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逆变器在华生存现状:机遇挑战并存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9635461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企逆变器在华生存现状:机遇挑战并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外企逆变器在华生存现状:机遇挑战并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外企逆变器在华生存现状:机遇挑战并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外企逆变器在华生存现状:机遇挑战并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外企逆变器在华生存现状:机遇挑战并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企逆变器在华生存现状:机遇挑战并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企逆变器在华生存现状:机遇挑战并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逆变器系列专题一逆变器外企在华命运多舛2012年是不寻常的一年,“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光伏行业里的分水岭,是光伏业披荆斩棘涅槃路上意义非凡的一年。国际局势不稳定因素与日俱增,能源对一个国家的战略意义不言自明,中东、南海问题升级,司马昭之心路人皆能源。当前油价飙升,循可持续开展之路,太阳能光伏行业之开展,正如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前景无限好。2012年的各大论坛和峰会上,专家预测太阳能发电在未来的几年内将可能达到平价上网,由此将带来对太阳能发电的巨大需求,这将点燃国内太阳能光伏市场爆发式增长。中国的光伏行业跌跌撞撞地成长,利弊参半。利:中国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制造基地,市场潜力巨大

2、;弊端:两头在外,一直被视为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反观时下种种不利因素:补贴降低。政府补贴光伏的初衷就是为了最终让其不再享受补贴,让其独立自主,走向市场,直面竞争,长远来看是好事。美国牵头的诸国双反,使得我光伏企业的开展一波三折,但这一切终究只是中国光伏企业拓展市场凯歌中的一支插曲。市场的选择永远都是正确的,那就是中国的产品具有极强竞争力。当市场上的同类产品无法通过正常的市场行为在竞争者中取胜时,政府的作用就主动或被动地出现了,各个时期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恰恰证明了这一点。中国被称之为光伏制造基地,然而其中90%以上出口,欧洲为主体市场,那是因为欧美市场有需求。在地球的另一边,公用和民用的发电

3、项目遍地开花,技术日臻成熟。反过来,系列的因素正好促进国内市场启动,经历了雨和火的考验,中国的光伏企业,是时候掘进了,中国光伏终端市场的大规模应用指日可待。在这里引用IMS Research对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与逆变器行业分析的结论,在2011全年,价格的下跌使光伏全产业链的毛利润从17%下滑至2011年四季度的12.4%。在这环节中,逆变器企业在谈到其利润时,手指来一个直线攀升的动作,作为光伏电站的关键设备之一的逆变器市场越来越被重点关注。近期,组件下跌与国内装机容量目标大幅上调,据目前组件甚至爆出4.85的历史低位,业内专家预测,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未来的几年内,很快就会实现平价上网,

4、到时真正的光伏电站暴风雨时代即降临。众所周知,逆变器是光伏电厂与电网之间的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将重点探讨在这个角力时期,全球逆变器大鳄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怎么样?为什么会出现在这种格局?其影响因素有哪些?有什么新的机遇和挑战?以与那些不得不重视的光伏逆变器存在的问题。据资料显示,2011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从2010年的23.6GW下降到23.4GW,减少了1%。德国光伏逆变器出货量从2010年的9.9GW下降至6.1GW,2012年1-2月新增光伏装机量2GW,3月底新增1.5GW,随着补贴削减,初步预计2012德国全年光伏装机量将维持在5-7GW。美国位居第二,从2010年1.5GW

5、增长至2011年的2.8GW,预计2012年美国光伏总装机容量在700万千瓦内。捷克某某国光伏逆变器出货量从1.5GW降至可怜的55MW。2011年,法国和意大利也有不俗的表现,但是受这两个国家削减光伏补贴、限制光伏安装量影响,2012年将出现180大转弯。2012年预计大幅增长的其它光伏逆变器市场包括印度、亚洲新兴市场、拉美和EMEA地区(欧洲、中东与非洲)。中国地区的光伏逆变器出货量增长幅度最大,从2010年的691MW暴涨至2011年的1.6GW,预计2012年可达6GW。受平均销售价格下滑影响,2011年,全球光伏逆变器营收下降14%,至44亿欧元(约61亿美元),降幅高于此前预计的1

6、0%。 排名企业国家2011销售量全球占比SMA Solar Technology德国31%Power-One美国2.63 GW 12%Kaco New Energy德国7.1%Refusol GmbH德国6.4%Danfoss Solar丹麦1GW4.6%Siemens Industry Automation德国0.98 GW4.5%Satcon Technology Corp美国3.5%Fronius International奥地利3.1%Ingeteam Energy西班牙2.8%Advanced Engergy美国2.7%2011年全球排名前十的光伏逆变器企业中有四家是德国企业,龙头

7、老大依旧是德国SMA,其市场份额达到31%。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Power-One以12%的份额位居第二。进入前十的还有Kaco (德国)、Refusol (德国)、Siemens (德国)、Satcon Technology Corp.(美国)、Fronius International(奥地利)、Ingeteam (西班牙)、Advanced Engergy (意大利)、Danfoss (丹麦)。2011年,上述10大逆变器企业共占据了全球75%的市场份额。但是在中国,他们却明显水土不服,比国产逆变器逊色不少。一批实力不俗的国产逆变器占据了国内市场的主场优势。据调查,在中国市场的推进过程中,

8、大鳄们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在华逆变器外企之共性与个性一、共性正如许多专家之言,太阳能光伏,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在行业开展的早期,就在世界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产业。就逆变器而言,这些外企进入中国市场,多会采取与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合作,合作形式多以代理产品,逐步到代加工,但很少会就核心技术共享。首先,理念和认知决定公司整体战略规划。认知先于行动,行动限于理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中国市场表现良好的外企,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必然不会低,大多数时候与其市场表现是呈正相关。对于一个有战略眼光的全球性逆变器企业,中国是无论如何都是一个需要足够重视的巨大市场。未来逆变器的战场上,清晰的战略规划,有效的执行力必定能

9、够成就其日不落帝国。其次,全球领先逆变器厂商无一例外,科技含量高,产品质量过硬,在全球有很好的口碑和销量。论技术和高科技,本文分析的全球十大国外品牌,普遍在相关的半导体材料、工艺技术、细节设计、产业链配套能力、标准化服务水平等方面优于中国的本土化企业的平均水平。一些逆变器企业从1992年开始就已经着手进展逆变器的研发了,产品也更新了好几代。产品质量始终是决定其竞争力和市场的核心因素之一,在这一点上,外企确实走在技术前沿,并且不吝用于研发的费用,这使得其产品保持着卓越的性能。第三,外企产品打入中国市场,产品先行,多管齐下。在对待中国市场的态度问题上,多数企业会首先选择代理商进展不同程度的代理销售

10、。第二种会选择销售人员和产品进入中国。其办公地点多设在一线城市,如、某某、某某、某某等地,信息感知、承受和传播速度相对较为敏感,物流相对兴旺。第三种会在中国设工厂,进展本土化作业,生产、销售、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一体化,最便捷地服务于中国市场。就本土化程度来讲,西门子、丹佛斯是目前逆变器外企在本土化程度比拟高的。第四种当市场培育达到一定程度,外企更倾向于选择有背景的国企和央企为合作对象,但合作内容大多不会涉与技术层面。企业逆变器入华时间团队SMA 2004年Power-One2010年某某Kaco 2010年销售团队Refusol 2010年、某某Danfoss2010年、某某、某某Siemen

11、s 2006年Satcon 2007年销售团队Fronius 2007年某某、某某、某某、Ingeteam 2010年某某Advanced Energy2010年、某某二、个性逆变器外企,进入中国的时间不同,依据不同公司的历史文化和策略,其在华竞争的章法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企业个性X扬,有的低调耕耘。SMA需更加重视中国市场随着中国光伏市场的开展,作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逆变器企业,SMA2011年的市场份额显著下降,分析其影响因素时,无法进一步打开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而SMA并不看好中国市场。SMA首席执行官兼首席财务官Pierre-PascalUrbon在分析201

12、2年可能出现的全球需求增长源时,将中国排除在外。他认为国外需求出现良性开展,北美和日本地区都是未来重要增长区域。认为亚洲竞争者的价格挑战和设备价格暴跌的影响是根源。 Power-one定位在公共实施项目市场 宝威电源Power-One将中国的产量从250MW提升到了500MW占其全球产能5GW的十分之一,并且在中国开始生产微逆变器。据了解,宝威公司2012年的主要着力点放在实现美国、中国、日本和印度等地公共设施级太阳能增长的资本化。2012年第一季度,亚太地区的公共事业级市场有力拉动销售业绩,功不可没,这些地区的收入上升到25%,相比上季度的17%有所上升。还指出,对于公共事业级逆变器销售来说

13、尤为如此。KACO深化合作正是瞄准了中国正在崛起的巨大市场潜力,KACO公司2010年进一步在中国实施其全球扩X策略,与某某的系统集成商中洋实业进展战略合作。在此引用KACO公司亚太地区负责人Leo之言,选择中国的主要原因基于国产的逆变器转换效率,结构工艺和逆变器的稳定性上与国际品牌存在一定的差距,假如中国上网电价补贴实施,逆变器的转换效率更为重要。而KACO逆变器以转换效率高,性能稳定,7年保质期等优质性能开拓中国市场。针对中国的市场需求,对KACO公司的逆变器进展适量囤货,以减少交货期长,运输时间长等现象,以现货的方式更快捷的服务国内顾客。REFUsol缩短与下游的磨合期作为全球名列前茅的

14、refusol,进入中国的时间确实比拟晚,2012年refusol宣布,在中国某某成立瑞福索新能源科技某某,目前该公司可在中国本地生产设备,以加强在中国市场的领导地位和客户服务。瑞福索中国区销售总经理姚尚女士坚信,依托品牌和技术优势,市场对越来越承受瑞福索。瑞福公司销售拓展总经理Michael Seehuber博士谈到:“中国的光伏市场成长迅速,并已经成为全球市场至关重要的成员。我们早已认识到这里所蕴藏的巨大潜力,中国在我们的全球战略地位举足轻重。某某公司的成立以与未来本地化的生产都见证了我们对于中国市场持续投资与长期开展的承诺。 目前瑞福索重点就在于如何缩短与中国市场的磨合期,尽快让客户熟知

15、和了解其产品,才能打开市场。Danfoss全球分布式逆变器技术的领导者。丹佛斯是光伏逆变器行业的先驱之一,丹佛斯非常看好中国市场。在理念上,丹佛斯逆变器的定位是做光伏行业的分布式概念领导者,是生产商,也是应用概念的提出者,光伏逆变器的分布式解决方案是丹佛斯首创提出的概念。用分布式逆变器来服务各种负荷的光伏电站,是丹佛斯最与众不同之处。Danfoss与京东方能源科技展开战略合作,可视为其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的重要布局之一。丹佛斯的目标群体商业级大型电站。目前,中国的逆变器市场,多为大型地面电站,荒漠电站,远离用电负荷区,丹佛斯将目光锁定在距离用电负荷中心较近的东部地区。因为丹佛斯分布式逆变器,在效率和本钱上都具有巨大的优势:250-1000V的超宽直流电压输入,高达98%的最大效率,多路独立的MPPT跟踪,智能集成的数据采集监控主从模式,平滑的有功功率调节和无功功率补偿功能以与完善的低电压穿越功能,可满足任何规模光伏电站的需求,能显著提高系统发电量。多个独立的MPPT跟踪,大大简化系统设计,可省却直流汇流箱、直流配电柜与多种不同规格的直流电缆,节省系统本钱。独特的多功能设计,检测简单,安装与维护安全简单。依托变频器打下的元件、渠道根底,丹佛斯可谓为本土化程度最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