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并行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9612741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并行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让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并行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并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并行(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龙源期刊网 http:/让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并行作者:路春芳来源:现代教育科学 中学教师2010年第06期一、案例描述案例一:从小双耳全聋的周婷婷在父亲的教育下16 岁成为大学生,并被美国加德特大学录取为研究生 第一个中国聋人研究生;而仅初中毕业的父亲周弘提出了全新的 “赏识教育 理论。周弘认为,赏识理念能促进每个人的自身和谐,夫妻间的婚姻和谐,家庭中的亲子和 谐,企业中的团队和谐,它是和谐社会的细胞工程。周弘的理想是:让赏识理念走进中国每一 个家庭,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社区,每一个企业和团队。案例二:著名政论家、出版家邹韬奋在中华职业学校任英文教员,对学生犯错误就采用 “罚站教学法 ”,当时华

2、罗庚就是邹韬奋的学生,每当华罗庚谈起这位老师,都连称 “厉害!厉 害! ”。原来上邹老师的英文课,学生第一次答不出问题,就罚在原位站;第二次答不出,罚 到台上站;第三次答不出,罚上放在台上的那张桌子上面站。二十多年之后,华罗庚做了中国 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他也有一门训练孩子的 “绝招 ”,被人称为 “把学生挂在黑板上 ”。他叫 学生在黑板上演算,学生演算不出,就不许离开。据说有一位如今在数学界独当一面的学者, 当年曾被华罗庚 “挂在黑板上 ”两个小时,而这还不是最高纪录。这两位大学者对学生都是一样 的严格要求,并实施惩戒教育。案例三:美国作家巴德 舒尔伯格回忆他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对他

3、的评价精彩极了”,父亲对他的评价 “糟糕透了 ”。他从母亲的 “赏识 ”声中得到爱的力量,是他今后灵感和创 作的源泉;从父亲的批评声中得到警告的力量,不时提醒自己 “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在 这两种力量的鼓励下,他终于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二、案例的启示1. 关于赏识教育案例一所体现的是赏识教育理念。赏识教育理念对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感觉。我的感觉 是:赏识理念它很多时候是一种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境界,对它作任何一个的框定与解释都 会有不全面的感觉,因为赏识理念是一种最高智慧的体现。赏识教育认为生命的终极目标是幸 福,成长过程是生命的体验、思想的继承,是心态的回归,心灵的解放、舒展,是观念

4、的更 新、语言的突破。美国一位作家这样评价教育 “对孩子们来说,一句赞扬抵得上十句责 骂。 ”我国清代教育家颜元也说过: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虽然谈的是家庭教育,但对 于学生又何尝不是要 “奖 ”呢?2. 关于惩戒教育案例二所体现的是惩戒教育理念。汉语词典把惩戒解释为:对个人或集体问题进行的指 责,旨在控制某种行为。教育中的惩戒,是指对受教育者某种思想行为给予否定性的评价,使 其受到警示,旨在控制不良的思想行为。作为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学生来说,在其成长过程中犯 错是必然的,不犯错是不可能的。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对其错误行为进行指责并有效控制是必 需的,如果教师看着其犯错而不闻不问倒是教师

5、的失职了。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更加明确地 指出,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学生形成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培养学生抵抗诱 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可见,古今中外教育家都不否认惩罚的教育价值。事实上,正如中国青 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所说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 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3. 关于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的并行案例三中既有赏识教育,又有惩戒教育。人立于世,信心至为重要。学生的世界观、人生 观尚未建立,日常的表现是否得到家长、老师、长辈、同学等的肯定与赏识对他们而言十分重 要。赏识教育强调的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对学生多加鼓励,使他们在情

6、绪上得到满足, 使之学习心境保持 “愉悦 ”,从而使学生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都处于良好的活动状态,产 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强化学习效果,并取得求知的成功。然而,即使孩子是各方面表现都优 异的“好孩子 ”,过度的夸奖和赏识他们,可能增加孩子的依赖性。越是夸奖,孩子就越依赖大 人们的选择来决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不是形成自己的判断;二是会剥夺孩子的自豪感。儿 童教育专家玛莉琳 古特曼认为,那些小时候经常受到父母表扬的孩子,在他们步入生活后很 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失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下转 40 页)(上接 50 页)不再会很容易地 接收父母那种表面上的夸奖。过分 “赏识 ”你的孩子,必然会滑向溺爱的沼泽,对孩子百害无一 益,结果会害了孩子。一味的赏识或一味的惩戒,都有可能出现很好的或不理想的教育效果。把握不好尺度,则 “宽严皆误 ”,如何教育好孩子,这的确是一门学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 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 “惩戒”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让孩子在成长的过 程中,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一个能承担责任的人才是现代人。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 扬、批评、奖励、惩罚,都应该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 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因此我认为,赏识与惩罚是教育天平上的两颗砝 码,而天平的杠杆是教师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