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9643734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加快推进我市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以下简称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根据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特制订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安全生产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安全生产的重大举措和断然措施,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在全市各行业企业建立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

2、面排查、辨识、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风险,对企业风险点实施标准化管控;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全面排查、及时治理、消除事故隐患,对隐患排查治理实施闭环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企业两个体系运行情况实施动态、精准监管,提升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水平,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坚持政府引导、标杆示范、标准先行、分级推进,全面实施,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力争用三年时间,全市各行业企业建立起较为完善、有效运行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并实现信息化管控,全市构建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市、县、乡镇无缝隙对接,实现标准化、信息化的风险分

3、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2016年,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金属冶炼等高危行业40%的企业,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等行业40的规模以上企业,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城镇燃气、火力发电和民爆生产等行业领域20的企业建成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并纳入全省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信息平台管理。2017年,继续全面推进、深化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工矿商贸行业领域大部分企业,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城镇燃气、火力发电和民爆生产等行业领域80的企业建成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并纳入全省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信息平台管理。2018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全省安全生产监管

4、综合信息平台功能,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机制、措施更加精准、有效,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事故防范和安全管理能力明显提升,两个体系建设任务基本完成。二、主要任务和工作步骤(一)全面动员部署。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两个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通过召开会议、专题讲座、观摩学习等多种形式,向企业宣讲两个体系建设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性和防范事故的重要作用。广大企业立即行动起来,积极主动学习同行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先进企业的经验做法,按照鲁政办字201636号文件要求,排查风险点、落实管控措施,排查消除隐患,防范各类事故发生。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利用互联网等

5、新技术手段,开展风险意识和风险防控宣传教育,加强两个体系建设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思想认识,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市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分工负责,2016年4月底前完成。)(二)遴选标杆企业。按照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确定的各行业门类标杆企业遴选条件,根据各行业领域企业产品、生产工艺、设备设施和风险点分布等情况,细分行业门类(具体见下表),在全市每个行业门类中,最终择优选出12家企业作为标杆企业。一、冶金行业主要包括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所包含的炼铁、炼钢、黑色金属铸造、铁合金冶炼企业。二、有色行业主要包括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包含的铜冶炼、铅锌冶炼、镍钴冶炼、锡冶炼、锑冶炼

6、、铝冶炼、镁冶炼、其他稀有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合金制造、有色金属铸造企业。三、建材行业主要包括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所包含的水泥、玻璃制造企业。四、机械行业主要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等9大类企业。五、轻工行业主要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所包含的谷物磨制、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水产品冷冻加工、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企业,白酒、啤酒、葡萄酒和乳饮料制造企业,造纸和纸制品制造企业。六、纺织行业主要包括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制造等企业。七、非煤

7、矿山主要包括露天矿山、地下矿山。露天矿山分为露天金属矿山(铁矿、金矿)、露天采石场、型材开采,地下矿山分为铁矿、金矿、粘土矿、石膏矿、其他矿山。八、化工行业主要包括无机化工、有机化工、精细化工、医药化工、橡胶等行业,和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氯碱及PVC、合成氨、复合肥、纯碱、煤焦化、光气及光气化产品、双氧水、农药原药、油漆及涂料、合成树脂、橡胶助剂、空气分离及气体充装、氟化工、有机硅、溴产品、硝酸及硝铵、甲醇、甲醛、环氧丙烷、氯乙酸、其他有机原料(丁辛醇、氯磺酸、己内酰胺、DMF、氯化卞、氯甲烷)、油品储存等23个门类。九、职业卫生领域金矿采选、水泥制造、石材加工、木制家具制造、陶瓷生产、耐火材

8、料生产、石英砂加工、汽车制造、钢铁冶炼、造纸、制鞋、印刷、铅蓄电池制造等。十、其他行业(领域)主要包括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城镇燃气、火力发电和民爆生产企业等。标杆企业必须具有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方面基础,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较高,在同类型企业中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根据本地产业结构,结合遴选条件,分行业门类选择已达到遴选条件或者短时间内通过提升可以达到遴选条件的企业,于4月底前向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分别推荐12家标杆企业。在推荐过程中,要严格标准,选优选准,确保推荐的标杆企业真正能起到引领、指导其他企业建设两个体系的标杆作用。5月底前,被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

9、确定为标杆企业的单位通过山东省标准化管理信息服务网填报两个体系相关标准名称、基本框架、编制说明等立项文件,向省质监局申请地方标准立项,经立项初审、专家论证、社会公示等程序,对符合有关规定的,列入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并予以公布。(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和市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分工负责,2016年5月底前完成。)(三)完善标准体系。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组织本地标杆企业,系统总结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经验做法,制定出企业两个体系建设指导性的工作流程、实施指南、配套管理制度和运行案例等文件,在此基础上,整理形成可借鉴、可推广、可套用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标准,便于同类型企业依照,进

10、行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标准编制完成后,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及专家进行综合论证、评估,进一步修订完善,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各县市区政府和标杆企业分工负责,市有关部门综合协调督导,2016年9月底前完成。)(四)建立信息平台。基于全省统一的两个体系信息系统,采集企业风险点、类别、等级和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等信息数据,对重大风险点及其重要控制措施的关键参数进行在线实时监测监控。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根据分级管理权限,通过信息系统监测监控本地区本行业重大危险源,及时掌握企业两个体系运行的动态情况,实现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率先在标杆企业运行全省两个

11、体系信息系统,进一步调整完善后,逐步在全市部署推广。将已建成的相关信息系统与省信息系统进行对接,实现业务协同;尚未建设的,利用全省信息系统开展本地信息化管理工作。(市安监局负责,各县市区政府支持配合,2016年9月底前初步投入使用,10月底前,在标杆企业试运行信息系统,年底前基本建成。)(五)分级开展培训。按照分类指导、分级组织的原则,面向各级各部门监管人员和各类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组织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面的专题培训。编制培训计划,保障培训经费,抓好师资队伍,采取现场观摩学习、集中培训、上门授课、咨询答疑等多种形式,开展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流程、实施指南、配套管理制度和运行案例等内容的培训,同

12、步进行信息平台工作方法、业务流程、应用系统操作的培训。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负责组织市有关部门监管人员、市属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及各县(市、区)工作骨干、授课师资进行培训,各县(市、区)面向本级有关部门监管人员、辖区内各行业企业展开培训教育。通过深入、广泛的培训,使企业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使监管部门知道“管什么、怎么管”。(各县市区政府、市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六)全面督促推进。通过示范带动、分片包干推进、网格化实名制、加强检查督导等方式,各级政府认真组织本地区企业进行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各行业企业要按照标准规范,参照同类型标杆企业的经验做法,积极做好两个体系建设实施工作。在两个体系建设方面有困难的

13、企业,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相关专家和安全专业服务机构帮助实施。各级政府要以监管执法推动工作落实,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作为监管执法的重点内容,持续开展针对性执法检查,建立完善企业台账,掌握企业两个体系建设进度,对未落实相关要求的,发现一起,监督整改到位一起,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按时限和标准要求全部完成。(市政府安委会、各级政府和企业分工负责。)三、保障措施和相关要求(一)提高认识。建立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省政府确定的解决“认不清”、“想不到”问题,创新安全监管模式,实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决策,是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

14、,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促进我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一项重点工作,各级各部门和企业要充分认识两个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主动作为,想办法、出实招、求实效,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抓好落实。(二)加强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应成立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机构,安排专门工作力量具体督促协调,细化责任分工,明确时间进度,建立情况交流、考核通报和跟踪督办制度,精准发力,推动落实。要将两个体系建设与当前集中开展的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紧密结合起来,在市政府安委会联席会议、领导干部包县(市、区)、包乡(镇、街道)、包村工作中,将两个体系建设情况作为重点内容进

15、行督促检查。(三)配合联动。充分调动和发挥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及有关部门和标杆企业的积极性,注重发挥市有关部门的工作协调、业务指导作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体系建设工作。支持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动员职工依法参与和监督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实职工岗位安全责任,推进群防群治。(四)专家指导。两个体系建设是一项创新性强、技术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建立专家咨询机制,邀请高层次、高水平专家和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吸收基层监管部门、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参与两个体系顶层设计、方案制定、标准研究、评估论证,开展重大课题研究,提出一系列指导意见或工作指南,确保相

16、关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五)政策扶持。加强政策支持,不断推进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相关政策创新,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地方性法规、标准体系,规范、引导和推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依法运行。对在两个体系建设中承担大量工作的县(市、区)、标杆企业及技术服务机构,从安全生产评先树优、科技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奖励。(六)严格考核。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将组织制定工作考核标准,以各级各部门两个体系建设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企业两个体系实际运行情况为重点,对各县(市、区)及市有关部门组织检查督导,对工作被动应付、体系建设落后的县(市、区)给予通报批评,并在评选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中“一票否决”。对懒政怠政,工作进度严重滞后、影响全市整体工作推进的,要按规定严肃处理。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