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中语文《召公谏厉王弭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9615490 上传时间:2023-12-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中语文《召公谏厉王弭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4高中语文《召公谏厉王弭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4高中语文《召公谏厉王弭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4高中语文《召公谏厉王弭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4高中语文《召公谏厉王弭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高中语文《召公谏厉王弭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高中语文《召公谏厉王弭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召公谏厉王弭谤【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了解国语的相关知识。2、读准“瞽、瞍、矇、耆、隰”等偏僻字的读音。3、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和文言句式。(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2、感受召公谏辞明白透彻、深入浅出的特点。(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虚心听取批评的情操。【教学重点】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及省略句式。【教学难点】感受召公谏辞明白透彻、深入浅出的特点。体会“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民本思想的重要意义【教具准备】多媒体、幻灯片。【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语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李世民二、结合注解,了

2、解国语的相关知识。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史,时代大约在战国初年共二十一卷,分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八部分,记叙由西周穆王二年起到东周贞定五十六年共538年各国内政外交等事件。司马迁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从此一般都认为国语乃左丘明所作。由于国语在内容上比较接近左传,又具有同样的史料价值,所以国语又有春秋外传之称。三、教师范读。四、学生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召公(sho) 弭谤(m)瞽献曲(g) 瞍赋(su)矇诵(mng) 耆(q)隰 (x) 阜(f)五、学生结合注释再读课文、理解掌握文言实词和文言句式。1、召公谏厉王弭谤谏:动词,劝说,劝告。(邹忌讽齐王

3、纳谏,)弭:消除,阻止谤: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失译文:2、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目:用眼睛看看,名词用作动词。表示敢怒不敢言。译文:3、是障之也障:防水堤坝,名词用作动词,堵住、阻隔。4、近臣尽规,亲戚补察亲戚:古今异义。古:族内外的亲属;今: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译文:5、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为:治译文:(省略句,例子如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医,使监谤者。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六、结合讲解和译文,学生三读课文,分析内容。(一)解析第一段内容1、请找出能体现厉王性格特征的词语,说说厉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虐、怒、杀”暴虐

4、凶残、残忍昏庸2、正由于厉王的行动,导致国人怎样?(从文中找出原句)谤王道路以目3、“国人莫敢言”,是国人真的沉默无语,俯首听命了吗?没有,而是即将“在沉默中爆发”,人民在沉默中孕育着反抗,这是高压下的沉默,是火山喷发前的死寂。(二)浏览第二段本段主要是召公的谏辞。1、召公对厉王弭谤的方法有何批评?(原文)明确:是障之也。(随后用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来说明堵塞言论的危害性。并指出“为水”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导”,“为民”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宣”。)2、古代天子听政如何广开言路?明确:直接的: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曚诵,百工谏。间接的: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

5、史教诲,耆、艾修之3、结合本段,说说天子听政为什么要广开言路?明确: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即民之“口”能说出国家政事的善败好坏,推行人民认为好的,防范人民认为坏的,才是丰富财用衣食的关键,这是国家生死存亡,治乱兴衰的大事。(三)浏览第三段召公如此精辟的论断,收到了应有的效果吗?明确: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十、讨论题。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课文对你的启示。(假如你是一个领导者,面对群众的意见你该怎么做?我们每一个面对别人对你的批评和意见,该怎么做?)十一、小结全文。召公谏厉王诽谤是先秦散文中的现实主义名篇。文章描写了周厉王得知人民不满后,不仅不加悔改,而且变本加厉地对人民进行镇压,致使人民敢怒不敢言,终于“流王于彘”,也从侧面反映出人民力量的伟大,从而揭示出压迫愈重,反抗愈烈的历史规律。更向领导者提出一个真理理:要广开言路,多听群众的意见,听不同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促进我们学习、工作、事业的顺利健康发展。十二、作业布置下课后,请同学给我们提提意见,听听他们对我们都有什么样的意见;回家后,请爸爸妈妈给我们提提意见,听听他们对我们又有什么样的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