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型教学设计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9637367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型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型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型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型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型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型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型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湘教版 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型教学设计高三 地理 介卫卫一.课型:新知教学课 课时:1课时二.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分析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了解城市的变化。2.运用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资料,进行讨论、分析,进一步理解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3、通过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的探讨,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逐步提高认识复杂地理问题的能力。 4、在问题剖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表达、交流、反思个人的见解,逐步提高合作学习、互相学习的能力。5、理解并掌握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并能由此进一步理解中国城市的发展之路以及科学的

2、城市发展观。 三.课型目标分析论证:1.课型目标的准确性分析:课标解读: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第一,以某城市为案例,结合该城市时间上的变化来掌握城市化的过程。第二,运用收集的包括文字、图表、影音等各类资料说明城市化过程表现和影响。第三,在资料的分析中落实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等重点知识,提高图文转换、概括表述等地理学习技能,培养一定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充分运用图表及文字资料,对地理事象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的能力,关键点是能透过现象找出本质。学生通过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的学习,基本能分析某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并结合生活经历或相关知识,说出所熟知的城市变化。然而,学生受活动时空范围限制,对

3、城市化这个概念及其动态时空发展过程缺乏全面认识,因此应该提供适当的资料作为案例或者情境,以便让学生对城市化有全面的认识。2.课型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其一是城市化的概念、主要特征和对经济社会的积极意义,其二是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其三是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本节内容与第三节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一)从城市化的概念入手,先讲城市化的主要特征,然后分析城市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尤其是对乡村地区的影响。(二)城市化动力机制教材简单介绍了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原因,内容包括城市化的一般前提、动力机制经济增长(工业化、第三产业)两个方面。(三)城市化的特点 本部分教材是以:“阅读”

4、和“活动”形式出现的,分别介绍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不同特点。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因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直接导致了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本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的活动设计从学生身边的实例入手,学生比较容易了解,容易掌握城市化的特点和形成过程。学生从身边的事例学习起来更容易参与活动,探索规律掌握学习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生成性问题为城市化动力机制,内容包括城市化的一般前提、动力机制经济增长(工业化、第三产业),解决此问题可设小问题(1)原始社会有城市吗?(2)城市是人类社会第几次社会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农业和手工业分离意味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3)利用“城市人口比重

5、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图”,引导学生比较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世界平均水平的差异,从而得出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经济增长(工业化、第三产业)即生产力水平的高低。绝大部分学生完成本节内容学习学习难度不大。3.课型目标的弹性分析:我校学生来源于农村,基础不一,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由于学生来自农村,对城市环境及其发展可能感到陌生,同时这部分知识在教材上呈现并不生动,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节课设计教学时必须考虑的因素。而新课标的要求是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所以教学时应充分运用图表及文字资料,面向全体学生,设置难度适中的一系列问题,生生合作,师生

6、互动,引导学生对地理事象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从而独立探究得出结论,激励成功,享受学习乐趣。四.教学过程程序教为学服务的互动过程学习目标与学习成果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思考:我国城市的房价为何居高不下?(从供求关系思考)生:我国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城市住房需求量大。利用同学们感兴趣的事件,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有效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兴奋点,唤起求知欲及参与意识。预习认标课前准备:按预习要求,完成预习内容。课上活动:提问:说出本节课的主要讲了几方面的内容。(答案不完善,组内同学补充)明确预习内容,检测预习效果,学生积极的融入课堂学习过程课件展示:

7、多媒体放映“廊坊市区图”、“廊坊市规划图”和“小地图见证大变迁”资料,提问:“同学们,廊坊市规模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生答:略自读课本36页内容完成下列各题:1.什么是城市化?2.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有那些?衡量城市化的标志是什么?3.城市化对促进经济发展有何重要意义?4.什么是乡村城市转型?在我国主要有那些类型?生答:略问题假设:不能回答出以上问题。解决方式:课本36页找答案。以上学习了城市化的过程,考虑: 1.原始社会有城市吗?2.城市是人类社会第几次社会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3.那么促使城市化的动力因素是什么呢?多媒体展示“三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城市化的推进图”结合课本37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提问

8、:1.世界城市化进程有何突出特点?2.是什么力量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3.城市化进程还与哪些因素有关系?生答:略学生活动: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总结。多媒体展示:“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示意图”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一些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试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2.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如何?3. 你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合理吗?说说你的理由。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有什么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生答:略问题假设:学生回答不出问题。解决方式:同组同学补充。学生归纳,总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列表对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

9、题:材料一:工业革命使英国由农业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工业的大发展改变了英国人口的布局,大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吸引了大量人口,出现了新的人口中心。18011831年,伯明翰、曼彻斯特、格拉斯哥、利物浦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城市和工农业人口的比重发生了重大变化。1851年城市人口已占全国总人口的52%。1851年国家在农业方面的收入是795万磅,在工业方面的收入则为1 171万磅。材料二: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国家总人口(单位:万人)农村人口比重城市人口比重英国(1851年)约1 80048%52%法国(1851年)约3 60075%25%俄国(1

10、851年)约5 90093%7%美国(1850年)约2 30087%13%(1)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欧美主要国家怎样的一种社会历史现象?(2)材料中的统计数字不能说明()A.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流动B.工业化程度越低的国家农村人口比例越大C.除英国以外其他国家都未开始工业化D.人身隶属关系阻碍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3)有关英国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城市人口的比重,已达到了90%以上B.是城市化发展得最早的国家C.从7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的现象D.目前农村人口仍大量流向城市答案:(1)工业革命把劳动力从农村引向城市,城市化进程开始。(2

11、)C (3)ABC“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城市化又是怎样的情况呢?”展示“我国五次人口普查城市水平”图思考:1.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在速度、动力方面有什么特点?2.现阶段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工业化有何关系?生答:略问题假设:我国城市化总结不完整解决方式:问题引导1.我国从经济划分是哪一类国家?2.近年来身边城市规模如何?利用多媒体学习新课,不但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兴趣,而且会升华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自学能力,识记知识点,掌握基础知识。通过读图分析,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由独立思考到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边学边练,学以

12、致用巩固知识。导入我国城市化知识点培养思考总结问题的能力,国情教育。转化练习多媒体展示练习题,完成下表:国家类型所处阶段起步时间目前速度发展水平城市人口比重与经济发展原因后果发达国家后期早慢高大相适应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衰落,城市外围地带建设了比较多的卫星城;市区范围明显扩大,城市边缘地带发展较快;出现了高水平的大城市连绵带;注重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城市绿化率保持早较高的水平。重视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和文物古迹;发展中国家中期晚快低小不相适应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给城市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进一步发展造

13、成很大压力;工业生产和城市拓展对当地生态造成很大破坏,导致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大幅度下降新知运用,巩固知识,提高知识应用能力测评调控完成练习册上的检测题(精选)。检测学习效果,查漏补缺梳理反思整理笔记,思考本节课的收获。1:放手不放羊,精心设计是关键。2:新课程导向性是前提,结合身边的实用性是基础,科学性知识性是关键。总结反思,知识内化,能力提升作业设计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城市发展的一些知识,那么城市的发展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呢?为下节内容的学习作铺垫板书设计:(一) 城市化1. 定义2. 城市化意义的表现(二) 城市化动力机制 社会经济发展(三) 城市化的特点1. 发达国家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比较2. 我国的城市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