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中二年级)(下)物理教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9668352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初中二年级)(下)物理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八年级(初中二年级)(下)物理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八年级(初中二年级)(下)物理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八年级(初中二年级)(下)物理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八年级(初中二年级)(下)物理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初中二年级)(下)物理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初中二年级)(下)物理教案(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 理 教案(八年级下册) 育红学校-冯兆金 2013年3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目录第七章 力37.1 力37.2 弹力47.3 重力5第八章 运动和力68.1 牛顿第一定律68.2 二力平衡6第九章 压强89.1 压 强89.2 液 体 压 强109.3 大 气 压 强119.4 气体的压强跟流速的关系12第十章 浮力1310.1 浮力1310.2 阿基米德原理1310.3 物体的沉浮条件13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1511.1 功(第1课时)1511.1 功(第2课时)1811.2功率2011.3动能和势能2211.4机械能及其转化25十二章 简单机械2812.1杠杆2811.2 滑轮3011

2、.3机械效率31第七章 力7.1 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教学重难点1重点:力的基本知识2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动物体等等)(二)讲授新课1力的作用效果学生探究活动:实验器材:橡皮筋、弹簧、乒乓球。体会对这些器材施加力时,这些器材有什么变化?结合课本里的插图以及教学VCD,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单

3、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学生探究活动:(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弹簧,观察弹簧是否不同 (2)用不同方向的力弹击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 (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长铁片,每次手的位置离桌面的距离都不同,观察长铁片的形状改变是否不同引导学生从实验总结得出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3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

4、用点。练习:画出木块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活动:(1)拉开弹簧时,有没有感觉到弹簧也在拉自己的手?(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没有被弹起?(3)观察书本图11.4-4,能得到什么启示?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体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子并进行解释。(三)课堂小结1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2力的有哪三个要素?3怎样体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四)布置作业(五)教学后记7.2 弹力课 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能正确使用弹力测力。(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

5、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难点:自制弹簧测力计教具、学具:弹簧、纸条、刻度尺、木板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日常生活中,用力压尺子,尺子发生形变,撤去压力后恢复原状,把橡皮筋拉长,橡皮筋变长,松手后,橡皮筋恢复原状。引入“弹性”概念二新课教学(一)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二)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不能恢复原状。(三)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四)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在弹

6、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实验:自制弹簧测力计。弹簧的一端挂在木板上,另一端挂不同重力的钩码,分别作标记。提问:为什么弹簧称的刻度是均匀的?使用测力计时应注意的事项:(1)所测的力不能超出测力计的测量范围;(2)使用前调整指针对准零刻线;(3)认清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和最小测量值;4、测力计测重力时不能倾斜放置。三小结四巩固练习:一课一练的练习A五布置作业:课本P19 2、3、4六教学后记:7.3 重力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3)知道重心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7、重点: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难点:重力的大小和方向教具、学具:大小不同的几个砝码、重垂线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瀑布下落,苹果落地等,都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下落。引入新课。演示:橡皮做圆周运动,橡皮不会跑掉,感到手用一个力拉住橡皮,同样,月亮绕地球转动。由于地球与月亮之间有相互吸引的力,这个力与地球吸引苹果,使苹果下落的力是一样的。二新课教学科学家研究成果:宇宙任何两个物体(大:天体,小:灰尘)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引入“万有引力”。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举例:吊灯把吊绳拉紧;台灯压着桌面等。引入重力概念。(一)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又叫重量。提问:重力的大

8、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演示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猜想: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有关。理由是用手提起质量大的物体,所用的提力大,根据二力平衡,重力就大。实验过程:分别测出一组质量及重力的数值,并描点绘图。由实验结果可知:重力跟质量成正比,比值是一个常数约9.N/。用g表示,即g=9.8N/。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的物体受到和重力是9.8N。(二)重力的公式G=mg其中G表示重力(N),m表示质量(),g是9.8N/,粗略计算:g取10N/(三)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应用:重垂线(四)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三小结四巩固练习:一课一练的练习A五

9、布置作业:课本:P46 2、3六教学后记:第八章 运动和力8.1 牛顿第一定律8.2 二力平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知道惯性的概念知道二力平衡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体的惯性2难点: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观察图11.5-1的几幅图,思考运动的物体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截然相反的解释。“运动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二)讲授新课1牛顿第一定律(1)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按照书本第35页的实验进行探究不同表

10、面,物体的运动距离不同向学生交代清楚实验的条件和做法:三种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每次实验用的是同一辆小车;每次都在同一位置滑下,以保持小车到达水平表面的速度相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变化的条件是表面的粗糙程度改变,而其他条件没有改变。根据观察结果,得出结论:小车受到阻力越小,它运动得越远,引导学生进一步推理:如果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介绍得出该结论伽利略用了推理的方法。从而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解释: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11、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学生活动:(1)体验图11.5-4的实验(2)体验物体掉杯中的实验(3)观看教学VCD通过观察图11.5-6,尝试用惯性的知识解释怎样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产生的危害。3二力平衡学生探究:按照图11.5-9进行探究实验,做好记录引导学生从记录中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三)课堂小结1牛顿第一定律是怎样表述的?2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利用惯性的例子,防止惯性产生危害的措施?3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四)布置作业1书本第39页第1、2、3题2完成同步练习(五)教学后记8.3 摩擦力课 时:

12、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3)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4)知道摩擦力的利与弊1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2)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重点: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难点: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教具、学具:木板、物理小车、棉布、手巾、刻度尺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日常生活中,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滑行时,无论道路多么光滑,总会慢慢停下,为什么?(受地面摩擦力)讨论认识: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接触面间就产生一种阻碍

13、物体相对运动的力。二新课教学(一)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或相对运动时,产生一个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摩擦力。提问: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日常生活中知道:推箱子,箱子越重,用的推力越大。地面越粗糙,用的推力越大,可见: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1)接触面所受的压力(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用下面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图甲 图乙 图丙(二)图甲和图乙实验表明: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有关,并且,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图甲和图丙实验表明: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可用公式:f=uF f表示摩擦力(N) u由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决定 F表示压力(N) 利的方面:例如,鞋与地面间的摩擦(三)摩擦的利与弊弊的方面:例如,机器部件间的摩擦(四)增大摩擦的方法:1增大压力 2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五)、减小摩擦的方法:1减小压力 2增加润滑油 3安装滚动轴承 4压缩空气或电磁场使接触面分离注意:滚动摩擦远远小于滑动摩擦三小结。四练习:一课一练的练习A五作业:课本P52 3、4。六教学后记:第九章 压强9.1 压 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