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正在转向-语言学之家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9640298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学正在转向-语言学之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语言学正在转向-语言学之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语言学正在转向-语言学之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语言学正在转向-语言学之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语言学正在转向-语言学之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言学正在转向-语言学之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学正在转向-语言学之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言学正在转向-语言学之家LT语言学前沿再论当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北京大学姜望琪摘要;当代语言学正在从注重形式转变到注重意义从注重抽象思辨转变到注璽实舸分折,从注重句子成 分分折转变到注車语篇分折。作者刼帕年曾讨论过这个问题,这次援引了其他语言学家的一些论述, 再次论证了语言学在目前附段的发展趋势.最后,作者根据国外语箱分析领域的最新理论,以及中 国的语言学研羅传统.就语篇结构和意义提出了一个初歩建议.关键词匕语言学转向语文研究:实例:语篇分析作者简介!教攪*睛导”主契从事语用学研就*电子邮絹:jgwgqSpku. edu. cn1.引言2003年9月笔者发表过一篇“当代语言学的 发展趋势”(以

2、下简称“一论”),所以这篇称“再论S “一论”【初是提交2002年10月的中国第九届当代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题为“语言学 正在转向S其结论是: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两种语言学流派各有所长,缺一不可。但是,目前这个阶段正是形式主义往下走,功能主义往上走 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的注重意义、注重语 篇、注重实例分析的语言研究传统将大有作为(参阅姜望琪,2003a: 12, 17; 2003b: 260,272)o其实,我第一次把自己的有关想法公诸于众是 2000年10月在浙江大学做讲座时,当时的题目 是“语言学的前沿领域一一语用学”。文中提 出,“如果说20世纪语言学是以索绪尔为旗帜 的,那么21世纪将

3、以非索绪尔为标志。语言学 将从抽象回到具体,从理性思辩走向实例分析, 从研究单句扩大到篇章。一句话,从注重langue 变成注重parole,从注重抽象的语言系统变成注 重实际的语言运用(姜望琪,2001: 15, 2003b: 15)。2005年末中国外语杂志社邀请我参加“高 端笔会”,我写了 “从句子语法到篇章语法”的 千字文,发表于2006年第1期中国外语L2006 年9月在高教出版社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外语教 授沙龙上,我把“从句子语法到篇章语法”扩展 成了万字文,发表于2007年第5期中国外语。该文回顾了 20世纪语言学的历史进程,揭示了 从句子语法到篇章语法的发展脉络。我认为,布 拉格

4、学派是现代篇章研究的先驱,随后的Firth、 Halliday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丰富了篇章研究, 同时,俄罗斯、欧洲大陆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篇 章研究。在美国,语篇分析发展到了篇章语法。#而中国的篇章语法则更是源远流长,前途无本文想接着上述三篇文章的思路,再次论证当 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概括起来,我所谓的“世 纪之交的语言学转向”包括三个方面:从研究内 容上讲是从注重形式转变到注重意义,从研究方 法上讲是从注重抽象思辨转变到注重实例分析, 从研究单位上讲是从注重句子(成分分析)转变 到注重语篇(分析)。这些观点并不仅仅是我个 人的看法,所以本文将援引较多的其他语言学家 的论述。2.语义研究是当代

5、语言学研究的中心很多学者都注意到了当代语言学研究正在从 注重形式转变到注重意义这个趋势。例如,四川 外国语学院的王寅教授在他 2001年出版的语 义理论与语言教学的“前言”里说,“当代语 言学的研究大有语义化之倾向。当代语义学的研 究享有时代的标志之美称”(王寅,2001 : 1)0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徐通锵教授在其发表于外 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4期的学术访谈中说, “现代语言学,就其发展趋势来讲,在向语义方 面倾斜”(徐通锵,2004: 310)。暨南大学文学院的邵敬敏教授在其为21世 纪的中国语言学撰写的文章里指出,“汉语语法研究从大的流派来讲,目前有三大派:形式语 法、功能语法和语义语法

6、”(邵敬敏,2004: 44)。 这第三派一一语义语法派,是“汉语语法学界的 研究主流,是目前绝大多数语法学家所从事的研 究理论”(同上:47)。他解释说,“所谓语义语 法,也可以叫双向语法,它的核心是强调形 式与意义的双向研究”(同上:48)。笔者在“一论”中指出,强调形式研究与意义 研究的结合是中国语言研究的一大特色。 并提至I 朱德熙是中国语言学家中形式主义倾向比较重 的一位,而他也特别注意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他 提出了名为隐性语法关系,实为语义关系的概 念。邵敬敏教授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朱德 熙提出了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对应关系说,语法 形式和语法意义结合渗透说,语法形式和语法意 义互

7、为验证说。“历史上一直有形式中心论 和语义中心论之争。其实,无论哪一种中 心论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道理十分 简单,形式和语义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 缺一不 可的。它不是黏合起来的两张皮,而是一张纸的 两个面。因此,形式与意义的结合研究包括两者 的相互适配、相互验证和相互制约”(同上)。复旦大学中文系的戴耀晶教授在他为21世 纪的中国语言学撰写的文章里说,“ 21世纪将 会是特别重视语义的世纪。20世纪早期的美国 布龙菲尔德描写语言学尽量避免谈语义,20世纪中期的乔姆斯基语言学把语义严格控制在解 释语义学的范围,坚持认为句法是自足的形式系 统。20世纪后期,语义分析的各种学说非常活跃,除了

8、结构语义学、解释语义学以外,语 用学、语言哲学、功能语义学、认知语义学等都 有了很大的发展”(戴耀晶,2004: 106)。南开大学中文系的马庆株教授在他的自选 集的“跋”里强调,“必须密切联系语义表达 来研究语法,了解词的构成、变化和分类,这样 才能利用词的小类求得精确可靠的语法结构。这 与当前国际语言学的潮流是一致的。”要“注意 词的有序性,重视形式,包括静态分布特征和动 态分布特征(变换),把形式特征作为建立各种 类聚的根据。同时也要十分重视意义,分析语 义特征和语义指向,把意义作为语法分子的基 础,力求找到二者的对应关系,使语法描写带有 解释性”(马庆株,2002: 340)。他倡导建

9、立“语 义功能语法”,并明确提出,“在对意义的态度上, 语义功能语法与结构主义是很不一样的。 结构主 义者回避意义,我们则喜欢谈意义,在结构主义 的基础上,强调语义的制约作用,把意义作为语 法分析的向导”(同上:6)。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李葆嘉教授在回顾20世纪汉语语言学的发展历程时,发现了一条从语 形到语义(或功能)的“正一反一合”的总体演 变轨迹。这种演变是以国际学术重点的变迁为背 景的。从20世纪初期的索绪尔静态语言学(研 究关系、排斥实体)到40年代的布龙菲尔德描 写主义(研究形式、排斥语义),从30年代的功 能一结构语言学、40年代的情景一结构语言学, 到60年代注重概念、交际和语篇

10、元功能的系统 功能语言学,从50年代的生成语法(形式主义) 到60年代的生成语义学(语义结构是句子生成 的基础),再到80年代的认知语言学,国际语言 学最终出现了从语形研究向语义研究的转移”(李葆嘉,2008: 22-23)。正如上述多位教授提到的,这些年来认知语言学很热。而它之所以会在目前这个阶段成为热 点,绝对不是偶然的。这是语言学研究正在从注 重形式往注重语义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认知语 言学的领军人物之一,美国语言学家GeorgeLakoff曾经在20世纪60、70年代与其同伴提出 过生成语义学,但是没有取得成功。其中原因很 多,当时的研究热点还在形式,还在句法,不能 不说是一个关键因素

11、。今天,认知语言学的成功 也有很多原因,而语言学研究内容的转向照样不 能不说是关键因素之一。同样,语用学能从曾经的“灰姑娘”、“垃圾桶” 一跃而成为显学也不能不归功于语言学家对意 义的重视。笔者在“一论中曾提到 Bloomfield 对语义研究所持的悲观态度,Chomsky受其影 响在1957年提出的第一个语法模式里也没有语 义部分。在John Katz等人的建议下,1965年的 标准理论里虽然增加了语义部分,但是,怎么处 理句法与语义的关系?语义解读到底只依赖深 层结构,还是表层结构,还是两者都依赖?这些 问题始终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就在此时, Aust in的言语行为理论和Grice的会话

12、含义理论 横空出世,立刻得到了众多语言学家的响应。例 如,Fillmore接受了 Austin的“合适条件思 想,提出词典释义不仅应包括词汇的基本意义, 还应包括恰当地使用有关词汇的合适条件(Fillmore, 1969a, b )。Ross 在 Austin 的施为句 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 “施为假设(performative hypothesis),认为每个陈述句的深层结构都有 I tell you that 这样一个成分(Ross, 1970)。Chomsky自己也加入了讨论语用学理论的行 列。他1966年在日本东京的演讲开始了从焦点 的角度对预设性质的讨论(参见 Chomsky, 197

13、2 1970: 88,脚注20)。1975年1月,他在加拿 大 McMaster University 所作的 Whidden 讲座一 方面对Searle和Strawson对他的批评进行了反 驳,另一方面较详细地分析了 Grice的意义理论。 虽然他坚持“形式语法自主”(Chomsky, 1975:54)、“句法自主”(同上:59);不承认交际是语 言的基本功能(同上:59-71);认为Grice根据 说话人的交际意图来界定意义的理论不是意义 理论,而只是交际理论(同上: 63-69);批评 Grice关于说话人的“策略”、“惯例”、“习惯” 的讨论是行为主义的复活等(同上:73-77);他

14、的这些言论对语用学理论的传播无疑从反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股语义转向的潮流中,历来重视意义问题 的功能派的研究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例如,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James Martin教授从1979 年开始就致力于把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 理论跟语篇分析结合起来,在 1992年正式提出 了语篇语义学(discourse semantics)。在句子语 法的影响下,Halliday的语法研究也有偏向小句 的倾向,Mart in的新理论则强调从语篇的角度 讨论语义,具体内容将在第4节讨论语篇分析时 阐述。3收集语料、开展实例分析已成为主流在2006年的第三届中国外语教授沙龙上,社 科院

15、语言所的沈家煊教授倡导语言学家要研究 语言,而不是研究语言理论。他承认在研究语言 的时候,有必要提出一些理论假设。 但是他反对 “把研究语言理论当作自己的主要任务,从理论 到理论,空谈理论,雷声大雨点小,偶尔举几个 语言事实的例子,那也是蜻蜓点水,隔靴搔痒, 不说明问题。语言学家也不是哲学家,可以坐在 那里从概念到概念做抽象的思考。语言学家要学会调查语言,还要会摆弄语言材料,例如要 学会扩展、插入、移位、替换、删略等等摆弄的方法,这才像个语言学家”(张后尘,2007:97-98)。在为刘丹青编译的语法调查研究手册写的 序里,沈家煊教授再次强调作为一个语言 学家,他的研究对象始和终都是语言而不是

16、语言 理论,中间研究语言理论也还是为了研究好语 言”(刘丹青,2008: I),提倡开展语言实地调 查。在某种意义上,Chomsky等人的研究就是从 理论到理论。他们不屑于收集实际使用中的语 料,主张应用内省材料,以语言学家本人的语感 为根据来判断想象出来的句子是否符合语法。 他 们这样做的一个理由是,语料是收集不完的。根 据现有语料做出的归纳很可能被下一个语料所 推翻。语言学研究应该采用演绎法,而不是归纳 法。这说明他们把归纳和演绎之间的关系绝对化 了。归纳不是万能的,做科学研究不能只讲归纳; 但是,演绎同样不是万能的,做科学研究同样不 能只讲演绎。实际上,演绎推理的前提就来自归 纳:没有观察,没有归纳,就不会有关于一般现 象的抽象的理论,也就无从演绎。归纳和演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