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9638747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主任优秀工作案例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七场小学 郑锦双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未成年人将是二十一世纪的希望所在,关系到国家前途、民族兴衰、事业成败、危及千秋,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希望、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未成年人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智力发展、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可塑性强。因而,是否抓住这一时期,就决定着是否抓住未来,把握世界!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尤其作为班级建设者班主任,肩负着重要的

2、历史使命。 小学生处于幼稚的不定型时期,而且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接触外界很少,尤其是农村学生,大多数都过着“卧室、教室”两点一线的蜗居式生活,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仅仅靠知识的灌输和理念的教授是不能完成的,而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的体验环节才是每一个少年儿童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平台。为了更好地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我在工作中注重以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努力发掘学校德育主渠道功能,引导学生学习榜样,树立理想,做志向远大的好少年“人之立世,不可无理想”,理想是人生前进的阶梯,唯有理想,奋斗才会有具体明确的目标,

3、未来生活才会有美好和希冀。可见,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远大的理想意义重大。在农村,很多家长由于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对子女的教育比较简单粗暴,只注重行为教育,缺乏一些思想认识上的教育。而且农村小学生生活范围小,对事物的认识单一肤浅,对人和事的看法都只注重眼前的表面东西,很多小学生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当问及他们“你为了什么而上学”时,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考大学、将来找个好工作、挣很多钱”。根本就缺乏对理想前途的认识和为了目标的实现而奋斗的意识。因此,让他们各自在成长过程中树立远大的理想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年龄和心理因素,小学生对英雄、榜样有一种自然的崇拜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学生有很好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不仅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而且还会熏陶学生的情感,从内心产生动力。于是以学雷锋活动月为契机,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以“学习榜样,树立理想,做志向远大的好少年”为主题的系列活动。1、学习雷锋事迹,感悟“钉子精神”讲雷锋故事、背雷锋名言、读雷锋日记、论雷锋精神、唱雷锋歌曲、看雷锋电影,让学生充分感受雷锋的“钉子精神”,真正懂得“为人民服务”的真谛。2、学习先辈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学习革命先辈的光荣事迹,开展了“像小萝卜头那样”,“与刘胡兰姐姐比童年”,“我想对革命烈士说”等一系列活动,并向低年级同学讲英雄的故事、讲身边榜样的故事、讲自己成长的故事,通过活动,榜样发扬的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助人为乐等优良品质

5、在学生心中熠熠升辉,个个表示要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时刻准备着为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贡献智慧和力量。3、角色体验,学习榜样见行动开展“争做别人学习的榜样”活动,引导学生把学习榜样落到实处。从爱父母、爱同学、爱集体、爱学校、爱周围的人的小事做起,把榜样的力量化为实践行动。如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给他人送去一点关怀;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为洁净校园出一份力;植绿、护绿、爱绿,我们在行动;为社区打扫卫生、清除社区乱张贴他们把关爱送给了家人,送给了同学,送给了朋友,送给了身边的每一个人。活动过程中他们自主组织,相互了解,互帮互助,共同上进,学会了合作、学会了体谅,学会了自主思考,更学会了如何

6、去做一个对身边人有益的人,在学习榜样的同时也成为了别人学习的榜样。通过开展“学习榜样,树立理想,做志向远大的好少年”系列活动,同学们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得到了感悟、提高,精神面貌有了可喜的变化,日常规范有了明显的改进,道德品质稳步提升,学生爱教师、爱学校、爱家庭、爱社会的感情得到了进一步激发,使班级出现了以“平常心”做“平常事”这样一种高境界的良好氛围。二、以活动为载体架起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桥梁,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感悟、升华,培养美好的情感。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家庭中家庭成员的相对减少,孩子成为家庭生活的中心,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健康成长。重视家庭教育,已成为众多家长的共识。这时候,家

7、长已成为孩子教育的积极参与者。家长重视教育投入,重视孩子的发展,以期进入主流社会,这似乎成为家庭教育追求的目标。但是其中暴露的问题也是很尖锐很突出的:部分家长认为孩子除了物质上由家庭负责外,教育的问题应该全是学校的责任。所以只重物质生活,忽视精神生活,害怕孩子吃苦,不让他们做家务,不少学生在家里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的回到家里,除了看电视、玩电脑,就什么也不干。许多孩子常常身在福中不知福,对父母的照顾视为理所当然,导致了孩子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缺乏在艰苦成长路上的品格力量,只知道追求生活享受,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性、自私、争强好胜,失去了勤奋努力、自强自立、吃苦耐劳、团结友爱、事业心、责任感等

8、许多可贵的东西。“教先从家始。”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孩子极易受家庭的影响。离开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在学校里受到的教育,到了家庭可能就“一笔勾销”。要使学校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只有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系,使家庭和学校形成一股教育合力,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而单纯的说教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必须以活动为载体架起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感悟、升华,培养美好的情感。1、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创造互动氛围邀请家长来校观摩课堂教学,和孩子一起听课;参与一次主题班会活动;参加一次班级家教工作研讨活动。通过“开放日”活动,使家长正确认识学校教育,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孩子的能力、特长、兴趣

9、,了解教师的教学工作和新时期学校课堂教育教学特点。协助教师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味亲情,增强教子意识,增强家校合力。2、开展“护蛋行动”,培养感恩之情学生把新鲜的生鸡蛋打扮一下,取个名字,写上出生年月日。每天把生鸡蛋带到学校,放学后带回家,如此连续一周,每天请老师在蛋壳上签字。万一鸡蛋打破了,护蛋行动可终止或重新再来(由学生自行决定)。新鲜的蛋就像幼小的孩子容易受伤、容易碰坏,学生小心地去照顾,有了当父母的感受,他们体会到从小到现在长这么大,父母照顾自己不仅是关心而已,还需要长期的耐心,有了这一段关心和责任的体验,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与劳累,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3、“到父母工作场

10、所走一走”活动每个学生都要到父母的工作场所走一走(或与父母一起下地干活),参与到父母的工作和生活中,了解父母的创业史,体味成人的艰辛,明白有钱不是理所当然的,需要艰苦奋斗才能获得,未来要靠自己去创造,只有自身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才可能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通过活动学生立志一定要从小好好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学习之余要多关心父母,要用优异的成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4、开展家务劳动竞赛,培养劳动观念 为了培养学生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心和义务感,要求学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并请家长对学生在家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我班一个月总结一次,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我班还开展了家务劳动竞赛,如叠衬衣、钉扣子、缝沙包、

11、切萝卜丝、床铺整理、洗衣服以及家庭生活知识竞赛等活。家务劳动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不少学生在科技节中的许多小制作、小发明就是来自家务劳动中受到的启发。许多家长也反映学校举行的家务劳动使她的孩子改变很多,学生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社区公益劳动,成了家长的“小帮手”5、开展“我与父母同读一本书”活动,体验感悟人生利用图书馆积极向学生推荐的经典文化读物,引导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开展“我与父母同读一本书”活动,把 “书香校园”活动与家庭亲子教育联系起来。倡导营造一个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用心阅读经典、阅读书籍文化中认识世界、感悟人生。以读书体验为基本途径,开展

12、了一系列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较好地实现了教育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取得明显的教育效果。三、以社会为纽带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平台,开展各项实践活动,推进未成年人的道德养成。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应该说,学校是主阵地,家庭是基础,社会是纽带。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勤动手、勤动脑、勤思考的良好习惯。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他们积极参与社会,融入社会、了解社会,从小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助人为乐意识、服务社会意识,既锻炼自己、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又获得道德体验、陶冶情操,为他们以后的人生打

13、下坚实的基础。1、开展德育实践,发挥育人功能以德育教育基地为依托,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德育基地的育人功能。清明节到校外德育基地参观大钊故居和大钊纪念馆,通过向学生介绍革命先烈的动人事迹,使学生明白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激发学生对先烈的崇敬,对幸福生活的珍惜,树立起将来建设好伟大祖国的责任心。以基地为依托,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德育教2、积极参加公益劳动,锻炼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美德。为了锻炼学生的劳动意识、吃苦精神,组织学生到学校的劳动基地种植农作物,到街道清扫垃圾,捡拾白色污染等,对于参加这些活动,同学们积极性很高,乐于参加,表现在活动中不怕苦,不怕

14、累,不怕脏,互帮互助,争先恐后。既锻炼了他们相互协作的能力、野外组织能力,又从中懂得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以及珍惜劳动成果的美德。开展社区调查和服务体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3、利用寒暑假,给学生安排具体的实践课题。如开展家乡的变化等实践调查。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建设和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立志为建设新农村,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4、开展历练自我,独自生存的野炊活动为训练学生的野外生存技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动手动脑的能力和良好的

15、意志品质,同时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大自然,增强爱护大自然的意识。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野炊活动。学生们自由结组,各有分工,他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大家品尝着自己的“杰作”,心里油然而生一种劳动收获的成就之感。此次活动让同学们亲身实践,接受教育,挑战自我,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不仅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课余生活,而且培养了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提高了综合素质,充实而又温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继续开展以学生现实生活为基点,以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学生体验教育为轴心的第二课堂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