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格力创新看传统制造业转型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966527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格力创新看传统制造业转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从格力创新看传统制造业转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从格力创新看传统制造业转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从格力创新看传统制造业转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从格力创新看传统制造业转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格力创新看传统制造业转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格力创新看传统制造业转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格力式创新看传统制造业转型格力曾是一家以生产空调为主的传统制造业,新常态下董明珠带领格力如何转型,他们的转型思路和路径或许能给正在转型中的徐矿 带来一些启示。本文导读:新常态下格力式转型创新之路:围绕中国质造,依靠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围绕中国制造,自主研发布局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围绕中国智造,自主研发机器人,格力空调变身“格力重工”一个企业如果控制从设计、制造到渠道的整个产业链,与其他企 业的竞争就是系统的竞争,在行业中就有了话语权。当传统制造业成 本上升,变得微利、甚至无利可图之时,下一步该如何走?广东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从制造到创造,从低端到高端, 连续20年获得空调行业产销量冠军

2、,实现家用空调产销量连续10年 位居世界第一的业绩,2015年挺进全球500强企业阵营,排名家电 类全球第一位的中国企业,以“自主创新”向世界亮出“中国造”的 名片,给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探索样本。一、创新带来格力新生1991年成立的格力电器,总部立足珠海,设立武汉、重庆、巴 西、巴基斯坦等国内外9大生产基地,它是全球最大的集研发、生产、 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空调企业。很难想象,在10年前,格力电器和中国其他空调企业一样,空 有巨大产能,却没有真正的核心技术,只是一家普通的加工企业,处 于全球产业链低端。2001年,为了改写局面,格力电器高管远赴日本,想购买日方多 联式中央空调技术。结

3、果,日本企业明确表示核心技术绝对不会转让 给中国企业。从那一刻开始,格力电器真正意识到,靠购买技术只能 买到国外已经淘汰的技术,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走自主 创新的中国创造之路,才能掌握核心技术。这一盆冷水,浇出了一个 此后10年坚持自主创新、锁定核心技术的强大对手。正是在对核心科技的一路追逐,格力逆风飞扬。不到2年,攻克日本耗时16年研发的技术,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一拖多”空调机组;中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中央空调一 离心式冷水机组下线,打破美国 “四大家族”技术垄断;“双级变 频压缩机”是格力自主创新“皇冠”上最新镶上的“明珠”。这一技 术标志着我国空调行业

4、的技术水平已超越欧美,格力电器完成“从追随者到引领者”的转身。截至目前,格力已拥有12项“国际领先”级技术,8000多名科 研人员,建成一批实力强大的科研机构,累计申请技术专利15600多 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近5000项。2014年平均每天11项专利问世。 生产出20个大类、400个系列、12700多种规格的产品,远销160多 个国家和地区,用户超过3亿。今年5月格力电器挺进全球500强企 业阵营,位居“福布斯全球2000强”第385名,排名家用电器类全 球第一位。二、围绕中国质造,依靠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专注专业,自主研发工序设备。在格力的一个4000多平方米的 厂房里,几十台可以应用于

5、钣金、注塑、控制器、热交换器等10个工序的设备,全是格力自主研发的。而在两年前,它们的生产设备还 基本要靠进口。特别是最关键的空调热交换器设备, 以前都是从日本 进口的。根据格力的测算,每件热交换器需要 30多根铜管,用自己 研发的设备生产一件节约大约1米铜管,每年就能节约铜材140多万 丿元。专注细节,换回高附加值的创新。空调生产中用得最多的就是螺 丝。格力每天用到的螺丝有100多万个。只有9.5毫米大的螺丝钉, 撒在桌子上就像一堆小蚂蚁,需要工人们用肉眼一个个检查。 每个工 人每天要筛检1万颗螺丝钉。而不合格的螺丝钉一旦流到自动生产线 上,打入空调部件,就会造成部件出现残次品,曾经最多的一

6、年因不 合格的螺丝损失了一千六百多万元。以前每天至少需要150个工人筛 检螺钉,但现在一台自动筛选机就能全搞定,一天能筛拣12万个螺丝,关键是准确率高,任何有问题的螺丝都逃不出它的眼睛。 有了它, 不仅减少损失,更提高了产品的精度。打造无人工厂,提质提效。 格力电器2012年开始规划自动化生 产线,并以“3至5年实现无人车间”为目标,重点突破,分期实施。 现在格力珠海基地的钣金车间里面,一排排橙色的机械臂正有条不紊 地把面板吸放至冲床机器中,旁边还有各种型号的AGV无人自动引导 小车,在中央调度控制系统的统一指挥下,完成各项物资运输。如今 格力电器的生产车间,已经开始实现无人化。三年前1200

7、个工人的车间已减少至600人,大部分工序都变成了全机器生产。 像压板生产 线,以前要14个人控制6台设备,但现在只需要2个人,从过去的 操作设备变成检测设备,安全性大大增加。自打造无人化工厂以来,变化最大的是:员工、产品质量以及生 产效率。以前1000人每个月最多就生产6000台,现在机器生产很轻 松就可以做到一万台以上,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三、围绕中国制造,自主研发布局高端装备制造领域2012年,格力电器打破“中国制造”的困局,成立了专业的自动 化设备制造技术团队,坚持自主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自动化设备,来 助力“中国制造”。发力自主研发,格力在原来3个研究院的基础上, 又成立了 4个研究院,

8、覆盖制冷、机电、通讯、医疗、智能装备等多 个领域。其中,单是为自动化设备研发,就先后成立了自动化办公室、 自动化设备制造部、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等技术单位,并于2013年成立了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三年来,格力自主研发的自动化产品覆盖了工业机器人、智能 AGV数控机械手、大型自动化线体、空调自动化生产设备等 10多个 领域,超过100种产品,拥有70余项设计专利。目前累计产出自动 化装备2500余台套,累计销售额6.2亿元。部分设备产品已经在格 力珠海总部和各基地生产车间广泛使用。自动化改造前,操作一台机器需要两个人,每条产线都需要十来 人,现在一条产线只需要两个人;有的产线原先需要经过七道

9、工序, 现在一道工序就可以完成。除了满足格力自身的需求外,格力的自动化装备还对外走向了市 场,今年首届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格力就和众多前沿装备制造业企业集体亮相。 格力总裁董明珠表示,未来格力 电器将紧密围绕机器人和精密机床两大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在完成格力自身制造系统转型升级的同时,为“中国制造2025”提供一批完全自主研发的高端装备。四、围绕智造,自主研发机器人,格力空调变身“格力重工”在美的集团与日本安川合资成立机器人公司的同一天, 格力开放 了自动化生产车间的参观,高调公开了其自主研发机器人的最新进 展。在偌大的生产车间只见几个桔黄色机器人排列整齐,正灵活挥动 “手臂

10、”抓取零部件,干得“热火朝天”。据厂区内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条由机器人及相关设备组成的生 产线全是由格力自主设计研发。机器人本体是外购的,但整个集成方 案核心内容是自己在做,基本上和国际的水平是相当。自己研发的机 器人在成本方面显示了巨大的优势, 相较于外购,自主研发机器人的 成本至少可以节约成本近一半。夕卜界都知道格力是做空调的,将“电器”做到极致,成为世界瞩 目的“电器航母”,代表着中国智造的水平,成为中国智造的“名片”。 但你走进公司再一看,它已经变成一个装备制造公司, 格力在无形之 中已经走上这条路。现在格力的自动化机器人供不应求。机器人又使格力的自动化生 产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并最大限

11、度地保证了产品的品质,降低了对 人的依赖,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机器人的自主化研产销也渐 入佳境,去年销售额2.53亿元,今年目标销售额5亿元。五、企业“以点带面”激发全员创新热情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对于格力这艘中国空调业的“千 亿航母”而言“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广泛吸引各类创新人才,特 别是紧缺的人才,并培育科技创新的文化和土壤,是其不断取得成 功的“秘笈”。企业的发展不仅靠技术,而且依赖企业的文化,所以格力始终坚 持培育创新文化,让每一个人都有创新的意识。打造一个平台,让所 有人有创新的想法,并且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对 于人才的培养,对于科研的投入,对于创新环境

12、的营造,格力从来不 惜成本。每一个工作都有冠军在涌现,开叉车的员工曹祥云能用叉车开启 啤酒瓶创造世界纪录,成为叉车冠军。商用空调技术一部工程师刘小 华,参与国家十一五规划大型建筑降耗重要项目高效离心式冷水机组 的攻坚。空调控制器分厂贴片班班长卢锦光结合自己所学的管理理 论,形成了一套多能工培养及操作工技能培训机制,为分厂、部门输 送了大批人才。普通一线工张树源人,为格力研发制作了40多台仪器设备。正是这些细小的积累,成就了格力在行业中的夺冠。据了解,在格力8000多人的创新团队中,“主力部队”均是企 业自主培养的大学本科生,他们并非高薪聘来的人才,却屡攀技术 创新的高峰。六、格力的启发从格力的

13、创新转型的案例中可以看出, 传统企业在旧有的模式下 深耕多年,生存压力显著,想要转型必然要创新,但是不转型可能面 临被淘汰的风险。作为传统的制造企业,我们有机械厂、煤机厂及转 型布局的新兴产业等,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同样要专注创新、研发,才 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科技救企业。谁拥有核心技术谁有话语权,格力电器依靠科技创 新提升产业水平。通过自主研发,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我们的制 造业要加快产品自主研发,专注专业,加快智能制造布局研发,在制 造业转型升级、需重新定位的关键时期,如果做到以科技创新为撬点, 就能赢得市场地位。围绕主导产业,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攀登。格力清醒的认识到, 空调行业竞

14、争已是白热化,转型路在何方。他们在三年前就前瞻性地 向制造空调的装备制造业布局,投巨资进行空调制造智能装备的研 发,因为他们最清楚空调制造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智能化装备。围绕自 己熟悉的行业向上游延伸产业链,使得开发出来的产品更适应市场、 适应企业需要,更具市场买点和发展前景。董明珠表示,未来格力电 器除了继续做大做强空调主业, 还将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 争取 “到 2020 年,可以全面实现无人化生产。 ”目前,格力电器已经投资数 十亿元,在全国布局建设自动化装备生产基地。坚持专业创新 。核心技术不是 “等、靠、要”,别人愿意 “施舍 ” 的和买来的也不是最先进的技术。 多元化战略可以为企业营造

15、更多后 路,但也会分散企业的精力与财力。 格力就是在专业做空调这件事上, 不断创新改造, 成为了世界家电第一, 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将企业转型 为智能装备制造业。 所以,坚持专心只做好一件事, 市场会一直存在, 只是不断会有新技术出现,替代旧的技术。只要一直掌握核心科技, 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以人为本,不拘一格用人才 。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自主创新, 而自主创新的核心是人才, 很多新技术其实就来源于一个微小工序的 细节改善。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许多创新技术来源于一 线的蓝领人员细小的技术结累。 格力大学,自主培育人才 , 采取丰厚的物 资和精神双重激励,形成了德才兼备、品德优先的选人机制, “ 能者 上、庸者下 ”的内部提升机制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使科研、技术、 管理人才迅速成长。技术骨干是中坚力量,大都来自基层培养。Welcome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