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6讲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训练题 人民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964088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6讲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训练题 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创新设计】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6讲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训练题 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创新设计】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6讲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训练题 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创新设计】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6讲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训练题 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创新设计】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6讲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训练题 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6讲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训练题 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6讲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训练题 人民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6讲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19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家庭纺织业发达的浙江鄞县 “百里不闻机声”,大量洋纱占据了市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洋纱因价廉更具有竞争能力 机器生产对手工生产具有明显优势 家庭纺织业受到政府抑制 浙江增加杭州、绍兴为通商口岸A. B. C. D.解析 叙述有误。答案 A2 19世纪60年代后,日本兴起机器棉纺织业,使中国棉花出口量剧增,从1868年的587 821两激增到1895年的11 202 661两,棉花从入超转成出超。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影响主要包括()。使中国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的局面加速了自

2、然经济的解体推动了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可采取排除法解答。材料反映的是“棉花从入超转成出超”,而不是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由此排除含有的选项。答案A3.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性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答案 C4.有人认为甲午

3、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 )A.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的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C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答案 C5.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的中国商务报报道:“风气忽开,大为更变,商务则砖瓦丝茧,官事则邮政银行铁路,一时间景运更新,中国变动之机,从未有如此之速者。”从中可知( )戊戌变法推动了经济发展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入“短暂的春天”A. B. C. D.解析 戊戌变法

4、发生在1898年,与题干中1897年的时间不符,排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入“短暂的春天”是在一战时期,与题干的时间不符合,排除。答案 C6.张謇就任农商总长后说:“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农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惟择一、二大宗实业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这段材料表明张謇主张( )A.停办官营工商企业 B.加强对民营企业控制C.制定经济发展计划 D.鼓励发展民营工商业答案 D7下图为1912年、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示意图,这一时期我国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中

5、国的经济侵略B辛亥革命扫除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C国民政府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反帝爱国运动和实业救国运动的有力推动解析解题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时间为19121921年,这正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且外资在华企业的比重明显下降,这是因为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D两项不是最主要原因,C项不符合时间要求。答案A8.“迨欧战告终,出口之粉渐少,外粉又复侵销,麦产不加多而采购者日众,销路不加广而输入者日多,国内战祸不已,利率加重,铁路推广无期,运费增高。凡此数者,有一足制粉业之发展,今兼而有之,其何能淑!此后粉业又入盛极而衰

6、时期。”下列对民国初年面粉业由盛而衰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北洋军阀的盘剥C.国产面粉质量欠佳 D.交通的落后答案 C9“1914年2月,农工商部公布了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此后,农工商部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从中可获取的准确信息不包括( )A政府倡导使用国货B政府实施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C民众抵制洋货的斗争D重视发展轻工业解析 从材料的时间和公布法令的部门可知这是政府行为,并非民众抵制洋货的斗争。故选C。答案 C10张裕葡萄酒历史悠久,是我国的百年名品。下表是“百年张裕”在193

7、41941年间的部分发展大事,据此你可以得出()。1934年张裕酿酒公司进入中国银行的接管期1941年张裕酿酒公司被日军接管张裕酿酒公司得到国民政府的支持张裕酿酒公司受到日本侵略者的掠夺张裕酿酒公司在夹缝中艰难生存A B C D答案D11有人把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比喻为“春”“夏”“秋”“冬”四季,这也反映出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地位和命运。其中“春”是指19世纪末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短暂的春天”;“夏”是指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冬”是指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日益萎缩。中国民族工业“秋”的状况出现的原因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破坏和野蛮的经济掠

8、夺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国民政府官僚集团兼并民族资本,大发“国难财”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可排除;主要发生在抗战期间的日战区,主要发生在抗战期间的国统区。答案A12南京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开始很值钱,两块钱就能办一桌酒席,但到1949年5月,100元只能买0.000 000 245粒大米。右图为当时国统区的反战漫画,这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面临的哪一方面困境()。A帝国主义的搜刮B封建势力的勒索C政府滥发纸币、通胀的变相掠夺D官僚资本的压榨解析图片中“钞票满天飞,人人活不了”是关键信息,只有C项与此关系密切。答

9、案C13中国第一家民族股份制企业山东中兴煤矿公司从1897年到1924年长达27年的经营过程中,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屡挫屡兴,它严格按照股份制管理,由小到大,由土到洋地发展起来,成为当时仅次于开滦、抚顺的第三大煤矿。其发展原因包括()。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国时期政府的鼓励政策“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A B C D解析注意题干时间“从1897年到1924年”,应包括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两个时期的原因,故选D项。答案D14分析以下材料,可以看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特点有()。项目民族企业官办企业外商企业企业数量(家)300311 931资金少规模小技术

10、力量强具有分散性A B C D解析由统计数据明显可以看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少、规模小,虽然企业数量多,但整体上资本不集中,具有分散性,而技术力量也明显较弱。答案C二、非选择题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材料二江南制造总局研制的无烟火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江南制造总局是官办的,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因为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所以缺乏发展动力。制造总局的大权掌握在封建官

11、僚手中,员工大多缺乏生产积极性,他们又不重视改进生产工艺,产品质量不高,如生产的炮弹箍不合格,战时要锉平后才能使用,北洋海军在战斗中深受其害。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1(必修)人教版注:覃思:深思。发捻:发,指太平军;捻,指太平天国时期的农民起义军捻军。勤远略:意为替皇帝解除外患。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曾国藩等人倡导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2)根据材料二回答,洋务派为实现其目的采取了什么措施?(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有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原因是什么?答案(1)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镇压人民革命斗争,抵御外国侵略,以维护清朝统治。(2)由政府引进西方先

12、进技术,投资兴办近代军事工业,仿制西方先进的武器。(3)没有实现。洋务派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未从根本上触动清朝的封建专制制度,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充分说明了洋务派的目标根本未能实现。16我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交往,经历了从区域性向世界性发展的漫长历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6世纪外来的殖民势力还不能够对明朝施加多大的影响。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势不可挡地进入了正在开拓的世界市场。中国的茶叶、生丝、丝绸、瓷器由西班牙大帆船从菲律宾运往美洲,由荷兰、葡萄牙的商队运往欧洲。世界生产的近一半白银流入了中国。世界古代史下册材料二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其原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蓗(x,五倍)。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16世纪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处于什么地位?有何依据?(不得摘抄材料原句)(2)据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存在着什么问题?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以上问题的原因。答案(1)地位:优势地位(或出超地位)。依据:中国的商品占据世界市场;白银流入中国。(2)问题:外国商品大量进入中国(或外贸入超)。原因: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国门大开、不平等条约影响);机器生产的商品质优价廉等。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