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与排故实训报告要点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9609560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检测与排故实训报告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汽车检测与排故实训报告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汽车检测与排故实训报告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汽车检测与排故实训报告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汽车检测与排故实训报告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检测与排故实训报告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检测与排故实训报告要点(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训报告实训名称:汽车检测与排故系另:信息工程系专业班级:电信121姓名:曾艳指导教师:王海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2014年11月28日目录1 实训目的与任务32实训期间的基本要求33完成实训的内容31.1 汽车整车技术参数测量31.2 汽车行驶系调整51.3 汽车电器设备检测81.4 汽车传感器检测81.5 发动机各参数检测91.6 蓄电池组起动机和发电机检测101.7 发动机故障码检验与调整114实训完成的步骤及时间115实训总结121、实训目的与任务汽车检测与排故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目标。在为期2周的实训中学生主要完成了以下任务:巩固和加深

2、已学过的汽车各组成部件的测量并在此过程中熟悉了汽车上的典型零部件结构。初步掌握汽车参数的测量和排故,并在过程中掌握汽车零部件的调整方法和操作技能,养成协同工作的良好习惯,并能正确的选择使用各种工具,量具。通过实践,增加学生在拆装工艺及汽车维修技术基础实践经验,通过整周实训,加强学生对汽车工程专业实际工作的了解,为今后上岗工作打下基础2 、实训期间的基本要求1. 学生按照分组准时到达岗位开展实训,不早退,不旷工;2. 认真听取实训教师指导,严格按照实训教师要求进行操作;3. 实训期间认真做好实训记录,在实训结束后完成实训报告;4. 实训期间若有事假、病假,严格按照学校规章制度履行手续。3、完成实

3、训的内容3.1 、汽车整车技术参数测量1 .1.1汽车的结构参数2 )车辆外廓尺寸:对车辆外廓尺寸的检测主要是检查车辆长、宽、高不得超过规定的车辆外廓尺寸限界。车辆的长、宽、高定义:(1)车辆的长它是指垂直于车辆的纵向对称平面,并分别抵靠在车辆前后最外端突出部位的两垂面之间的距离。(2)车辆的宽:它是指平行于车辆的纵向对称平面,并分别抵靠在车辆两侧固定突出部位(除去后视镜、侧面标志灯、示位灯、转向信号灯、挠性挡泥板、折叠式踏板、防滑链以及轮胎与地面接触部分的变形)的两平面之间的距离。(3)车辆的高:它是指在车辆无装载质量时,车辆支承水平面与车辆最高突出部位相抵靠的水平面之间的距离。此时,车辆的

4、所有固定部件均包含在此两平面内。同时车辆应处于运行状态。我国对车辆的外廓尺寸限界规定如下:车辆高w4m车辆宽W2.5m车辆长:货车、越野车12m;客车wi2m较接式客车w18m;半挂车辆列车w16.5m全挂车辆列车w20m3 )车辆的轴距它是指车辆在直线行驶位置时,同侧相邻两轴的车轮落地中心点到车辆纵向对称平面的两条垂线之间的距离。4 )车辆的轮距它是指在支承平面上,同轴左右车轮两轨迹中心之间的距离(轴两端为双轮时,为左右两条双轨迹的中线之间的距离)。5 )车辆的前悬它是指通过两前轮中心的垂面与抵靠在车辆最前端(包括前拖钩、车牌及任何固定在车辆前部的刚性部件),并垂直于车辆纵向对称平面的垂面之

5、间的距离。6 )车辆的后悬它是指通过车辆最后端车轮的轴线的垂面与抵靠在车辆最后端(包括牵引装置、车牌及固定在车辆后部的任何刚性部件),并垂直于车辆纵向对称平面的垂面之间的距离在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中规定:客车及封闭式车厢的车辆,其后悬不得超过轴距的65%最大不得超过3.5m其他车辆的后悬不得超过轴距的55%对于三轴车辆,若二、三轴为双后桥,其轴距以第一轴至双后桥中心线的距离计;若一、二轴为双转向桥,其轴距以一、三轴的轴距计7 .1.2、汽车最小转弯直径的测定试验为了评价试验汽车几何通过性的优劣,检验新试制或现生产的汽车的结构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或设计本身是否合理,需要测量汽车最小转弯直径和最大通

6、道宽度在试验中,为了测量以上两个尺寸,通常需要测量出以下4个参数(1)前外轮最小转弯直径di即汽车转向轮处于最大转角状态下行驶时,汽车前轴上距离转向中心最远的车轮轮胎外缘中心在地面上形成的轨迹圆直径。(2)后内轮最小转弯直径d2即汽车前转向轮处于最大转角状态下行驶时汽车后轴上距离转向中心最近的车轮轮胎外缘中心在地面上形成的轨迹圆直径。(3)最远点最小转弯直径d3即汽车前转向轮处于最大转角状态下行驶时,车体距离转向中心最远点形成的轨迹圆直径。(4)最近点最小转弯直径d4即汽车前转向轮处于最大转角状态下行驶时,车体距离转向中心最近点形成的轨迹圆直径。3.2 、汽车行驶系调整3.2.1、 离合器调整

7、1 ?离合器主要零件的检修(1) 离合器压盘的检修:离合器压盘的检测压盘裂纹的检验:应在彻底清洗后进行,若有裂纹及缺陷,应予报废。压盘平面度的检验:检测压盘工作面的平面度误差应不大于0.2mm可放在平板上用厚薄规检测。压盘表面沟槽的检验:由于摩擦片锦钉外露擦伤压盘表面,而使其工作平面磨出沟槽时,沟槽深度不得超过0.5mm检验沟槽深度可用图所示的平面度检验法。(2)离合器从动盘的检修:摩擦片的检修摩擦片的检验一般采用量具与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卡尺测量从动盘两面加钉深度。一般要求离合器摩擦片钾钉沉入深度应不小于O50mm使用极限为0.20?0.30mm摩擦片的修理与更换,要根据摩擦片表面的磨损情

8、况而定。如果其表面仅仅轻微烧蚀、硬化,可用锂刀或粗纱布磨光后继续使用。若摩擦片磨损过薄、破裂或摩擦片表面距佛钉头的距离小于0.50mn时,均必须更换摩擦片。当摩擦片厚度适宜,只有部分斜钉露出时,可加深钾钉孔重钾。2、离合器及操纵机构的调整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的调整,汽车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应30?40mm检查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可用普通直尺支在驾驶室地板上,先测出离合器踏板在完全放松时的高度,再用手轻轻推压踏板,当感觉到阻力增大(即分离轴承端面与分离杠杆两端面刚刚接触)时,停止推压,测出踏板高度,前后两次测出的高度差即为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的数值。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的调整方法。可通过调整分离拉杆上的

9、球形调整螺母来进行。该螺母旋入,则自由行程减小,旋出,则增加。调整合适后,锁紧螺母锁紧。离合器分离杠杆高度的调整调整分离杠杆的调整螺母,使分离杠杆端工作面距飞轮的高度为56士0?2mm即用深度尺测量分离杠杆端至减振器上的减振盘表面之间的距离为35.4士0.2mm)调整好后,锁紧螺母应予锁紧。离合器主缸推杆与活塞的间隙调整离合器主缸推杆与活塞的间隙应为O.2?O.7mm调整时,先松开推杆锁紧螺母,放长推杆,当推杆端头与活塞顶面接触时(凭手感),将推杆反旋1/7?1/2圈,用锁紧螺母锁紧推杆。用相同的方法,将工作缸推杆与工作活塞间的间隙调整为0.4?0.6mm3.2.2、 变速器调整(1)变速线(

10、变速线调节钮):后拨导轮的运动,就是由变速线的收放决定的。变速线的调节,直接决定了变速的精确度,是调节变速器最重要最费时的工作产生掉链(2)限位螺丝:限位螺丝主要的作用就是防止导轮运动超出其工作范围,常能除了极限的两个档位,并不会对变速精确度产生影响(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有所误解,经见到中间档位变速有问题,却在调节限位螺丝)(3) B张力螺丝:B张力螺丝作用是调节后拨与轮(的运动轨迹)与飞轮齿片之间的距离。32.3、主减速器调整(1)轴承预紧度的调整:主动锥齿轮轴承预紧度由调整垫片来调整。增加垫片的厚度,轴承预紧度减小;反之,轴承预紧度增加。从动锥齿轮(差速器壳)轴承预紧度则是通过拧动两侧的轴承调

11、整螺母2来调整的。拧入调整螺母,轴承预紧度增加;反之,轴承预紧度减小。(2)啮合印痕与啮合间隙的调整:对主、从动锥齿轮啮合印痕与齿侧间隙的调整要求是:主、从动锥齿轮应沿齿长方向接触,其位置控制在齿轮的中部偏向小端,离小端端部2-7mm接触痕迹的长度不小于齿长的50%齿高方向的接触印痕应不小于齿高的50%一般应距齿顶0.80-1.60mm,齿侧间隙为0.15-0.50mm,但每一对锥齿副轮啮合间隙的变动量不得大于0.15mm。324车轮定位1 .主销后倾和车轮外倾的调整定位用来检测车轮定位的装置各种各样,从简易式定位计量仪到应用计算机控制的四轮系统,应有尽有。根据所用车轮定位设备的具体型号,维修

12、人员要选择相应的使用说明书来参照执行。将测试数据与车辆出厂规定相比较,若有必要调整则调整,如果需要更换部件,应选用合适的替换件。所有车轮定位角相互之间都有关联,不论汽车结构和悬架型式如何,都应遵循先主销后倾角和车轮外倾角,后车轮前束的调整顺序。调整方法则因车的型号而异。2 .前束的调整前束是最后才能调整的车轮定位参数。除了那些带有球头销连接机构的车辆外,所有车辆要遵守的调整规程都非常相似,调整前束之前,首先必须确定前轮是否指向正前方、转向盘是否居中,然后松开转向横拉杆调节套筒上的固定螺栓,转动调节套筒(如图4所示),圈A前束调酸片?竭节尝的、状功岸出杆悦剋;使横拉杆两端移动。理想的前束应使车轮

13、笔直向前,最大限度地减小轮胎磨损,但由于影响前束的因素很多,车辆不可能达到此理想状态。对轮胎磨损、操纵性能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后,车轮悬架都设计有微量的前束。转向传动机构摆动轴心或摆臂摆动轴心错位(例如中央拉杆或齿轮齿条位置不当),都会引起前束变化。当上下摆动悬架时,前束变化会使车轮偏离正前方向。这种变化可能是仅由一个车轮变化引起,也可能是两个车轮朝同一方向或相反方向变化的结果。不管是哪种情况,只要车轮发生变化,都会导致前束变化,前束变化的后果是轮胎磨损加剧和操纵困难,甚至会使行车出现危险。前束变化不是指标,而是一种状态,处于此状态时前束设定值不断变化。它必须通过在各种悬架高度条件下用一定设备或

14、方法测量出的每个车轮前端指向来确定。3.3、 汽车电器设备检测汽车电器检测设备主要用于汽车生产线上针对整车、驾驶室,底盘,ECU各分系统进行产品质量管理,如电器线路检测,部件质量检测,ECU功能检测,ECU故障诊断,ECU程序下载、参数注入。电器检测设备主要采用模块化设计方式,即按不同的功能设计成相对独立模块,各个独立模块组合一起形成相应的设备。这样设备最大程度上满足不断更新的需求。从设备结构分为控制系统与执行系统;从功能角度分为测量模块(l/O,AD/DA,PWM,通讯模块(如USBCAN/LIN,TCP/IP,IIC)测试流程管理模块,数据操作模块,人机界面模块。根据生产线不同工位的需求对

15、检测设备进行模块配置,完成相应的检测功能。3.4、 汽车传感器检测传感器的检测方法有一个共同点,即主要通过测量有无输出电脉冲信号来判断其是否良好。下面以北京切诺基的霍尔式曲轴位置传感器为例来说明其检测方法。曲轴位置传感器与ECU有三条引线相连。其中一条是ECU向传感器加电压的电源线,输入传感器的电压为8V;另一条是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线,当飞轮齿槽通过传感器时,霍尔传感器输出脉冲信号,高电位为5V,低电位为0.3V;第三条是通往传感器的接地线。(1)传感器电源、电压的测试点火开关置于“ON,用万用表电压档测量ECUW7#端子的电压应为8V,在传感器导线连接器“A”端子处测量电压也应为8V,否则为电源、线断路或接头接触不良。(2)端子间电压的检测用万用表的电压档,对传感器的ABCE个端子间进行测试,当点火开关置于“ON时,A-C端子间的电压值约为8V;B-C端子间的电压值在发动机转动时,在0.3-5V之间变化,且数值显示呈脉冲性变化,最高电压5v,最低电压0.3V。如不符合以上结果,应更换曲轴位置传感器。(3)电阻检测点火开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