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9619998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理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药理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药理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药理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药理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理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学复习资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理学(药学)课程复习资料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氯丙嗪能阻断(多巴胺)、(M )、( a )等受体。2. 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学机制包括(冲动形成)障碍和(冲动传导)障碍。3.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肾毒性)、(耳毒性)、(变态反应)、(神经-肌肉接头阻滞作用)。4. 喹诺酮类药物是通过抑制(DNA回旋)酶而发挥抗菌作用。5肝素所致严重出血可用(鱼精蛋白)对抗;双香豆素所致出血可用(维生素K)对抗。6. 抗结核病药的临床用药原则是(早期用药)、(联合用药)、(坚持全疗程规律用药)、(适宜的剂量)。7. B2受体兴奋时使骨骼肌血管(舒张)、冠脉动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松弛)。

2、8. 治疗血吸虫病宜用(吡喹酮)。9. 苯妥英钠临床应用于(抗癫痫)、(治疗外周神经痛)、(抗心律失常)。10叶酸用于治疗(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与(维生素B12 )合用效果更好。 11.苯二氮卓类的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癫痫)、(中枢性肌松弛)。12克拉维酸抑制(-内酰胺)酶,氧氟沙星抑制(DNA回旋)酶,利福平抑制(DNA依赖的RNA多聚) 酶。13. 磺胺类药物与甲氧苄啶合用,前者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后者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双重阻断 四氢叶酸的合成。14. 阿司匹林的抗炎作用机制是抑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15. 对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有很强的杀灭

3、作用,治疗阿米巴病的首选药是(甲硝唑);用于病因性预防的 首选抗疟药物是(乙胺嘧啶)。16. Aspirin的镇痛作用机制是抑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morphine的镇痛作用机制是激动(阿片)受体。17. 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包括(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改变胞浆膜的通透性)、(抑制蛋白质合成) 和(影响核酸和叶酸的代谢)。18. 人工冬眠时常合用的三种药物是指(异丙嗪)、(氯丙嗪)和(哌替啶)。19常用的三类抗心绞痛药物是指(硝酸酯类)、(卩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钙通道阻滞药)。20. 西咪替丁是(H2)受体阻断药,哌仑西平是选择性(M1)受体阻断药,奥美拉唑是(H+-K+-ATP

4、)酶 抑制药,均可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21. 列举三种作用于不同受体(或酶)的治疗青光眼的药物:(毛果芸香碱)、(新斯的明或毒扁豆碱)、(噻 吗洛尔)。二、名词解释:1. 首过消除:药物从胃肠道吸经门静脉系统到达全身血循环前,部分被胃肠壁细胞和肝脏代谢,使进入全 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该作用称为首过消除。2. 药物消除半衰期: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其长短反映体内药物消除速度。3. 清除率:是机体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 药物被机体清除。4. 二重感染:正常人的口腔、鼻咽、肠道等处有微生物寄生,菌群间维持平衡的共生状态,长

5、期使用广谱 抗生素使敏感菌受到抑制,而不敏感菌乘机在体内生长繁殖。5抗菌活性:指抗菌药物的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能力,以最低抑菌浓度(MIC)或最低杀菌浓度(MBC)表 示。6. 肝肠循环:经胆汁排入肠腔的药物部分可再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 间的循环称为肝肠循环。7. 离子障:非离子型药物易透过细胞膜,而离子型药物不易透过细胞膜,该现象称为离子障。8. 耐药性:长期反复应用化疗药物时,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9. 肾上腺素作用翻转: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能将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翻转为降压作用,称为肾上腺素作用 翻转。此时,a受体兴奋时的血管收缩作用被取消,表现出

6、卩2受体兴奋时的血管扩张效应。10. 抗生素后效应:抗生素在撤药后其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时,细菌仍受到持久抑制的效应。11. 表观分布容积:当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后,体内药物按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时所 需体液容积称表观分布容积。12. 激动药:对特异性受体具有很强亲和力和内在活性的药物。13. 耐受性:是指机体在连续多次用药后反应性降低。14. 后遗效应:停药后仍残留在体内的低于最低有效治疗浓度的药物所引起的效应。15. 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为仅对增殖周期的某些时相敏感而GO期不敏感的药物,如作用于S期的抗代谢 药,作用于M期的长春碱类药物。16. 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吸收进入

7、体循环的相对量和速度。17. 拮抗药:是指对特异性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的药物。18. 副作用:是指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19内在拟交感活性:有些卩受体阻断药尚具有不同程度的卩受体激动作用,表现出部分拟交感活性,称为 内在拟交感活性。20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是指能杀灭处于增殖周期各时相的细胞甚至包括GO期细胞的药物,如烷化剂、 抗肿瘤抗生素等。21. 灰婴综合征:指早产儿和新生儿肝脏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肾脏排泄功能不完善,对氯霉素解毒能力 差。药物剂量过大可致中毒,表现为循环衰竭、呼吸困难,进行性血压下降、皮肤苍白和发绀。22. 后除极和触发活动:后除极是在一个动

8、作电位中继0 相除极后所发生的除极,其频率较快,振幅较小, 呈振荡性波动,膜电位不稳定,容易引起异常冲动发生,易引起触发活动。三、简答题:1. 简述钙通道阻滞药的临床应用。答:(1)心绞痛;(2)室上性心律失常;(3)高血压;(4)充血性心力衰竭;(5)心肌梗死;(6)肥 厚性心肌病;(7)动脉粥样硬化;(8)血管性疾病: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原发性肺动脉高压。2. 过敏性休克时首选何药? 为什么?答:首选肾上腺素。过敏性休克表现为小血管床扩张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循环血量降低、血 压下降,同时伴有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肾上腺素激动a受体,收缩小动脉和毛细血 管前括约肌

9、,升高血压,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激动卩受体可改善心功能,缓解支气管痉挛,减少过敏介 质释放,扩张冠状动脉,从而迅速缓解过敏性休克的症状。3. 简述阿片类镇痛药和解热镇痛抗炎药的镇痛作用特点。解热镇痛抗炎药阿片类镇痛药作用机制抑制环氧酶,减少前列腺素合成激动中枢阿片受体适应证慢性钝痛如牙痛、头痛等对多种疼痛均有效,一般应用于对其它镇痛药 无效的急性锐痛成瘾性无易成瘾4.简述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答:(1)替代疗法:应用于脑腺垂体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及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2)严 重急性感染;(3)防止某些炎症后遗症;(4)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过敏性疾病;(5)休 克;

10、(6)血液病:急淋、再障、血小板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过敏性紫癜等;(7)局部应用:湿疹等。5. 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可用何药解救?为什么?答:合用阿托品和胆碱酯酶复活药。有机酸酯类可与胆碱酯酶共价键结合,生成难以水解的磷酰化胆 碱酯酶,使胆碱酯酶失去水解乙酰胆碱的活性,导致乙酰胆碱在体内大量堆集,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 M 受体阻断药阿托品能迅速缓解M样中毒症状,剂量较大时还可解除神经节兴奋症状和中枢中毒症状,但不 能解除肌震颤。胆碱酯酶复活药能和血液中游离的有机磷结合,也能与磷酰化胆碱酯酶上的磷酰基结合使 酶恢复活性而水解乙酰胆碱,迅速解除肌震颤,但对M样症状效果差,所以两药需合用。6. 简述苯

11、妥英钠的临床应用。答:(1)抗癫痫:本品是治疗癫痫大发作和部分性发作的首选药;(2)治疗外周神经痛:对三叉神经 痛、舌咽神经痛和坐骨神经痛等有效;(3)抗心律失常:主要用于室性心律失常。7. 简述第一、二、三、四代头孢菌素类的特点。答:第一代:对G+菌作用较强,对青霉素酶较稳定,但对各种卩-内酰胺酶稳定性远比第2-4代差; 对G-菌作用弱,对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无效;对肾有一定毒性。第二代:对G+菌作用与第一代相仿或稍差,对多种卩-内酰胺酶比较稳定;对G-菌作用比第一代强, 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部分药物对厌氧菌有效;肾毒性较第一代小。第三代:对G+菌作用不及第一、二代,对多种卩-内酰胺酶高度稳

12、定;对G-菌作用比第一、二代强, 对铜绿假单胞菌和厌氧菌均有效;基本无肾毒性。第四代:除具有第三代对G-菌较强的抗菌作用外,对卩-内酰胺酶尤其是超广谱质粒、染色体介导的 酶稳定,无肾毒性。8. 简述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的临床应用。答:(1)心律失常:可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2)高血压;(3)心绞痛和心肌 梗死;(4)慢性心功能不全;(5)其它如甲亢的辅助治疗、偏头痛等。9. 简述吗啡治疗心源性哮喘的作用机理。答:(1)扩张外周血管,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2)镇静作用,消除紧张、焦虑、恐惧情绪, 降低心肌耗氧量;(3)降低呼吸中枢对C02的敏感性,使急促表浅呼吸缓解。

13、10. 简述普萘洛尔、硝酸甘油抗心绞痛的机制及其合用的优点。答:普萘洛尔属卩受体阻断药,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和收缩速度、降低血压等作用降低心 肌耗氧量(2 分);增加缺血区供血、改善心肌代谢。硝酸甘油为非内皮依赖性的NO供体,可增加NO浓度,通过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而降 低心肌耗氧量;舒张冠状动脉,促进侧支循环,使冠状动脉血流量重新分布,从而改善缺血区的供血。普萘洛尔和硝酸甘油合用可以协同降低心肌耗氧量,又互相弥补不足。硝酸甘油扩张静脉,减少回心 血量,降低前负荷,可抵消普萘洛尔扩大心室容积的缺点;普萘洛尔能对抗硝酸甘油因血压下降引起的反 射性心动过速。11. 简述常用利尿药

14、的分类、代表药物及其主要作用部位。答:(1)高效利尿药,代表药为呋塞米(或依他尼酸、布美他尼),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髓质和 皮质部;(2)中效利尿药,代表药为氢氯噻嗪等,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3)低效利尿药,一类为留 钾利尿药,代表药为螺内酯和氨苯蝶啶等,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另一类为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 的乙酰唑胺等。12. 试述卡比多巴与左旋多巴合用治疗帕金森病的理由。答:左旋多巴是多巴胺的前体,通过血-脑屏障后,主要在纹状体突触前由多巴胺能神经末梢内L-芳 香族氨基酸脱羧酶脱羧转化为多巴胺,补充纹状体内多巴胺不足,而发挥治疗作用(2分)。左旋多巴在外 周脱羧形成多巴胺后,易引起

15、外周不良反应。卡比多巴属外周脱羧酶抑剂,可抑制左旋多巴的外周脱羧作 用,可明显增加左旋多巴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从而提高左旋多巴的治疗效果,减少外周不良反应。13. 简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代表药物及其作用机制。答:根据药物作用的电生理特点,抗心律失常药物分为四类。(1)1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阻断心肌和心脏传导系统作用的钠通道,具有膜稳定作用,降低动作电 位0相除极上升速率和幅度,减慢传导速度挺长APD和ERP。根据药物对钠通道阻滞作用的不同.又分 为三个亚类,即 Ia、 Ib、 Ic。 Ia 类适度阻滞钠通道,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等; Ib 类轻度阻滞钠通道如 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美心律等;Ic类明显阻滞钠通道,如普罗帕酮、恩卡尼等。(2) 11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卩受体阻滞药,减慢4相舒张期去极速率而可降低自律性,减慢传导,如 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等。(3) 111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抑制多种钾电流.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 期,如胺碘酮等。(4) W类抗心律失常药:钙通道阻滞药,抑制钙离子内流,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减慢房室结传导性, 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等。14. 简述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答:A.长期大量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1)医源性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 2)诱发和加重感染( 3)诱发和加重溃疡(4)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高血压、动脉粥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