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共3页)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9667919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共3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共3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共3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共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共3页)(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观音镇黄土小学 王冰时至今日,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少儿的心理健康,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少儿的心理健康也被有意或者无意地摧残着。我们看到,许多学校以及家长在短期利益的促使下给孩子无穷的压力和紧张的生活,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很难改变现有的教学环境和制度,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问题的突出性和严重性,应该从我们自身做起,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他们一个更加快乐的童年。我国的教育很早就提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但可惜这正是我们最缺少的,尽管我们在努力倡导素质教育,在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个体的成长,但素质教育的

2、道路举步维艰。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中,社会和教育者以及家长更多关注的还是学生的知识,而对于学生的心理成长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忽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许多父母为减轻生活的负担,要么把孩子送到可以寄宿的私立学校,要么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而两者都不利于孩子健康心理的成长。据我所知,基础教育阶段的私立学校还没有出现高素质高水平的学校,从笔者了解到的广大农村的私立学校来看,他们更多的把学校当做挣钱的工厂。他们要的是物质利益,通过严酷甚至残酷的管理来达到这个目的,显然是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成长的。小学生的心智还并不健全,在这样的学校学习完全是涸泽而渔,杀鸡取卵,过早的透支了孩子的学习热情和智

3、力。处在这种学习环境的学生长时间缺少温馨的家庭生活,很容易形成对人生的消极态度,是不利于其个人的长远发展的。那些被留在爷爷奶奶身边的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被遗弃的错觉,因为和爷爷奶奶的年龄差距过于悬殊,很难有比较融洽的沟通。当他们的情感诉求难以得到满足的时候,他们不得不学会隐藏自己的各种情绪,过早的封闭自己造成了他们的性格上的孤僻和叛逆,对社会和人生持有比较消极的态度。尽管有人提出吃苦教育的观点,主张要培养孩子独立的生活能力和应对艰苦条件的能力。但这和让孩子远离父母不是一个概念,而且,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家庭生活是童年时期最重要的成长舞台。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都指出了这一点:得不到爱的滋润,人会变得

4、孤僻而消极。另外,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家长都发现了让孩子在身边的重要性。从学习上来说,在私立学校受高强度练习的孩子常常会有厌学情绪,小学成绩优秀者到初中往往开始厌学,初中学习成绩优秀者到高中开始厌学,且很容易陷入早恋或者网络中。从家庭生活上来说,许多家长发现孩子和自己的感情淡漠,沟通起来非常困难,要么一言不发,要么翻脸顶嘴。第二,课业繁重,学习压力大。首先,压力来自社会和家长。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把焦点集中在人才的竞争上,许多家长在社会的竞争中败下阵来,于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成了他们的经验之谈,为保证孩子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他们给孩子安排了各种特长班和补习班。社会上许多教育培训机构也推波助澜,他

5、们的广告词就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可谓最准确的广告定位。然而,这是一个错误的逻辑推理。社会竞争激烈,人才竞争激烈,我们应该促进人才的成长,然而,培养人才并不是靠给尚处于童年成长期的孩子施压就能成功的。相反,这种功利的做法带来了许多弊端。其次,压力还来自学校的老师。受当前教育环境的决定,老师们评优评模的主要依据还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有的老师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追求上。老师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会关注他们的成长,但这样的老师相对来说属于少数,而且,就算能注意到学生心理成长的老师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他们不得不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对学生学习的研究上。第三,学校和家长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关注不够。小学生的学习压力是普遍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在这样的压力下,能够想到呵护学生心灵,为他们进行心理减压的人还是少数。现在各个大学都有心理辅导站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可是,在小学还没有这样的专门机构,也没有专业的老师对小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从家长的角度讲,很多人也认识不到这一点,总认为小孩子能有什么愁事啊,以为他们少年不识愁滋味。但事实上却相反,大多数孩子都有开学恐慌症,虽然他们说不出,但心理的阴影是挥之不去的。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从事基础教育的教育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只有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才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