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读书报告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9619623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读书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读书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读书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读书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读书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读书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读书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文地质学基础读书报告水文地质学基础这门课程主要介绍的是有关地下水这方面的知 识,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水文地质学基础的研究对象与 内容1、研究对象: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 圈、水圈、大气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 化规律。2、特征:水文地质学是一门边缘交叉学科。3、研究内容: 1)地下水的形成、埋藏、赋存、分布2)地下水的运动3)地下水 的补给、径流、排泄4)物理化学性质、成份及形成原因5)地下水 的起源、循环、转化规律6)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水文地质学研究的是:地下水在于岩石圈、地幔、水圈、大气圈、 生物圈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其水量与水质在时间

2、和空间上的变化, 以及对各种圈层产生的影响,从而服务于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可持续 发展。地下水,是贮存于包气带以下地层空隙,包括岩石孔隙、裂隙和 溶洞之中的水。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量稳定,水质 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但在一定条件下,地 下水的变化也会引起沼泽化、盐渍化、滑坡、地面沉降等不利自然现 象。岩石上部水未饱和带,岩石孔隙或裂隙未被液态地下水充满,含 有大量空气。在包气带中的地下水称饱气带水,如土壤水。包气带水 受重力作用顺岩石的洞穴、孔隙、裂隙向下运动,但有时在包气带内, 因透水层中夹有扁豆状的隔水层,当包气带水向下渗透时,地下水受 其阻隔可局部饱和,

3、形成上层滞水。当地下水向下运动到一定深处, 遇到不透水层阻隔时,就不能往下运动了,于是在不透水层之上,地 下水便逐渐积成一层饱和带,这就是饱和带水。潜水: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的隔水层之上的饱和带水。隔水层顶 面即潜水的下界,潜水的上界为自由表面,称为潜水面。日常井水即 潜水,井水面即潜水面,其起伏与地面起伏一致,但起伏较小,还 与雨水补给有关,潜水的动力使潜水面起伏变小。承压水:处于两个稳定的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深处的承压水在 上部水体的静水压力之下,具有水头压力,打钻通过上隔水层,水可 自由喷出自流水。通过学习,我们掌握地下水在地质剖面中的分布;掌握含水层、 隔水层与弱透水层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

4、辨证关系(相对性);深刻理 解地下水赋存特征对水量、水质时空分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明确 按地下水埋藏条件划分的包气带水(包括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和按含水介质类型划分的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的概念及其一般特 点。地下水的潜蚀作用:地下水的剥蚀作用发生在地面以下,故称之。 机械潜蚀作用地下水流动缓慢,机械潜蚀作用较弱,但在黄土区较 常见,地下水可把黄土淘空,引起地面陷塌。化学溶蚀作用:地下水 溶有一定数量的CO2,其中约1%成H2CO3,故较纯水具有更大的 溶解能力,地下水CO2愈多,岩石溶解度愈大,溶蚀作用愈强烈, 迅速。影响潜蚀作用的因素:气候炎热多雨地区,地下水丰富,潜 蚀作用强。岩

5、性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石盐。构造运动弱, 有利于地下水长期作用,潜蚀强。中国是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 米,其中,地下水资源量为828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2300立方 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中国地下水超量开采严重,已引发诸多生态环境问题。目前,地 下水的年开采总量已突破1000亿立方米,占全国供水总量的20%。 其中,中国北方17个省、市、区地下水的开采总量占全国地下水开 采总量的88%,占北方17个省、市、区供水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全国有100多座城市和一些井灌区的地下水水位都发生了不同程度 的持续下降,有的地

6、方地下水资源已濒临枯竭。在中国沿海地区,由 于超采,地下水水位急剧下降,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使地下水 水质恶化,耕地盐化。在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超采,大量 植被死亡,土地荒漠化加剧。造成我国地下水超采状况的重要原因是 水资源缺乏统一管理,同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整体水平不高也是 一个原因。随着生态问题的出现,水文地质从水量为主,转变为水量与水质 研究并重。为了构建人和自然协调的、良性循环系统,以往现象归纳 为主的研究,已经无法满足要求,从成生角度出发,探索目标系统的 作用过程与内在机理,成为主流。经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建立起了地下水在各种因素影响下, 处在经常不断的运动之中的思想

7、。地下水在运动中要与其赋存环境发 生各种各样的作用,在改造环境的同时,本身也被环境改造,使得其 水质、水量及其运动状态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学习,我们在理解地 下水运动特点及水力学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重点掌握重力水运动的基 本规律一达西定律,学会运用达西定律和流网图来解释一些水文地质 现象,分析和解决相关的水文地质问题(包括地下水天然流量计算与 简单的井流计算)。同时也清晰地建立起运动的地下水与环境介质相互作用相互改 造,使水量、水质随着时空的变化而有规律的重新分布的思想。牢固 掌握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的概念并深刻理解其基本内涵。了解影 响地下水补、径、排特征的主要因素与机理。深刻理解含水层或含水 系统通过补给从外界获得水量、盐量和能量,通过径流将水分和盐分 由补给区输送到排泄区而后向外界排出的过程。弄清随着水分的交 换、运移过程,必然伴随着盐分的交换和运移,从而控制着地下水水 质和水量的分布规律。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