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9609721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专题训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选择题(2016四川成都二诊)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下图示意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年、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读图,回答12题。120002008年,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是()A1 300米以下地带B1 3001 900米地带C2 500米以上地带D1 9002 500米地带220002008年,该地区1 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D人口

2、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答案:1.A2.B解析:第1题,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增大表示人均耕地面积增大,人地矛盾缓解,反之则相反。第2题,在1 900米以上的地方,这8年来人地矛盾有所缓解,最可能的原因是这个高度以上的人口向海拔低的地方迁移,人均耕地面积增大,所以人地矛盾有所缓解,故选B项。(2016安徽淮北一模)福建省长汀县地处福建西部,武夷山南麓。下图表示1988年与2011年长汀县土地利用结构。读图,回答34题。31988年长汀县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最有可能是()A沙漠化 B水土流失C酸雨 D次生盐碱化419882011年,福建省长汀县()A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环境改善B城市化发展快,耕地快速减少C

3、林地破坏严重,环境问题加剧D裸地面积减少,生态恢复良好答案:3.B4.D解析:第3题,该地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裸地面积大,因而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第4题,比较两图可以发现,该区域裸地面积显著减少,林地面积扩大,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城市空气可吸入性颗粒物包括PM10(直径10微米)及细颗粒物PM2.5(直径2.5微米)等,汽车尾气、工业粉尘的排放均是该类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下图示意我国北方某城市某年冬、春、秋三个季节PM10、PM2.5浓度的空间变化。读图,回答56题。5甲、乙、丙分别位于()A住宅区、城市主干道旁、风景区B风景区、住宅区、城市主干道旁C城市主干道旁、风景

4、区、住宅区D城市主干道旁、住宅区、风景区6图中冬季PM10污染物浓度较其他季节高的原因是()降水少风力弱工业粉尘排放多燃煤取暖A B C D答案:5.C6.D解析:第5题,图中甲三个季节PM10、PM2.5浓度都最高,可能是城市主干道旁;乙三个季节都最低,环境最好,应该是风景区;则丙为住宅区。第6题,我国北方冬季气温低,燃煤取暖会增加颗粒物的排放;同时北方冬季降水少,排放到空气中的颗粒物难以降到地面,使空气中颗粒物浓度不断增加。注意题干中“较其他季节高”,应该回答冬季特有的因素。生态环境质量反映人口、经济、环境三者的协调关系。读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轨迹示意图,回答78题。7我国生态环境质量

5、最优区域分布在()A东部沿海地带 B中部内陆地带C西北内陆地区 D西南青藏地区8引起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A防护林建设 B气候变化C经济发展水平 D环境污染答案:7.A8.C解析:第7题,读图中的经纬度可知,生态环境质量重心总体向东南方向偏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经济、环境三者之间协调关系最好,生态环境质量最优。第8题,结合图示与上题分析可知,生态环境质量重心偏移主要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2013福建卷)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910题。9.最适宜该模式的是()A河套平原 B黄淮平原 C辽东丘陵 D闽浙丘陵10循环农业

6、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城镇发展提供清洁能源促进民居集中A B C D答案:9.D10.B解析:第9题,该地区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和甘蔗,处于亚热带地区。据此判断该农业模式最适宜的地区。第10题,该农业模式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对于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清洁能源具有重要作用。11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陕西省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发展特色鲜明的农业循环经济。下图所示的陕西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应是()A平原区发展模式 B黄土丘陵沟壑区发展模式C盆地发展模式 D山区发展模式答案:C解析:图示有大型鱼塘、草场、大型沼气池等,

7、应该布局在地势平坦的区域。结合陕西地形分为三部分,北方黄土高原区、中部渭河平原区(海拔较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原,而是断落下陷的盆地)、南方秦巴山区,可知C项合适。二、综合题12(2016浙江宁波十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冰糖心苹果”具有味甜汁多,含糖量高的特点,生长期在410月份,采摘上市时间较晚,严格控制在每年的10月25日霜冻期以后采摘上市。下图中A地是著名的“冰糖心苹果”产地。下表为A地各月气温、降水信息表。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月份123456789101112最高均温()1.15.113.922.226.830.030.830.126.018.99.10.0最低均温()13

8、.18.10.08.212.114.917.016.110.94.33.010.1平均降水量(mm)223391016136312(1)根据材料,分析说明气候条件对A地苹果生产的有利影响。(2)简述图示地区过度发展苹果种植业可能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并为该地区苹果种植的可持续发展提几点合理化建议。答案:(1)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苹果生长期平均气温高,有利于苹果的生长发育和结果;采摘时间晚,苹果生长周期长;冬季寒冷,病虫害少。(2)主要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或盐碱化、土地退化);水资源锐减。建议: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

9、技投入,提高产品产量、质量;走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道路,提高产品竞争力;发展苹果加工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解析:(1)影响农业的气候条件,包括光照、气温、气温日较差、降水等方面,注意要结合材料回答。(2)干旱区过度发展农业,必然会造成荒漠化、盐碱化,以及过量用水导致水资源紧张等;建议可从加大科技投入、发展加工工业,以及走专业化道路等角度回答。13(2015福建卷)下图示意楚河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吉尔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资源丰富;农业以畜牧业和小麦、棉花等种植业为主。在楚河中游地区,中吉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居中亚地区前茅。楚河中游地区某中学的同学对造纸厂的规模是否扩大展开讨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看法。选择你支持的一种看法,并为其提供论据。A:可扩大造纸厂规模。B:不宜扩大造纸厂规模。答案:支持A。农业发展为造纸工业提供更多的资源;两国经贸合作的加强,资金来源更充足;先进设备的引进,林木等资源利用率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扩大。(其他言之有理也可)支持B。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大,市场有限;扩大造纸厂规模可能加剧水资源紧张;可能产生水体、环境污染;砍伐林木可能导致生态破坏。(其他言之有理也可)解析:讨论是否扩大造纸厂规模,要结合材料中的信息,从资源、资金、设备、市场以及对经济、社会、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等多方面展开论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