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9643736 上传时间:2023-12-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三单元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三单元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三单元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学科:历史 授课年级:八年级(下) 学校:吉林省通化县二密镇铜山学校 教师姓名:刘水华通讯地址:吉林省通化县二密镇铜山学校邮编:134109电话:13894515937教案背景:伟大的历史转折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的第八课,本课在整个单元中处于重要地位它“承上启下”,上承“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下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整个中国历史和世界史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习内容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建设中国

2、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课,主要讲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改革开放的一系列内容,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这次会议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习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合作交流和探究能力,从上学期学生的学习情况看,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但历史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不强,需在本学期加以巩固和提高。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说出我国颁布

3、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重大进展。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的背景、内容、实质及意义;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表现及意义。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掌握会议的内容、理解会议的深远影响与历史意义。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模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对本课的知识点和疑难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然后教师出示导学提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辩证的分析历史和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的能力。情感态

4、度价值观:认识到“文化大革命”十年是建国以来我党犯的罪严重的“左”的错误,认识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大作用,得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敢于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开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 新局面。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就辉煌学习重点及措施:十一届三中全会。措施:通过合作探究解决学习难点及措施: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召开的内在联系,通过自学然后交流展示解决教学方法:阅读法、设疑讨论法、讲解法、多媒体课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延伸探究信息技术应用:对媒体课件课时:一

5、课时【导学提纲】1、“两个凡是”方针提出背景、内容是什么?性质和影响是什么?2、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开始的时间、开始的标志、性质、影响是什么?3、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从思想、政治、组织三方面分析)及意义?4、1980年得到平反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找出并记住文化大革 命后颁布哪三部法律、它们颁布的重要意义是什么5、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现代史上的几次会议?其中最能体现我党高度重视经济建设的 是哪两次会议?为什么?课前提问:1“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指哪十年?文革的性质是什么?2“文化大革命 ”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指什么? 导入新课: “文革”的十年导致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遭受到建国以来

6、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她敢于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那么我们的党是怎样拨乱反正开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过程: 教师出示导学提纲,学生根据导学提纲阅读教材,教师引导学生探索、拓展延伸、讨论、合作交流,并展示探究性问题的结果。子目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十一届三中全会1、“两个凡是”方针提出的背景、内容是什么?性质和影响是什么?学生自主学习P38页完成学习任务背景:“文革”积累许多严重的政治和社会问题,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

7、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内容:即“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性质:“左”倾错误的继续。影响: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时间、开始的标志、性质、意义学生自学P38页合作交流完成学习任务时间:20世纪 开始的标志: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性质: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意义:这次讨论的影响重大,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作了思想准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学生自学P39页

8、合作完探究成学习任务1978年、北京培养合作精神和能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哪些重要决策?学生自学P39页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启发学生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分析: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产生了的深远影响(历史意义)学生自学P39页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

9、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现代史上的几次会议?其中最能体现我党高度重视经济建设的 是哪两次会议?为什么?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延伸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四次会议: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其中高度重视经济建设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 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原因:中共八大指出任务是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0、,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培养学生纵向联系的能力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1980年得到平反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学生自学P39页完成学习任务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革”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 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怎样加强?学生自学P39页展示完成学习任务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些法律的颁布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学生自学P39页展示完成学习任务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显著的成就。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

11、法办事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课堂小结:“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此后人们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我国走上了民族复兴的光辉道路。情感连接: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悟?有什么困惑?都请写下来教学反思:本次活动课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意识、收集资料的能力,及锻炼他们听说的能力、创新意识。先由学生根据导学提纲自主学习教材,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导学提纲的问题进行探究、拓展延伸、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并展示,本节课的主旨是突出的是学生的学和练,教师的讲解只占课堂的三分之一时间,教师由课堂的主宰变成了对课堂的指导,教师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收到很好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