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检测练习题及答案名师(完整版)资料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9641964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检测练习题及答案名师(完整版)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检测练习题及答案名师(完整版)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检测练习题及答案名师(完整版)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检测练习题及答案名师(完整版)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检测练习题及答案名师(完整版)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检测练习题及答案名师(完整版)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检测练习题及答案名师(完整版)资料(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检测练习题及答案名师(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北师大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检测练习题及答案第一部分: 1、原文填写。(4分) 过零丁洋中表明作者以死明志之决心的千古名句是 , 。 后死诸君多努力, 。 ,人间遍种自由花。 ,家祭无忘告乃翁。 2、根据句子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这几句话对我简直就是晴天pl。() 说这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也清楚、最严jn的语言。()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lio落四周星。() 在x微的晨光里,他看见不远处有一栋小小的红色屋顶的农家。() 3、下面对相关内容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2、最后一课阿尔萨斯省一个小孩的自叙作者都德是法国著名小说家。这篇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集中表现了哈墨尔先生和小弗郎士的爱国精神。 B、过零丁洋是南宋大臣、文学家文天祥被俘后所作。作者以诗言志,慷慨地表示了为国捐躯的壮志。 C、老舍,原名舒庆春,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D、陆游,唐代杰出的爱国诗人,示儿、书愤等都是他的传世佳作。 4、口语交际:(4分) 按照口语交际的要求,为下面的母女对话选择最恰当的答案。 妈妈反对女儿与同学通信,这让女儿很不开心。 (1)妈妈:还生气呢?妈妈爱你才不让你与同学通信的。 女儿:() A.你不就是希望我一心学习吗?你咋知道我们不是

3、谈学习呢? B.我终于明白了,妈妈爱我就是约束我的行动。 C.妈妈如果真的爱我,就应该信任我。 D.我承认妈妈是爱我的,可你的爱令人窒息。 (2)女儿:我是公民,有享受通信自由的权利。妈妈不让我与同学通信是违法的。 妈妈:() A.法律条文是给那些违法的人准备的,妈妈管女儿也违法吗? B.你真没白读书,竟然和妈妈讲起法律来了。 C.不用和我讲法律,哪个公民都得听他妈妈的话! D.可你是未成年的公民,得接受父母的监护和教育呀! 5、综合性学习:(5分) 2005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作为中学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4、量。班级准备开展一次“反对浪费,提倡节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就中学生大手大脚、随意浪费状况开展一次调查活动,请你以调查活动小组组长的身份,拟一份调查提纲(至少两条)。 学校准备在这次活动中征集一条标语制成横幅悬挂在餐厅。请你写一条并说明理由。 标语: 理由: 请你提出一个厉行节约的“金点子”。 金点子: 6、能力拓展:(2分) 从下列选项中选出衔接最紧的一项()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 ;而“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则把春之凄美挥洒得淋漓尽致。 A、春之静美春之秀美春之华美 B、春之华美春之秀美春之静美 C

5、、春之静美春之华美春之秀美 D、春之秀美春之静美春之华美 7、知识运用:(2分) 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 第二部分: (一)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

6、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下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8、在第(1)部分中,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小弗郎士 的心理状态;“普鲁士兵正在操练”则点出小说的 背景。(2分) 9、为什么听到钟声、号声,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2分) 10、“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感觉?(2分) 11、“法兰西万岁”是故事情节的 部分,饱含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2、画线句子采用了 和 描写,若换成“他举起拳头高呼:法兰西万岁!”好不好?为什么?(

7、2分) 13、“我的朋友们,我我”(补充韩麦尔先生未说出的话)(2分) (二) 伊万斯今夜值班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德国对英国狂轰滥炸的时候,人们也许不会想起伊万斯,更不会在他瘦削的胸膛上挂一枚奖章,即使在他死后也不会。 战争打响之前,伊万斯没有做过任何足以使自己为人所知的事情。他在码头上干过活,那里尘土飞扬,对他的肺部有影响。战争开始后,为招募新兵进行的体格检查并不十分严格,尽管如此,由于视力差和其他缺陷,人们拒绝他人伍。 后来,他成了一名防空民防人员。他接受了一年训练,学习如何戴防毒面具,如何让昏倒的妇女苏醒过来,怎样把行人引导到最近的防空洞等等。在训练中,他表现平常。 这一天夜里,伊万

8、斯值班。过去一个月中,他几乎每夜都要值班,因为每夜都有空袭警报。那天夜间11时,伊万斯守护在伦敦郊区某地一个公用 间旁,敌人轰炸城区时,一枚大炸弹丢下来,他没来得及离开。 这枚炸弹尖叫着落到地面上,但没有立即爆炸,对此,伊万斯开始挺高兴。过了一会儿,伊万斯想到他应当去看看这枚炸弹,看后,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不是哑弹。在受训期间,他看过不少图片和图表,他知道,这是一枚定时炸弹,而且是一枚大的。几分钟之后,他就把这一切向上司作了报告。 “炸弹在哪里?”上司问道。 “在街心花园里。”伊万斯答道。 上司命令说:“把无关的人赶走,把附近住宅里的人搬光,让行人不要靠近!” “是,先生!”伊万斯答。 伊万

9、斯遵照使命行事。不到一小时,他让附近几户人家搬走。在这以后,他坚守在岗位上疏导行人。 早上7时以前,行人不多。在这以后,上班的工人和各种行人成群结队而至,有的步行,有的骑自行车,有的乘汽车。 在连续遭到轰炸的地区,有这样一种荒唐的现象,那就是人们对可能造成严重伤亡的事情,反而非常好奇。 突然,伊万斯发现他一个人得干两个人的事。这枚炸弹在两条街的交叉口上,使四个方向的行人受到威胁。伊万斯想尽一切办法来解决这个难题。他把炸弹后面一百多英尺的地方用绳子拦了起来,然后,他把自己的岗位移到十字路口的中间。 有数以百计的行人听到他说:“此处有定时炸弹,请走开。”他们走开了。 从这里路过的人中有一位是附近圣

10、公会教堂的神父。这位神父向记者提供了关于伊万斯生命最后一刻的情景。 神父说:“他几乎完全没有必要用手指明炸弹在哪里。炸弹就在他身后的草坪上。很明显,他是了解这是多么危险的。他的面色苍白、憔悴,但是,从他的声音中人们听不到丝毫的颤抖。我永远忘不掉这个场面:他吹口哨,呼喊着,要人们离开。” “我要他用绳子把街拦起来,然后自己撤离。但是,他却对我说:我的任务是留在这里,请走开罢,不要给别人树立坏榜样!于是我只得走开,到 间打 向有关方面求助。” 九时十分,炸弹爆炸了,把地面炸了一个大坑。伊万斯连尸骨也没有留下。 14引文记叙的伊万斯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是: (必须完整而具体地填写);地点是 (也必须完

11、整而具体地填写)。(2分) 15对第段画线句子的正确理解是()(2分) A批评对新兵体检不严格的错误做法 B表现战争所需的人力之大 C突出伊万斯身体健康状况之差 D批评人们歧视有缺陷的人的做法 16第段加点的“荒唐的现象”中,“现象”是指什么?说这种现象“荒唐”是因为什么?(2分) 17第段中写道:“他的面色苍白、憔悴。”这是由于伊万斯处境危险,有点紧张,此外,还有什么原因呢?(2分) 18文章第段的内容为什么不像其他段落那样由作者叙述,而要引用那位神父的叙述?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2分) (三) 幸存者的记忆 “大舜”号在渤海湾中,再现了“泰坦尼克”号的悲壮。302人只有22人生还,其中居

12、然有一位女性。 她叫董颖,今年26岁,是个美女子,在青岛帮人卖服装,她是只身去大连玩的。当警铃第一次拉响时,头一次坐船,而且又是在茫茫无边、浪高五六米的大海上,董颖吓坏了。她不知救生衣如何穿,泪水止不住地流在美丽的脸庞上。这时有两位还没穿上救生衣的大哥走了过来,帮她穿上了救生衣。 董颖看到滚装船的通道上乱作一团,想到了最坏处。她手足无措地向着惊慌失措的人群跑去,发现那里的男人们都主动让出一条道,让妇女、儿童和老人先上甲板。 经过数小时垂死挣扎后,“大舜”号倾倒在大海中,船舱一下被水淹没了。同舱的几名男子用各种器物,还使用了头颅和拳头,终于击碎了钢化玻璃窗,第一个逃出这个船舱的是董颖男人们再次把

13、生的希望留给了她。不过,她也只是在大海中任凭风浪摆布。突然她看到一条橡皮救生筏,那上面已有一位老人,老人向她伸出援助之手,她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爬上去。这时大浪将一个男子送到了她和救生筏的旁边,那位男子毫不犹豫地倾全身之力,把董颖顶上了救生筏。当董颖再来向他伸手时,两只手就差那么小小的一点距离,一个巨浪将那位大哥卷人海底,再也没有起来, 董颖懵了,她的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真的,她不知道该怎么向这位大哥的爱妻和孩子交待了 筏子依然在死亡之海上荡着秋千,董颖放声大哭。那个老人便安慰她:“不管结局如何,我都会尽全力帮助你,因为你还年轻,而我已经活了大半辈子了。” 这样说着,董颖止住了哭声,她也看到

14、了海上亮色。可一个大浪将筏子掀翻,董颖死死缠住了筏绳,而那个给她力量的老人,转眼就消失在大海中 董颖根本不会游泳,她只是在踏上“大舜”号之前,看过溺水自救的电视片。她将两个指头伸进鼻子里,拼命地用嘴呼吸,不让水灌进鼻子将自己呛死。过了很久很久,董颖发现自己随筏子到了岸边,有人拉她,可没拉住,又漂远了一点,岸边也是惊涛丈讦,她随时可能被反弹到海里。董颖好聪明,她忙将筏绳解开,又是一个浪将她送到了岸上。这时一个渔民用羽绒服包住了她,她活了下来。 真可谓生死之劫啊!惊魂未定的董颖说,帮了她的男人们,其中哪一个不到位,哪怕是相差一秒,她都可能葬身大海。为她而去的男人们,伟大、无私,将会在大海中永生。她要将这个故事告诉世世代代的人们。 这些天,大海中漂泊着一束束百合花,这里面也有董颖的一份心思。董颖那双忧伤而妩媚的大眼睛,盈满泪水。 记忆是残酷的,也许永远都抹不去。年轻的董颖将会永远活在一种感动和万般怀念中,生命里将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圣洁而美丽。 19本文采用了的记叙顺序,这样写的好处是 。(2分) 20第一段中的“居然”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2分) 21、第二段为什么要特别提到董颖是“只身”去大连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