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9644519 上传时间:2024-02-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效预习,准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扫清在字词理解方面的障碍。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与文本展开对话,感受文本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剖析“剪枝的学问”。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3、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获得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的启示。教学重难点:通过具体可感的语言文字,层层地剖析“剪枝的学问”。在明晰道理的同时,获得做学问的启示。教学准备:学生的认知准备:理解本课生词、有积累价值的四字词语。朗读课文,将初读落实到课前预习之中。教师的教学准备:PPT,搜集“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事例。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

2、、谈话导入,质疑激趣1、出示“学问”,让学生齐读并说说平时你都从哪儿或请教谁获得过“学问”?(预设:有声老师、家长,无声书本)2、今天,我们要请教的对象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出示第一小节,谁能为我们介绍一下他(指名读此节)。3、通过第一小节,你都获取了哪些信息?(生谈,随机点红关键词)齐读这一小节。4、再读此节,此刻,你最想了解什么?(生说)(随机板书“满怀好奇”)5、你们的想法和文中的“我”不谋而合,就让我们满怀好奇地跟随文中的“我”一起探究(揭示文题)。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1、认读生字新词(1)(出示本课生词和易误读的词语,显示于成熟的桃子上)看,这就是王大伯的桃园,树上结满了桃子,让我

3、们一起来摘桃子吧。(指名认读)(2)桃子摘下了,拼音都没有了,你们还会读吗?(开火车领读)2、文中还有很多四字词语值得我们积累,(出示本课四字词语)学生认读。3、这些词语中有很多都是表现“我”心理变化的,如果顺着文路,接着“满怀好奇”往下写,该选哪一个词语呢?(学生依次汇报,随机板书,同步指导难写字“惑、疑”)4、“我”的心理变化是文章的一条叙述线索,还有一种叙述的顺序,你在预习时留意了吗?(时间顺序)随机追问并板书“冬、春、夏”。5、指名按时间顺序进行课文朗读的展示。三、精读对话,明理悟情1、课文读通读顺了,结下来就让我们顺着文路,跟随文中的“我”一起探询剪枝的学问吧。2、首先让我们走进那个

4、冬季的一天,从王大伯的动作、言语中,你读懂了“剪枝的学问”了吗?(请学生自读2、3小节,勾画相关语句)3、出示2、3小节(1)学生汇报勾画语句,让学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王大伯介绍的“剪枝的学问”究竟是什么?(预设:剪去粗壮的枝条,就会长出更多更大的桃子)板书“多、大”(2)这可是王大伯多年经验,如果你就是王大伯,你会怎么说这番话?(充满信心)(3)随机指名朗读王大伯的语言,追问从哪些关键之处体会到了这种信心?(抓住“啰!”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追问除了言语,还有何处也让你看出了王大伯的信心满满?(抓住第2小节第2句动作引导学生感悟并指导朗读)(4)王大伯是自信满满,而此时的“我”则是(引读板书:一

5、脸疑惑、将信将疑),“我”的心理你们能从这字里行间发觉吗?A、“一脸疑惑”:a、重点指导第2小节最后一句问话的朗读。 b、让学生接下去把“我”的“惑”说清楚。(在问句后加上横线,让学生填空。)(预设:剪去这些好好的枝条,产量不就会减少了吗?)板书“减少”B、“将信将疑”:a、给此词换词。(半信半疑、又信又疑)b、联系上文,为何会信?(王大伯充满信心)c、联系下文,你能读好内心的“疑”吗?(指导朗读)因为是内心活动,所以只有冒号,没有引号。4、冬季的一天,“我”的内心画上了一个大大的(?)板书“?”,而王大伯对此却是充满信心,让学生分角色朗读2、3小节,再次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5、“我”心中的疑

6、团最终有没有解开?下节课接着学习。四、手脑并用,练习提升1、巩固课堂:练习书写生字。2、延伸课外:关于语气词的练习。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温故求新1、出示本课的四字词语填空,让学生将词语补充完整。2、让学生选用其中的词语说说上节课所学内容。(即课文13小节的内容)二、精读对话,明理悟情1、走出冬季,让我们迈进春天,引读第4小节。2、出示第4小节从字里行间,你读出了什么?(美、愉快、盼望)随机指其朗读对应内容。3、转眼间,春去夏来,谁为我们读读文章的最后一小节(出示第5小节)(1)指名读文(2)读读这个词(又惊又喜),这个词和将信将疑一样,将两种情感融合在了一个词语当中,联系上下文,你能读出这“

7、惊”和“喜”背后的原因吗?(3)学生汇报,随机指导其朗读相关语句。A、第2、3句话:指导学生抓住“惊喜”,探究“啊”的多元读法。B、最后一句:引导学生抓住标点“!”感情朗读。(4)指名再读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点红“道理”,仅仅指桃树剪枝的道理吗?随机板书“增加”(5)原来,剪枝的学问并不简单。现在,你能结合板书将你领悟到的“剪纸的学问”说给大家听一听吗?三、深化主题,多元理解1、很多时候,减少就是为了增加,在桃树的身上“增加”就是桃子(指板书“又大又多”),更多的时候,增加并不是简单的数量变化。板书“”2、出示“惜墨如金”(1)生说字面理解。(2)师补充其背后意蕴,与“减少是为了增加”

8、的类似之处。(3)从这个角度,再来阅读课文的第3小节,你认为要不要写这一小节呢?(预设一:抓住“盼望”,情感的承上启下;预设二:时间的延续,植物生长必经的开花阶段,不可省略)板书“满心盼望”(4)原来这小节有这么多的作用,看来,“减”要减掉没有用途的多余的东西,可不能盲目地减。3、如果说“我”刚开始因疑惑而满心“?”,在经历这一个春天的满心盼望后,此刻就应该画上“!”,板书“!”4、再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读出此时的感受。5、明白了剪枝的学问,如果换个角度,从“做学问”的角度再去读读课文,从文中的“我”身上,你又学到些什么呢?(预设:要学会发问,要经历时间的考验)6、总结: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得到学问离不开一颗好奇的心、一双发现的眼、一个勤思的脑,就让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到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指板书“?”),享受更多发现后的惊喜吧(指板书“!”)。四、手脑并用,延伸拓展1、巩固课堂:和文本有关的练习(选用评价手册补充习题)。2、延伸课外:争做生活有心人(二选一)(1)寻找生活中“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事例,与同伴或家长分享。(2)生活中还有很多学问等待我们去发现,你能例举一个生活中的学问吗?如果能简要说说发现的过程就更好了。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