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高效课堂文献综述1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9638942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建高效课堂文献综述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创建高效课堂文献综述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创建高效课堂文献综述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创建高效课堂文献综述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创建高效课堂文献综述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建高效课堂文献综述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建高效课堂文献综述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立高效课堂文献综述陈满玉一、高效课堂的概念性质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有相称高的目的达到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高效课堂的基本上、完毕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的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获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高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即: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获得尽量好的教学效果。尽量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重要表目前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承当等。(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限度。重要表目前爱好培养、习惯养成

2、、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只高效率的最大化或只高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两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干形成。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承当,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二、高效课堂的特性:积极性、生动性、生成性。积极是学习状态,“积极”会激发潜能、乐在其中个、带来效益、生成能力。生动性,是追求课堂的情感价值,突出“学乐”和“乐学”,学习如饮甘露琼浆,变“怕上学”为“怕下课”。生成性,课堂要敢于变多种“句号”、“叹号”为“问号”。追求“主体多元”,鼓励不同见解,让思维激荡思维,让思想冲撞思想,

3、让措施启迪措施。课堂价值尽在“不可预设”的“现场生成”上,一切的预设应服务于现场,而不是服务于预设。高效性体目前教师教学行为的高效成分大,学生的高效活动时空所占的比重大,教学相长的实现限度高。三、国内外有关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国内在基本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初次提出了有效教学的理念和方略,之后诸多学校或个人进行了有关的研究,如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专家在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课堂教学论坛”上,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广大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在线研讨,四川省龙马潭区特兴镇中心校“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而对高效课堂的研究于近期才兴起,由长春出版社出版的熊梅所著的高效课堂一书对高效课堂进行了理论

4、上的某些摸索。山东省安丘市进行了快乐高效课堂的研究,江苏省盱眙县明祖陵实验小学在课堂教学方面实行“快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浙江省建德市启动“高效教学、高效课堂”系列研究活动。山东省瑞发学校研究后总结出了高效课堂六大特性。此外,江苏省丹阳市里庄小学蔡国仁先生撰写的优化教学环节,构建高效课堂、叶枫先生撰写营造高效课堂的几种措施、辛兆刚先生撰写的优质高效课堂的特性、鹿坤撰写的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宜春市五中王隆裕撰写的浅谈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山东省安丘市实验中学夏方进先生撰写的深研“高效课堂”,建设快乐校园,张金凯撰写的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第2期,张乐亭撰写的如何打造语

5、文高效课堂教育前沿与摸索第3期,吴波撰写的浅谈如何构建打造高效课堂华章.第9期,张立红撰写的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学习周刊)理论与实践.第9期等论文,这些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借鉴。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专家、教育学博士孙亚玲在国外课堂教学高效性研究一文中对国外的课堂教学高效性研究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简介和分析。从她的文章中我们理解到国外从20世纪初就开始了课堂教学高效高效性问题的研究,迄今为止,她们已经分析了多种影响课堂教学高效高效的因素,如教师特性、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环境、教学媒体等。四、打造语文高效课堂措施措施:精确把握教学目的;合理设计教学环节;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加大课堂容量;课

6、堂教学多角度提问;提高教师素养;注重学法指引,掌握科学的学习措施;让学生充足结识学好语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措施;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指明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探究;用多种措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国外: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以对话法为重要特性的“挖苦定义助产”,是西方教育史上最早的教学模式;为现代有效教学模式奠基的,无疑是夸美纽斯总结确立的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教学形式,变化了自古以来手工业方式的个别教学法,大大提高了教学工作的效率;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设计了“普遍有效”的教学模式“明了联想系统措施”

7、;在前苏联,凯洛夫提出了“五环节教学”模式,即“组织教学检查作业及复习旧课揭示新课题及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凯洛夫加工改造的“三中心”教学模式:“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杜威等人提出了以“学生”、“经验”、“活动”为中心的“指引发现”教学模式。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实验模式;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模式;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模式;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模式;罗杰斯的“非指引性”教学模式;阿莫纳什维利的“合伙教学”模式;(二)国内:(1)“指引自学”教学模式;(2)“引导发现”教学模式;(3)“目的导控”教学模式;(4)“情境陶冶”教学模式;

8、(5)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6)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高效课堂;()东庐中学的教学合一“讲学稿”课堂教学;()文汇中学的“自然分材”模式;(9)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模式;(10)云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12)云州一中的三步六段即10课堂循环模式;(13)江西宁达中学“自主开放型课堂”模式;青铜峡市一中25高效课堂模式六、有关高效教学研究的成果和欠缺综观上述及有关高效教学的研究,有不少研究成果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和继承。归结起来,重要有如下几种方面:(1)关注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把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作为衡量高效教学的核心,把教学高效性的实质看作是教学

9、目的的达到。在她们看来,教学高效性最后应表目前教学成果的高效性上,表目前能增进教学目的的达到上。也就是说,要把客观的教学效果作为检查教学行为的原则,教学行为对不对,要看它的实际效果好不好。的确,在现代社会,质量、效率是各行各业共同追求的目的,教学作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之一,也应以质量和效率为自身存在的根据和价值。因此,现代高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同样要把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作为自己的永恒追求。(2)关注学生学习的收获和进步:许多研究者都把学生学习上有无进步和收获看作是教学与否高效的重要指标。在她们看来,检查教师教学的重要原则,就是学生的学习是杏有收获。教学有没高效益,不一定是指教师与否认真负责,而

10、是要看学生有无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没仃收获虽然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因而,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合适的学习条件,增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这些真知灼见,仍然值得我们今天继承和发扬光大。()关注可测性或量化:不少研究者主张采用定量分析的措施来检测教学的高效性。如将教学行为(自变量)的研究同教学效果(因变量)联系起来,采用系统化的观测措施,全面、客观地记录、测量课堂教学行为。同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原则化测评做出相对精确的评估,拟定教学行为(过程)与学习成绩(成果)之间的关联,进而判断教学与否高效,等等。应当说,只要不是绝对量化或过于量化,把定量与定性、过程与成果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全面

11、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体现。因而,这一点对现代高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也是一种有益的启示。固然,如果用现代教学的理念来审视前人对高效教学的研究,我们觉得还存在如下几方面的久缺:()高效教学价值取向上的狭隘。绝大多数研究者都把高效教学的判断原则定位于教学活动效果的好坏和教学活动效率的高下,并且这种教学效果更多地倾向干学生认知目的的实现,教学效率也倾向于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应当承认,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的确是判断教学与否高效、是高效还是低效的重要原则。但是,这种只重终结性评价、不重教学过程评价,只关注认知目的、不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高效教学的价值取向是有失偏颇的。特别是在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今

12、天,高效教学更应树立先进的教学价值观。要变化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倾向,注重学生摸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木,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2)高效教学研究视角上的偏差。在高效教学研究的切入点上,不少研究者倾向丰研究教师“教”的高效性,而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得不够,特别是未能因“学”论“教”。我们觉得这是研究视角上的偏差和研究逻辑程序上的倒置。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相结合的活动,并且、“学”是“教”存在的前提,如果没有集中高效的“学”,也便没有“教”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真正的高效教学应是一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只是为“学”创设合适的外部条件,“教”是为促“学”的。一句话,增进学生形成“高效学习”才是“高效教学”的真谛所在。(3)高效教学研究成果上的空泛。据我们所掌握的资料看,以往对高效教学的研究大多只是环绕高效教学的某一种层面进行研究。譬如,要么是探讨高效教学的木质、原则,要么是论述高效教学的原则、措施。这样的研究显得零散、不系统,尚未构建完整的高效教学理念与方略体系。此外,以往对高效教学的研究大多还停留在空泛谈论阶段,研究成果缺少可操作性与指引性。特别是,由于教学实践发展的历史性,以往的高效教学研究未能顺应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规定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得研究成果缺少鲜明的时代气息和现实针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