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amp#183;仲恺(附答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9634004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amp#183;仲恺(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amp#183;仲恺(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amp#183;仲恺(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amp#183;仲恺(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amp#183;仲恺(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amp#183;仲恺(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amp#183;仲恺(附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一、是非题 判断下列句子对的则在句前画“n”,错误则在句前画“X”1、 ( V )原核生物细胞中的NA发目前染色体和质粒中。2、 ( X )病毒被觉得是原核生物由于它们具有所有原核生物的特性。、( X )所有细菌均有细胞壁。4、 ( X )微生物中的原生动物、真菌和细菌被觉得是真核生物。5、(X )在微生物生长的稳定期,细胞迅速分裂。 (单)6、 ( )微生物 菌落的成员全都来自一种单个细胞的祖先。、 ( X )为了抵御干旱环境,某些原生动物产生芽孢。、( X )在实验室中细菌很难形成菌落。9、 ( V )用来固化细菌培养基的多糖是琼脂。1、( V )为了进行新陈代谢微

2、生物体内必须有一定量的水。1、( X )精拟定量某些成分而配制的培养基称为天然培养基,又名半合成培养基。、( )真菌、原生动物和单细胞藻类中重要的繁殖措施是二分裂。、( X )出芽生殖过程在病毒中是可以普遍见到的。15、( X )称为嗜碱菌的那些细菌是可以在H.0以上生长的。6、( )真菌最适的生长条件是有点碱性的。7、( V )特殊抗微生物剂的选择取决于待解决物品中种类控制的微生物种类、抗微生物使用时的环境条件。18、( X )有机物可增进抗微生物剂成功的使用。19、( )消毒剂指的是消除所有微生物涉及微生物的孢子。20、( X )抗生素的抗微生物效果一般低于消毒剂和防腐剂。21、( X )

3、放在煮沸的水中灭菌需要30分钟。、( )干热较湿热灭菌效果好,由于干热合用于灭菌的物质如粉料物质、玻璃制品、设备和油料物质。23、( V )巴斯德消毒法是一种防腐的措施,如牛奶、啤酒和果汁,但没有灭菌效果。、( X )微波对微生物有很严重的副作用,因它们与生物的核酸反映,变化它们的构造。25、( X )酸类中用于食品防腐和控制微生物生长的是乙酸、丙醇和苯甲酸。6、( X )只发既有一种抗生素可用于治疗一种严重的肺病结核病。 27、( )对已知细菌种分类列表的权威手册是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8、( )所有藻类都是真核生物。 (和核酸)29、( X )病毒蛋白外壳称为衣壳,只由糖类 构成。30、(

4、 )大多数病毒两种基本的对称类型是螺旋对称构造和二十面体对称构造,或两者的结合。31、( V )噬菌体是在细菌中复制的那些病毒。2、( V )病毒复制过程中由宿主细胞提供的构造之一是核糖体。33、( X )病毒有抗青霉素的效应,因它们不具有基因组。34、( )灭活病毒是疫苗中使用的通过化学或物理措施破坏病毒基因组的病毒。35、( X )巴斯德消毒法能杀死牛奶或奶制品中存在的所有微生物。36、( X )生产腌黄瓜时,天然细菌将黄瓜中的蛋白质发酵几周。7、( V )食品的平罐酸败一般是由不产气的微生物导致的。、( X )将食品在沸水中浸360分钟,芽孢一般被破坏。39、( X )在制备要发售的果汁

5、时,一般的做法是将产品巴斯德消毒以便除去所有也许存在的细菌。0、( )作为食品的微生物重要涉及两类真菌:酵母和蘑菇。41、( X )字母CP代表单细胞多糖,即一种作为食品的微生物。42、( )细菌的许多用途中涉及在发酵工业上的应用,重要由它们产生多种酒精饮料。43、( X )用于葡萄酒发酵的糖得自淀粉类原料,例如葡萄。44、( X )冷杀菌即运用低温对微生物的破坏作用,部分杀灭微生物。45、( X )基因工程一般是通过用新基因来变化载体生物的细胞膜来操作的。4、( V )为了维持低微生物数,许多国家向自来水加入氯气。47、( V )作为污染批示物的大肠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肠杆菌,涉及大肠埃希氏

6、菌。48、( X )苏云金芽孢杆菌的一种有益用途是作为除草剂。9、( V )为了避免杂菌,特别是空气中的杂菌污染,试管及玻璃烧瓶都需采用合适的塞子塞口,一般采用棉花塞,也可采用多种金属、塑料及硅胶帽,并在使用迈进行高温干热灭菌。50、( X )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因此,用固体培养基分离微生物的纯培养是最重要的微生物学实验技术。1、( X )质粒作为细胞中的重要遗传因子,携带有在所有生长条件下所必需的基因。52、( V )大量服用抗生素的患者同步要服用维生素,这是为了补充因肠道微生物受克制减少维生素的合成。5、( X )芽孢是细菌的内生孢子,具有休眠、抵御不良环境和繁殖等功能。二

7、、填空题 在下面各名中用合适的词或词组填空。1、 细菌是指( )。2、 最常用于测量细菌直径的单位是( 微米 )。3、 最常用于测量病毒直径的单位是( 纳米 )。4、 1米等于 ( 10的六次方/一百万 )微米。5、 电子显微镜中用一束电子是由于电子束有极其短的 ( 波长 )。6、 细菌和微生物在显微镜镜检前必须染色,由于它们的细胞质一般是 ( 无色透明 )。7、 显微技术中复合染色法有抗酸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 )等。8、 革兰氏染色原理重要在于细菌的称为 ( 细胞壁/ 肽聚糖层 )的一种构造。9、 自然界中具有最大抗性的一种生命形态是细菌的( 芽孢 )。10、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细胞膜

8、具有两层平等排列的( 磷脂分子层 )。11、 由形成芽孢的细菌引起的疾病有炭疽、气性坏疽、肉毒中毒和( 破伤风 )。12、 煮沸法是一种杀死微生物的措施但细菌的( 芽孢 )能在煮沸的水中存活2小时以上。13、 在( 间歇灭菌法 )过程中,变化加热的循环周期,并使芽孢受到冲击转变为营养细胞。14、 巴斯德灭菌不能达到灭菌目的,但它用于减少( 牛奶、啤酒、果酒等液态风味食品 )中的微生物数量。15、 温和噬菌体是指( )。16、 细菌的芽孢用于( 抗性 ),真菌的孢子用于繁殖。17、 真菌的营养方式是( 异养型 )。18、 一般酵母菌所观测到的细胞典型形状是( 球形、卵圆形、柠檬状和香肠状等 )。

9、19、 真菌的细胞壁具有的纤维素、几丁质和葡萄糖的多聚体称为( 高聚物 )。20、 有几类水果和蔬菜目前可以运用( 辐射 )照射来保藏。21、 此前称为蓝绿藻的那些藻目前觉得是( 细菌 )的类型。22、 病毒只能在( 活的宿主细胞)中增殖。23、 甲型肝炎病毒重要通过( 摄入受污染食品 )传播。24、 最大的病毒大概像最小的( 细菌 )那样大小。25、 病毒的衣壳是由称为( 壳粒 )的反复的单位构成的。26、 灭活病毒的另一种措施是用脂溶性的溶剂如( 乙醇 )解决包膜。27、 人免疫缺陷病毒(HI)以NA为模板合成DNA,需要一种酶存在称为( 反转录酶 )。28、 病毒复制对宿主细胞的效应一般

10、是( 运用宿主细胞蛋白质合成机制来体现病毒所编码蛋白质 )。29、 虽然病毒能在实验室培养,严格意义上说它们不能在( 培养基 )中培养。30、 20世纪90年代幽门螺旋杆菌被认定是引起( 胃溃疡 )的重要因素。31、 沙门氏菌病原菌的诊断化验是在( 粪便中 )中检出沙门氏菌。32、 污染一般只影响肉的表面,但( 新鲜 )肉组织也也许受到影响,由于它们比较松散。33、 DP是热致死点,它是在给定期间内破坏微生物需要的( 最低温度 )。34、 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产生( ),因此可以使血细胞溶解。35、 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的区别是两者的( )不同。36、 用于杀死广泛范畴微生物的抗生素称为( 广谱

11、抗生素/窄谱抗菌剂 )。 三、选择题 选出一种最合适的答案1、已知引起人类疾病的最小病原体是( C )A 原生动物 细菌 C 病毒 D力克次氏体2、测定显微镜系统的放大倍数必须懂得( A ) A 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 聚光镜和光阑大小 数值孔径和光波长 D 显微镜工作距离3、与镜油折射率相似的物质为( B ) A空气 B 玻璃 细胞质 D水4、下面( B )代表自小到大体积增长的微生物系列。 真菌、病毒、细菌 病毒、细菌、真菌 C原生动物、真菌、力克次氏体 D 力克次氏体、病毒、原生动物5、下面哪两种染料( C )用在革兰氏染色法中。 A 美蓝和刚果红 B苯胺黑和石炭酸品红 C 番红和结晶紫

12、D 刚果红和美蓝6、热固定的环节在( )进行。 A 染色前 B染色环节结束前 C 只有用多步染色法时 D 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时7、相差显微镜观测( )是有价值的。 病毒 力克次氏体 衣原体 D酵母菌8、一纳米等于( ) A 千分之一毫米 B 千分之一米 百万分之一米 D 十亿分之一米9、革兰氏染色法酒精脱色环节后革兰氏阴性菌( C ) A 呈现蓝紫色 B 呈现红色 呈现无色 呈现深绿色0、大多数明视野显微镜可达到的放大率是( B ) A 一百倍 B 一千倍 C 十万倍 D 五千倍11、显微镜的聚光镜子承当( D ) A 控制进入观测视野光的亮度 减小玻璃的折射率C 放大物体 D使光线汇集成强束光12、微生物学中采用染色技术,是由于( B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