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优生的心理剖析及教育对策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9635628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优生的心理剖析及教育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优生的心理剖析及教育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优生的心理剖析及教育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学优生的心理剖析及教育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优生的心理剖析及教育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优生的心理剖析及教育对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优生的心理剖析及教育对策学优生,即一般意义代写论文上的好学生,通常指在学业成绩上表现优秀的学生。学优生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好学上进、聪明认真、学业有成、遵纪守法,他们成绩好、分数高,常常是“三好学生、“奖学金的获得者。一俊遮百丑,周围人往往只关注学优生的学习成绩,无视了对其心理安康的关注。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开展,教育工作者发现,很多学优生身上存在自我意识过强、抗挫才能差、不擅长交往、成就焦虑等心理或行为问题。本文拟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对学优生的心理进展剖析,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一定的教育指导。一、学优生的心理剖析1认知方面1)过分看重成绩,自我期望高。学优生非常重视学习,看重成绩和分数

2、,将分数、名次看得高于一切,认为只要学习好,成绩优,其他的都无关紧要。学优生对自己要求高,认为“要做就做最好。即便一场极不重要的考试,他们也会全力以赴。虽然已经很优秀,但还是不满意,总感觉“做得还不够好、“可以做得更好,他们的期望值也在不断进步。2)过分关注自己的形象和别人的评价。学优生非常在意自己的“好学生形象,担忧给别人留下不良印象,因此对别人的评价特别敏感。他们倾向于把没有比较意味的情境看成对自己的评价情境。在这些情境中,他们更多地关心别人怎么评价自己,而不能完全投入到活动中。如在答复提问或与同学聊天时,常揣测着大家是否在关注自己,如何对待自己,而不能专注于谈话内容或从课堂提问中学习。2

3、情感或情绪方面1)高期望带来的负重心理。优越感的背后,学优生往往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不自觉地害怕被人赶上或超越,总感觉事情太多而时间不够用,没有事情告一段落而可以松一口气的感觉。为维持学习中的优势地位,常自我加压,增大学习强度和学习难度,自己常处于紧张状态,甚至连逛街、吃饭也都是匆匆忙忙的。和他在一起,周围的同学也常感到很有压力。2)患得患失的矛盾心理。学优生很少与别人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他们有成就,但很少或不敢有成就感。既想“夸耀自己的成绩,但又担忧别人的议论,更担忧“骄傲使人落后,怕万一考砸了,被大家嘲笑;既想与同学交往,但又不愿投入时间和精力,更担忧会遭到回绝;既想尽情地放松自

4、己,却又担忧会影响学习,所以学优生常给人以谦虚和慎重的感觉。3动机与意志方面1)学习上有较强的成就动机和意志力。学优生通常具有较强的成就动机和进取心,为了获得理想的成绩,为了获得更多的赞誉和认可,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他们不断地抑制困难,战胜挫折,承受压力,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也表现出极强的韧性和毅力,可以抑制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干扰或障碍,维持原来的学习目的和方案,表现出较强的意志力。2)抗挫折才能差。由于父母、教师的过度保护,学优生通常缺乏生活的独立性,缺少挫折或失败的体验,他们情感脆弱,心理承受力差,难经挫折;另一方面,周围人的高期待、严要求常常给学优生带来很大压力,所以学

5、优生通常赢得起输不起,无法面对由高处跌下的落差。他们无法容忍自己失败,稍有失误,便疑心是否“优秀,进而失落、自卑、消沉,甚至否认自己。4行为方面1)学习投入多,其他活动参与少。学优生通常把学习看得很重,他们勤奋好学,恨不得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抓学习,除了学习,个人兴趣很少,学习的兴趣也仅限于专业学习;为得高分,甚至牺牲个人的兴趣爱好。他们不太注重人际交往和集体活动,很少花费时间与同学交流或一起活动,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才能的开展明显受到限制。2)独立活动才能强,合作精神差。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优生崇尚个人奋斗,偏爱独立学习。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他们也习惯于单

6、打独斗,孤军作战,争取自己解决,很少想过要与同学合作一起解决。独立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学优生的潜能,进步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才能,但没有别人的合作与互助,个人才能的拓展、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等才能的开展始终会有一定的局限。二、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行为问题在关注学优生优点的同时,应该警觉他们可能出现的消极心理或行为。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1虚荣心强,自负、自我中心教师的偏爱、同学的羡慕长期的荣誉感和优越感极容易转变成虚荣心,使学优生形成“光环依赖。主要表如今自命非凡,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强;时时处处想表现自己,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赞赏和关注,不容许别人轻视自己;小心眼、爱面子,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就感到不

7、舒适。久而久之,容易形成自负、自我中心、嫉妒等消极心理。2.争胜心强,不能正确认识竞争学优生通常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成功欲望,他们争胜心强,处处争强好胜,事事想赶超别人,不能容忍别人超过自己。他们崇尚个人奋斗,对同学间的正常竞争存在认识偏向,认为竞争的结果非胜即败,通常缺乏友好竞争、实现双赢的理念和心态。他们通常亲密关注周围同学的学习并存“戒心,但不轻易与同学交流真实思想,缺乏共同进步的良好心态。3.成就焦虑,不能容忍失败由于教师、家长寄予厚望,同时自我期望值较高,学优生通常有较高的成就焦虑,总想着要超过别人,或者担忧被别人超过;尽管非常努力,但又担忧考不好,担忧发生令人害怕的事情,对失败恐惧和

8、焦虑。“想赢怕输的心理重压,使学优生变得异常脆弱,偶遇失误或教师的批评便容易一蹶不振,郁郁寡欢,进而疑心自己,产生失落心理。转贴于论文联盟.ll.4追求知识的片面开展,综合素质不容乐观尽管学习投入多,但学优生的综合素质仍然令人担忧。容易出现以下问题:1)知识面窄,侧重书本知识和专业课的学习,无视其他知识的积累;2)兴趣狭窄,业余爱好少,为了学习,甚至放弃个人的兴趣爱好;3)重知识、轻个性和才能,活动或社会理论参与少,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社会适应、心理素质等均不容乐观。另外,学优生中不乏劳动观念淡雹劳动习惯差、社会责任感及道德感差的学生。5人际关系的困扰,内心孤独和空虚“独学而无友,那么孤陋而寡

9、闻。由于学优生平时只关心学习,加上虚荣、竞争心理的存在,他们很难与同学进展真正有效的沟通。久而久之,容易与同学疏离,甚至被集体孤立。尽管努力得到大家的理解和认同,但沟通的广度和深度常常受一定的限制,因此内心压抑和孤独。加上学优生的知心朋友较少,遇事也只能“单打独斗,长期下去容易造成交往障碍。三、教育对策在全面、客观地剖析学优生心理的根底上,应针对其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相应的引导和教育,促进其不断开展和完善。详细地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增强其自我教育的意识和才能学优生的不良心理或行为,多与他们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对待自己的成绩有关,因此要从以下几点对他们进展引导:1)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10、正确地对待外界的期待和评价,确立适当的抱负程度;2)认识到“好学生应是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开展,既要关心学业成绩,更应重视品德和个性的安康,不能过分地迷恋分数;3)树立正确的成败观;4)合理地调适自我,保持安康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自我平衡才能。2施行挫折教育,增强其抗挫才能首先要培养正确的挫折认知:人生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挫折不可防止,但挫折并不可怕,经历挫折能使人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其次正视挫折,并想方法解决、战胜挫折,积累挫折经历。另外,应创设挫折情境,或参加社会理论,亲身体验挫折,在理论中不断磨炼自己,进步适应才能和心理承受才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3.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竞争

11、鼓励个体发奋进取,积极向上,可以调动个体的潜能;合作注重参与和互动,有利于进步合作才能和团队意识,锻炼人际交往才能;两者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可以组织歌咏、演讲、绘画比赛等活动,使学优生认识到合作的乐趣和重要性;也可以提倡合作式学习,组成学习合作小组,定期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在互帮互学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是个体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应引导学优生建立安康和谐的人际关系。首先应抑制心理上的障碍,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交往时应把握平等、宽容、理解、真诚互助的原那么,积累成功的经历;同时应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还应通过群体活动或社会理论活动,如课堂讨论、文化娱乐等

12、来进步自己的人际交往才能。5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为其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首先要以学生为本,淡化优、差生的区分,引导学优生正确对待荣誉,正确认知成绩分数;在注重学习的同时,更应重视健全和完善个性品质。教师既要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又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安排或创设活动情境,培养其合作精神,进步其人际交往才能;还需要加强道德教育、人格教育和心理安康教育,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综合才能。参考文献:1叶积德学优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青海教育,2001(9,10).2田爱春优秀生常见的心理问题J中小学心理安康教育,2022(10).3闫勤优秀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J中小学心理安康教育,2002(5).4廖丽华学优生的心理缺陷问题不容无视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2(5).5黄荣平对学优生的心理分析及教育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考虑,2022(7,8).转贴于论文联盟.l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