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翻译与断句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9632460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翻译与断句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文言翻译与断句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文言翻译与断句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文言翻译与断句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文言翻译与断句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翻译与断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翻译与断句(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频考点三文言翻译与断句一、文言翻译1.(2012广东)(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 (2)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译文:_(3)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译文:_答案(1)年成不好的话就把准备好的粮食用于救济,丰年再捐献,大体上如同社仓法,却又避免了社仓法的弊端。(2)(陶澍)最先编修了安徽通志,表彰忠孝节烈来激励民风(改良风俗)。(3)(陶澍)晚年准备把淮北的方法推广到淮南,但已经患上了风痹病,来不及完成这项工作。解析本题涉及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省略句及介词结构后置句等文言知识

2、。(1)赈:救济。乐岁:丰年。略:大体上。(2)旌表:表彰。以:表目的,可翻译为“来”。励:激励,劝勉。(3)病:名词用作动词,患病。竟:动词,完成。于准南:介词结构后置。2.(2011广东)(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答:_(2)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答:_答案(1)罗公招募擅长游泳的人,(让他们)拿着锋利的锯子隐藏在上游的水中。(2)(罗)并且延请读书人一一记叙那些事情,实在是个不寻常的男人。解析(1)句为省略句,“匿(于)上流水中”省略介词“于”。匿,隐藏。(2)句中“历”为副词,释为“逐个,一一地”。“洵

3、”为副词,释为“诚然,确实”。3.(2010广东)(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翻译下面的句子。(1)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答:_(2)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答:_答案(1)现在上天把(这个地方)送给我,不可错过(机会)呀。(2)皇上指挥军队渡过河水,擂鼓呐喊径直冲向敌人的队列。解析(1)句为省略句,应为“以之授予”的省略;(2)句中“麾”释为“指挥”,“鼓噪”释为“擂鼓呐喊”。4.(2009广东)(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翻译下面的句子。(1)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答:_(2)诏不许,然甚壮其意。答:_答案(1)(章献太后)对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

4、我参与国家政事,(现在看来)你大概错了。”(2)(皇上)下诏不批准,但是非常欣赏他的想法。解析(1)句中要注意:向(先前),预(参与),殆(大概)。(2)句中要注意:“诏(下诏),壮(以为壮,欣赏),意(想法)。二、文言断句5.(2011广东)(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罗 既 官 游 击 乃 遣 人 访 其 妻 以 重 金 赎 还 为 夫 妇 如 初 报 其 鬻 身 救 夫 之 义 也 此 事 不 足 训 然 以 视 少 共 艰苦 既 贵 而 厌 弃 其 糟 糠 者 其 厚 薄 之 区 殆 不 可 以 道 里 计 天 生 豪 杰 磊 磊 落 落 安 得

5、以 道 学 家 之 律 绳 之答案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解析对句子进行断句时,要注意断句标志词,如“乃”“也”“此”“然”“既”“其”“殆”“安”等。断句时句意完整通顺是首要前提。6.(2010广东)(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诸 将 已 得 宋 忠 颇 有 喜 色 上 曰 宋 忠 本 庸 材 以 利 口 取 给 谄 谀 奸 恶 货 赂 得 官 才 掌 兵 柄 便 尔 骄 纵 此 辈 荧 惑 小

6、 人 视 之 如 狐 鼠 耳 区 区 胜 之 何 足 喜 也 诸 将 咸 顿 首 称 善答案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解析根据全文内容,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对句子进行断句,注意断句标志词,如“也”“之”“曰”“耳”等。断句时句意完整通顺是最大前提。7.(2009广东)(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用“/”给下列文段断句。李 迪 贤 相 也 方 仁 宗 初 立 章 献 临 朝 颇 挟 其 才 将 有 专 制 之 患 迪 正 色 危 言 能 使 宦 官 近 习

7、不 敢 窥 觎 而 仁 宗 君 德 日 就 章 献 亦 全 令 名 古 人 所 谓 社 稷 臣 于 斯 见 之。答案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解析根据全文内容,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对句子进行断句,注意断句标志词,如“也”等。断句时句意完整通顺是最大前提。一、文言翻译1.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一要求?答案(1)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放在文言实词里

8、讲解了)。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2.本考点有何命题规律?答案全采用主观题形式,要求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这几个句子一般为: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考生须通读全文才能理解该句;含有关键词(重点实词、虚词)的句子,考生须熟悉关键词,特别是多义词,才能确定其义,准确译出,这是得分点;句式较特殊的句子,从表达方式上看,多为叙事性句子,少有议论性句子。二、文言断句广东高考断句题有何特点?答案文言断句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难点,广东卷一般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题目往往要求划出节奏即可,不要求标出具体的标点。2012年高考广东卷虽未涉及对断句的考查,但作为往年广

9、东卷连续考查的稳定题型,文言断句仍需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语境加推断,落实得分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一、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一)判断句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D解析D项中为一般句式,为判断句。2.翻译下面的句子。(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译文:因此无论地位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译文: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难道谁还能讥笑这吗?这就是我此次游山的收获。解析(1)“道所存也”为判断句。(2)“此得也”为判断句

10、。整合点拨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常见的形式有三种,一是以“者也”“也”“者也”“者,”作标志的判断句;二是以“为”“乃”“即”“则”“皆”“是”等作标志的判断句;三是无标志的判断句。判断句在翻译时一般译成“是”“就是”。值得注意的是,文言文中的“是”一般不作今天的判断动词“是”,而是作指示代词“这”等。判断句一直是高考翻译题中的重点,每年都有多套试卷考查到。如2010年湖南卷第10题“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这是一个没有标志的判断句,翻译时要考虑到这种句式特点。(二)被动句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组是()A.B.C.D.答案D解析D项中为

11、状语后置句,为一般句式。2.翻译下面的句子。(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文: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让自己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2)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译文:(墓中的)五个人,是在周蓼洲先生被逮捕时为正义所激奋而死在这件事上的人。解析(1)“为所”,表被动。(2)全句为判断句,“者,也”;有两个被动句,“被”“于”两字为标志。整合点拨被动句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个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 标志的被动句,即意念被动句。值得注意的是“被”字,它在文言文中有时表示被动,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但多数情况下为动词,如“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被动句也是高考

12、翻译题常考的句型之一。如2010年山东卷第13题“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中“常不见听信”就是一个用“见”表示被动的句子。(三)宾语前置句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A.B. C.D.答案D解析D项中为宾语前置句,为定语后置句。2.翻译下面的句子。(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译文:虽然这样却还不能称王的,这是从未有过的事。(2)其李将军之谓也?译文: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解析(1)宾语前置,“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2)“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整合点拨宾语前置句在文言倒装句中最为复杂,有三种类型:一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如“古之人不余欺也”;二是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

13、介词的宾语提前,如“沛公安在”“不然,籍何以至此”等;三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如“夫晋,何厌之有”“无乃尔是过与”等。宾语前置句虽是考试说明规定的考查句式,但在高考翻译题中并不常见,只是视选材而定。如2010年浙江卷第21题“吾为德请,财何为也?”“何为”就是一个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的例子。可译为:我为德行而请命,拿钱财干什么?(四)介宾短语后置句1.下列句子中,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介宾短语不能提前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答案C解析C项“于”应译为“到”。2.翻译下面的句子。(1)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译文: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他们,用威严的盛怒来震慑他们,他们最终也只是苟且以求免于刑罚却并不怀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顺却不会在内心诚服。(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译文:老虎犀牛从木笼中逃了出来,龟甲玉器在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