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树学题目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960893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6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树学题目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测树学题目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测树学题目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测树学题目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测树学题目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树学题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树学题目(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得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 案,并将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 共 15 分)1、胸高形率用( )表示。A、q0B、q1C、q2D、q32、一定期间内某调查因子的生长量,即为( )生长量。A、平均B、总平均 C、定期 D、连年3、根据林分( ),林分可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A、起源B、组成 C、年龄D、变化4、依据林分优势木平均高与林分( )的关系编制地位指数表。A、优势木平均直径B、优势木年龄C、优势木株数D、密度5、根据人工同龄纯林直径分布近似遵从正态分布曲线特征,林分中最细林木直 径值大约为林分平均直径的()倍。A、0.10.2 B、

2、0.40.5 C、0.60.7 D、0.80.96、立木材积表是载有各种大小树干单株( )的数表。A、平均直径B、平均树高C、平均断面积 D、平均材积7、采用平均标准木法测定林分蓄积量时,应以标准地内林木的( )作为选择 标准木的依据。A、平均材积B、平均断面积 C、平均直径D、平均高8、能够客观反映( )的因子,称为林分调查因子。A、林分生长B、林分特征C、林分位置D、林分环境9、枝干的形状,有通直、弯曲、尖削、饱满之分。就一株树来说,树干各部位 的形状( )。A、也不一样B、是一样的C、都是饱满的D、是尖削的10、设:测得一株杉木20年时的材积为:0.0763m3, 25年时材积为0.11

3、04 m3, 按普莱斯勒公式算得材积生长率为()%。A、 7.7%B、 77% C、 75% D、 7.3%11、径阶的组距多采用 2 厘米或 4 厘米,它们的径阶范围的具体通常采用( ) 法。A、上限排外B、下限排外C、内插 D、以上都不是12、从地位指数表中查得的地位指数,是指( )。A、林分在调查时的平均高B、林分在调查时的优势木平均高C、林分在标准年龄时的平均高D、林分在标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13、用水平角规在坡度为G的坡面上测得林分的胸高断面积为G。,若改算成水平 面上的胸高断面积6则()。A、G=G sin 0 B、G=G Cos 9 C、G=G eC 9 D、G=G tg 99

4、000 o14、在坡地上测定胸径时,测者所处位置应为( )。A、坡下B、坡上C、平坡处 D、以上都可以15、实验形数是( )提出的一种立木干形指标。A、希费尔B、普莱斯勒C、林昌庚D、斯马林二、填空题(每空 1分,共15分) 1干曲线自基部向梢端的变化大致可归纳为凹曲线、()、( )和相交于 y 轴的直线。2在同一株树干上,用区分求积式时,区分段数愈多,精度()。据研究,区分段个数一般以不少于()段为宜。3材积三要素是指:()、( )和形数。4角规测树的基本原理可分三角函数原理、()和()三种。5形数是指()与( )之比。6在林分调查中,常依据用材树株数占林分总株数的百分比确定()。7根据林分

5、具有()或者是(),收获表可分为正常收获表和经验收获表。8同一长度的树干造材时,削度大的树干用材部分长度较削度小的为();同一小头直径和长度的原木,削度大的实际材积比削度小的为(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于下列叙述,正确的打“丿”,错误的打“X”得分123456789101树干解析中,各龄阶的树高可以直接从树高生长过程曲线图上查出。2树干自下而上直径逐渐减小,其单位长度直径减少的程度称为削度。3在树高曲线上不但可查出林分平均高,而且可查出各径阶平均高。4材种出材率是某材种的带皮材积占树干总去皮材积的百分数。5纯生长量也称净生长量,它是毛生长量减去调查间隔期内枯损量以后生长的 总材

6、积。6林分生长的调查因子都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的。7利用标准木法一次测定即可测得蓄积生长量。8在混交林中,蓄积量比重最大的树种称为主要树种。9解析木的选择因研究目的而不同,为研究林木一般生长状况应选取林中细小 的树木。10某一伐倒木全长为 10.0 米,树龄为 20 年,则其树高总平均生长量为 0.8 米。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5 分)1-5: C,C,A,B,B 6-10: D,A,B,A,D 11-16: A,D,C,B, C 二、填空题(每小题 1分,共 18分)1平行于 x 轴的直线 抛物线2愈高53胸高断面积 树高4、同心圆简单原理 扩大圆原理5、树干材积 比较圆柱

7、体6、出材级7、最大密度平均密度8、短大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于下列叙述,正确的打“y”错误的打“X”12345678910yyyXXXXyXX、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 确答案的选项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 1分,共 14分)1如果某复杂林分有两个树种,其中一个树种有两个起源,另一个树种则分属 两个不同的世代,则此林分由( )个森林分子组成。A、2 B、3 C、4D、以上都不对2下面( )不是林分蓄积三要素。A、林分株数B、每公顷胸高断面积C、林分条件平均高D、林分平均形数3一定期间内某调查因子的生长量,即为( )生长量。A、平均 B、总平均

8、 C、连年 D、定期4以下关于评价立地质量错误的是 ( )。A、利用林分平均年龄和林分条件平均高的关系可以评价立地质量。B、利用林分优势木平均年龄和优势高的关系可以评价立地质量。C、利用固定标准地监测的系列蓄积量可以评价立地质量。D、利用临时标准地监测的当前林地蓄积量可以评价立地质量。5()测算林分蓄积量工作量大,精度较高。不仅能获得各径阶的材积,还 能求出林分材种出材量。A、单级标准木法B、等株数径级标准木法C、径阶等比标准木法D、等断面积径级标准木法6. 次调查法测算林分生长量的方法不包括()。A、材积差法B、林分表法C、一兀材积指数法D、角规控制检尺法7. 期初调查时未达到起测径阶的幼树

9、,在期末调查时已长大进入检尺范围之内, 这部分林木的材积称为()。A、进界生长量B、保留木生长量 C、净增量 D、进测生长量8. 从下面这张地位指数曲线图中可知基准年龄为()。A、50 年 B、100 年 C、150 年 D、200 年9角规测树的原理不包括()。A、同心圆原理B、相似三角形原理C、三角函数原理D、扩大圆原理10. 用生长锥在胸高处取得外侧的4个年轮宽为lcm, 般认为最近一年的胸径 年生长量为()。A、0.25cm B、0.30cm C、0.50cmD、不可能知道11. 测得某马尾松立木去皮胸径为20cm,其外侧1cm半径上有6个年轮,K为600,材积为0.2706m3,则材

10、积生长量(Zv)%() m3。A、0.01353 B、0.00677 C、0.02706 D、已知不足12以下均为相对密度指标的是()。A、株数密度和郁闭度B、断面积和SDIC、疏密度和CCFD、郁闭度、疏密度、立木度13.测量胸径时,围尺实际长比标准尺寸短,则测量结果与真实值比较,结果是 ( )。A、偏大B、偏小 C、偏大或偏小 D、一样14在一元材积表编制中,可直观地帮助我们判断直径和材积关系的图是( )。A、直方图 B、折线图 C、散点图D、饼图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 16分)得分1. 按2cm径阶整化,径阶中值为24cm的直径范围是 cm,在轮尺上,24cm径阶的刻度位置是刻划在cm

11、处。2. 根据胸径一个因子与材积的函数关系编的表称为表。3. 设v为树干材积,h为树高,d为胸径,则实验形数(f )可表示为1.3aa4. 林分密度指标是评定林分内林木间拥挤程度的指标,拥挤程度取决于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以及。5. 孔兹干曲线的公式为,当时为凹曲线体。6. 树木年轮是树干横断面上由和形成的同心“环带”7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同龄纯林的偏度由左偏到右偏,峰度由大变小(由正 值到负值),林分直径分布逐渐接近于分布。8. 树梢到胸高这一段树干的1/2处直径与胸径之比为。9. 根据树干或木段的材质、规格尺码及有用性,又可分为 、薪材及。10. 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一般分为、全林分模型

12、和。三、判断题(每题 1分,共10分)得分对于下列叙述,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123456789101. 原木长度为原木大小头两端断面之间最长处的距离。2. 同一小头直径和长度的原木,削度大的查表材积比削度小的为大。3. 树木的干重比与含水率成反比关系。4. 一元材积表不能用于查单株树木的材积,只适于计算林分蓄积。5. 伐倒木造材时先造小材,后造大材,以便充分利用木材。6. 蓄积量相等的两个林分,其所能提供的木材品种和各材种出材量是相同的。7. 胸高形数受干形和树高双重影响,因此胸高形数的变化包含了干形和树高两个因子的变化,而实验形数则只受干形影响,其变化只反映干形一个因子的变化。8角

13、规调查的标准地面积大小为1公顷。9林分生长的调查因子都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的。10标准木法测算林分蓄积的准确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选标准木的代表性程 度。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4分)CADDC DABBC ADAC第 12 小题选 C 也算对。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 16分)1、 23.0-24.9 23.02、 一元材积3、4、v兀 * d 2 * (h + 3)41.3林分平均胸径大小林木在林地上的分布状况5、 y2 = px r r=36、 春材 秋材7、 正态8、 绝对形率9、 经济材 废材0、径阶分布模型 单木生长模型三、判断题(每题 1分,共10分)12345678910XXVVXXVXXV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 12 分)1能够客观反映( )的因子,称为林分调查因子。得分A、林分生长 B、林分特征C、林分位置D、林分环境A、坡下B、坡上C、平坡处D、以上都可以3实验形数是()提出的一种立木干形指标。A、希费尔B、普莱斯勒C、林昌庚D、斯马林4胸高形率用()表示。A、q0B、q1C、q2D、q32在坡地上测定胸径时,测者所处位置应为( )。5树干材积与以树干某一相对高度处的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作()。A、正形数B、绝对形数C、实验形数D、胸高形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