以第一人称来指称自己,听话的一方则总是以第二人称来表示。在交际过程中,说话者和听话者不断更迭,这两个角色不断进行交替;但第三人称不是特左的,他可以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外的任何一个人,这个用第三人称表示的人可能和说话人、听话人同处于交际之中,也可能不在交际情景中。(5)(鲁贵、鲁侍萍二人在一起讨论四凤去留的问题,四凤就在一旁)鲁贵(滔滔地)四凤跟我有吃有穿,见的是场面人。你带着她,活受罪,干什么?鲁侍萍(对他没有办法)跟你也说不明白。你问

9、问她愿意跟我还是愿意跟你?鲁贵自然是愿意跟我。鲁侍萍你问她!(P.112)这里的她“;(指四凤)是和说话人和听话人同处于交际情景之中的。而下面的对话中,提到的第三人就没有参与到交际中来。(6)周萍(转头问周冲)父亲没有出去吧?周冲没有,你预备见他么?(P.49)这里的他;就是没有参与到交际中来的第三人称。1.2.2时间指示(Temporaldeixis)在交际中,人们总是要谈及各种样的事物、动作和活动,有的已经发生,有的正在发生,有的将要发生。语言中必须具有用以表示时间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或语法范畴。(7)周朴园公司的人说你总是在跳舞场里鬼混,尤其是这两三个月,喝酒,赌钱,整夜地不回家。(P.57

10、)在这句话中,如果不结合说话者当时的时间,谁会知道这两三个月;是从几月几日到几月几日呢?再如:(8)鲁四凤(叹一口气,苦笑)也好,我们明天進吧。(P.127)同样,说话者若不以今天“;为参照点,那句中的“明天;所指为何,我们也不尽知。1.2.3空间指示(Spatialdeixis)空间和时间这两个概念有不少相似的地方。就像时间没有始端、没有终极那样,空间也是没有界限的。要表示时间,必须武断地规左一些参照点。同样,要表示人或物在空间的位萱,也必须以其他人或物为参照点,才能确怎某人或某物的相对位巻。(9)周繋漪煎好了没有?鲁四凤煎好了,凉在这儿好半天啦。周繫漪恩?好了,要不,你先把它放在那儿。不,

11、你还是倒了它。(PP.3839)这里如果没有具体的人或物的位置,也没有什么参照点,我们也无法确左”这儿”;、”那儿”;是指哪儿。(10)鲁四凤妈,您说什么?这上上下下都待我很好。妈,这里老爷太太向来不骂底下人,两位少爷都很和气的。这周家不但活着的人心好,就是死了的人样子也是挺厚道的。鲁侍萍周?这家里姓周?鲁四凤妈,您看您,您刚才不是问着周家的门进来的么,怎么会忘了?(笑)妈,我明白了,您还是路上受热了。我先给你拿着周家第一个太太的相片,给您看。我再给你拿点水来喝。(P.77)鲁侍萍来到公馆找女儿,正是问着周家的门打听进来的。她不可能不知道这家公馆姓”周“;。但为什么和女儿后来的谈话中,她惊讶而

12、恐惧地说岀周?这家里姓周?”;这也正是她说话之前语境促成的。鲁侍萍看到了似曾相识的物品,勾起了她痛苦而懊悔的往事,所以她惊惧。当她再听到周;这个字时,这个字触动了她心中的那根弦。1.2.4社会指示(Socialdeixis)社会指示指语言结构能反映出语言使用者的社会面目和相对社会地位的那些词语和语法范畴。具体来说,社会指示可以反映出以下几方面的情况:1)语言活动参与者的社会而目;2)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相对的社会地位;3)说话人和所谈及的人之间相对的社会地位。社会指示的参照点是说话人本身的社会地位,听话人和被谈及的人的社会地位是相对说话人的社会地位而言的。(11)鲁四凤(惊讶地)他?谁呀?鲁贵(

13、索性说出来)大少爷。鲁四凤(红脸,声略高,走到鲁贵而前)谁说大少爷给我钱?爸爸,您别又穷疯了,胡说乱道的。(P.18)对话中,鲁四凤叫鲁贵爸爸;,说明二人是父女关系。两人均称对话中提到的第三个人为“大少爷”;,说明这个大少爷;是主,他们是仆。再看周冲的一些言语:周繫漪让四凤给二少爷(周冲)拿汽水,拿来后,周冲站起来说声谢谢你(P.41):他想让四凤给太太也拿个杯子来,用了商量的词语,你给太太再拿来一个杯子,好么?”;(P.41):他见四凤搬花盆费劲,就主动上前移,四凤,你不要动,让我来。;(P42):他称鲁大海为鲁先生;(P.119)0这些都反映了周冲是一个学生,他受过高等教冇,有知识、涵养,

14、尊敬人。1.3语境(context/suituation)语境在语用学对意义的研究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语境的最狭义的理解是把它看作是语言的上下文,即一个句子在更大的语言段落中所处的位置。从广义上理解,语言活动所处的特定的时间、空间、情景、人等,这些都是从更大范用上对语境理解时所应包括进去的,这些因素对话语意义的理解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像在上文中提到的对意义,对人称指示、时间指示、空间指示的理解,都最清楚地反映了语言的使用和语言结构之间的关系,反映出了语言的使用和理解对语境的依赖。一般来讲,一些同形同音异义词(homonyms)、同形异音异义词(homographs)、同音异形异义词(hom

15、ophones)在语境中会造成交际的障碍。然而,又由于在特殊的环境下,人们往往会利用这些造成理解障碍的因素来进行交际。如,在雷雨的一处对话中,人物正是利用了两个同音异形异义词,改变了人物对话交际的内容,避免了冲突,推动了情节的发展。(12)周萍(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鲁侍萍(大哭起来)哦,这真是一群强盗!(泄至周萍而前,抽咽)你是萍,一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P.98)鲁四萍见到了自己的大儿子周萍。而对周萍打大海,她哭了。她想叫大儿子的名字萍儿”;,可又担心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冲突,无奈之余,她借着萍;的音,改口成”凭,凭”;。这里,鲁四萍正是利用了萍“;和”凭;二字的同音达到了内心说话的目的。2雷雨对话中的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的创始人是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Austin),他旨在回答语言是怎样用之于行;而不是用之于指“;这样一个问题。基于对言语行为的理解,他认为话语可以完成三种不同的言语行为:以言表意行为(LocutionaryAct)、以言行事行为(lllocutionaryAct)、以言取效行为(PerlocutionaryAct)。以言表意行为指一个人说出的话语有声音,用的词具有一左的结构,而这些词又具有意义,表达某种思想,就是以言表意的行为。(13)周繫漪(向鲁妈)我先把我家里的情形说一说。第一我家里女人很少。(提供某些信息)周繁漪我一个人是女人,两个少爷,一位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